馮大鵬

摘要:受當前經濟發展趨勢影響,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愈發舉足輕重,從而推動了我國天然氣管道市場的蓬勃發展,但跟發達國家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雖然我國天然氣管道市場存在一定的不足,從長遠發展角度看,在實現干線管道互聯互通、關鍵設備國產化、開啟數字化管道建設三方面入手,將有效推動我國天然氣市場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天然氣管道市場,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發展前景
1.我國天然氣管道市場發展現狀
在當今“低碳環保”大形勢下,我國能源結構不斷轉型,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愈發舉足輕重。我國進口天然氣管道陸續開通,同時國家基干管網基本形成,部分區域性天然氣管網逐步完善,非常規天然氣管道蓬勃發展,我國天氣運輸 “西氣東輸、海氣登陸、就近供應”格局已經形成。當前我國已建成建成由跨境管線、主干線與區域聯絡線、省內城際管線、城市配氣網與大工業直供管線構建的全國性天然氣管網。
截至2018年底,我國運行的長輸天然氣管線總里程達到7.6萬千米,國內油氣長輸管道主要集中在三大石油公司手中,其中中國石油占比最大。干線管道總輸氣能力約3500億立方米/年。我國的基干天然氣管網主要由西氣東輸管道系統、陜京天然氣管道系統、和聯絡天然氣管道組成。我國的進口管道氣主要來自于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緬甸等國家,目前運行的管道有中亞天然氣管線A/B/C線以及中緬天然氣管線,在建的管道有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以及中俄東線和西線。同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天然氣管網構成了我國重點區域天然氣管網。非常規天然氣主要指煤層氣、頁巖氣和致密氣藏氣,伊寧—霍爾果斯煤制天然氣管道是我國第一條煤制氣管道,大唐克什克騰旗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是我國第二條煤制氣外輸管道。頁巖氣外輸管道有三條,分別為四川長寧地區頁巖氣管道、威遠頁巖氣集輸干線和涪陵—王場頁巖氣管道。煤層氣產地主要集中于我國山西省等華北地區,目前煤層氣產量相對較低,優先滿足周邊地區消費,多余氣量外輸。
目前我國天然氣管道市場建設已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并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在地下儲氣庫建設方面尚有開發拓展空間。同時,歐洲國家在跨越遠距離及跨海跨洲際的天然氣管道建設上取得了較深入的研究結果,我國市場在此方面還存在一定距離。
2.我國天然氣管道發展存在的問題
2.1我國管道配套設施發展水平不高,互聯互通能力不足
天然氣管道市場作為資源市場的紐帶,它發展的規模取決于相應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用國土面積平均管線長度,發達國家的干線管道密度可高達106.4米/平方千米,與之相比,我國的僅為其0.067%。換成消費量平均運輸能力看,我國密度為19.97千米/億立方米,只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9.2%。且我國天然氣管道目前并未形成互通網絡系統,不同企業之間僅靠自發合作實現互聯互通,與此方面高度發達的美國尚有較大差距。
2.2管道建設速度滯后
按照我國天然氣的發展規劃,計劃到2020年全國建成天然氣管道干線10.4完公里,干線輸氣能力超過4000億立方米/年,管道總里程年均增速為10.2%。受國內國際經濟影響,市場需求緊縮,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管道建設進度。按照目前建成完成的總里程7.6萬公里的速度,年均增速不足計劃增速的60%。
2.3管道市場化運營不足
天然氣管道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目前尚未實現純市場化運營。雖然國家已經開始關注此方面的公平開放制度建設,還未出臺具體執行辦法。現階段,除已有的供氣主體外,其他主體不具備進入國內市場的資質和平臺,無法實現純市場化運營,天然氣管道價格機制姜依然存在終端壟斷現象。
3.我國天然氣管道市場發展前景分析
3.1我國天然氣管道市場發展趨勢
2017年我國政府發布了《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未來我國的天然氣進口通道要打破單一通道模式,海陸管道并行發展,并構建多元化、均衡發展的天然氣管道網絡。計劃到2020年,我國建成天然氣管道長輸里程10.4萬公里,此后保持每5年平均3.8萬公里的增速,到2030年逐步實現建成的主干線互聯互通、每個區域形成管道網絡。
3.2開拓天然氣管道市場發展前景的建議
3.2.1實現干線管道互聯互通
天然氣管道是供應商和用戶的重要鏈接,實現現有天然氣管道的互聯互通,有利于優化天然氣資源配置,將天然氣資源使用效率最大最優化,實現從供應到市場的有效對接。目前,我國各大石油公司的天然氣管道干線并未實現全面互聯互通,彼此相對獨立,如出現應急情況,各家企業之間無法及時響應來保障供氣。同時,受各地區管道基礎設施、需求峰值、消費量逐年增加、市場不斷擴張等因素的影響,管道互聯互通是天然氣管道市場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應從引入供應商競爭、引導消費市場需求雙方面共同推進我國天然氣管道網絡改革。同時應該在國家政策支持的平臺下,進行宏觀調控、區域統籌,建立健全市場化運營模式,既要兼顧短期調峰問題,又要實現產業鏈各環節的互利共贏。
3.2.2 關鍵設備國產化
天然氣管道涉及的關鍵設備涉及大功率燃驅壓縮機組、電驅壓縮機組和大口徑閥門等。早期我國的這些關鍵設備幾乎依賴進口。關鍵設備依賴進口會提高企業運營成本、延長供貨周期、降低天然氣長輸管道運行的安全性和保障性,從而影響國民經濟的穩定。解決關鍵設備依賴進口的問題,首先要研發核心技術,加快推進自主創新步伐,實現關鍵設備國產化。
3.2.3開啟數字化管道建設
我國目前已經開啟數字化油氣管道建設研究,但尚未實現全網數字化。推進智能管道建設,要深入開展管道全生命周期研究、移交、管理、及運營。突破停留在工程設計數字化階段,將智能標準應用到天然氣管道產業鏈相關各環節的建設上,實現從設計、施工、物采、管理全面智能管理目標,掀開智慧管網新篇章。
參考文獻:
[1].李海濤.我國天然氣經營趨勢展望.管理觀察.2011第33期
[2].王小強等.我國長輸天然氣管道現狀及發展趨勢.石油規劃設計.2018,29(5):1-6
[3].李海潤.國內天然氣管道建設現狀及發展趨勢.中國化工貿易.上旬刊.2018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