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根
歐陽修說:“立身以力學為先,力學以讀書為本?!边@句話的意思是安身立命需以努力學習為先,努力學習要以讀書為本。一個人想要學好知識,除了要掌握課本上的內容外,還要靠自己本身的積累。曾經有人向魯迅先生請教過寫作經驗,他這樣說:“哪有什么經驗,無非是多看了幾本書罷了?!眳问逑嫦壬苍浾f過:“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閱讀?!笨梢姡嘧x書能提高語文能力。而課外閱讀能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使他們具備較廣闊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能力,當新的學習內容呈現在面前時,他們就會比別的學生學得好、學得快。現代社會讀的能力要求和運用遠遠多于作文;素質教育要以人為本,首先必須搞好閱讀。而課外閱讀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因為如此,新一輪語文課改對閱讀教學從理念、內容、體系到目標、要求、評價等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明確規定:“小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作為一名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師,我們又特別關注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開展主要有著以下幾點不利因素:一是書籍的匱乏,二是留守兒童多,缺乏家長的指導,三是時間的不穩定性,四是沒有恰當的閱讀方法。那么如何克服這些問題,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效率,一直是我們探索、努力的方向。現就此問題提出幾點愚見。
一、充實我們的圖書資源
我們鼓勵孩子們把自己家的書帶到學校來,形成資源共享。當然,每本書的來源都要做好相應的登記,一學期完了,要“完璧歸趙”。為了激發學生捐書的積極性,我們根據捐書的多少設置了很多頭銜:“金冠”、“皇冠”、“鉆石”、“星級”(星級下又分很多級,比如“一星”、“二星”……)。書越多,頭銜就越高。實驗發現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很多孩子想方設法地找尋書籍。有的孩子說,通過這一找,把原本以為丟了的書都給找出來了。加上學校給每個班都訂有一定數量的報刊雜志,圖書角很快就充實起來。
二、時間的保障
因為不能確定每個孩子每天在放學后都有時間來讀課外書,因此,我們盡量把時間安排在校內。每周的星期一到星期四下午的三點至三點半為全校師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孩子到班級圖書管理員那里借閱自己喜歡的書籍。這樣保證了每個孩子都能有時間來讀書。當然更鼓勵孩子們星期六和星期天把書借回家去看。每周我們都會評選出愛讀書的孩子,并張貼在圖書角里,前三名將分別獲得“狀元”、“榜眼”、“探花”的殊榮,并且還可以獲得優先借書權,以此提高孩子們的自主閱讀興趣。
三、閱讀方法的指導
在現實中,不少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效果不盡如人意,主要是由于閱讀方法不當,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每個孩子都能閱讀書籍,但如何提高他們每次閱讀的質量呢? 引導學生閱讀,從幾方面著手:一是與學生一起共讀共賞,引導學生去思考、領悟、體味和推敲,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學生可以根據我們制作的《成長足跡》來寫,也可以自己準備筆記本來記錄。寫讀書筆記的要求不求千篇一律。閱讀中做到以下幾點:
(1)讀一讀,圈一圈。要求學生閱讀時,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利用工具書查閱,弄懂了再讀。
(2)畫一畫,想一想。一是畫出不理解的地方,聯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畫出文章的重點句或優美詞句、精彩片斷,想想作者為什么這樣寫?好在哪里?
(3)抄一抄,寫一寫。人手一冊讀書筆記,摘抄好詞佳句,熟讀成誦,這是積累材料的重要途徑。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課外書,還可以練練筆,寫下心得體會,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斷進行句子仿寫,語段仿寫。如:學生可摘錄精彩詞語,為作文積累詞匯;概括故事大意,歸納寫作特點,培養概括能力。如閱讀議論文可要求學生摘錄、評注警句、格言,用以陶冶情操,為寫議論文積累論據;閱讀文藝作品,則要求歸納任務性格、品質,評論藝術手法的作用,培養分析能力;還可以從一個角度,寫一篇讀后感,鍛煉培養學生的分析和寫作的能力。讀書筆記形式多樣,但應該重點突出、講究實效。二是指導不同的讀書方法。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量,閱讀能力漸漸有所提高后,接著就應指導他們瀏覽、泛讀、速讀、精讀四種不同的讀書方法,讓學生學會根據不同文體、不同讀書目的以及自我需要,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三是教會學生做文摘卡片。此項工作要持之以恒,最好讓學生置備卡片盒,避免散亂,以便日后查找,每張卡片應適當留有空白,以備補充資料。
四、興趣的激發
課外閱讀關鍵在于堅持,教師要經常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執行情況,督促學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閱讀任務。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交流活動。比如“群芳斗艷”節目就是每節語文課的前面兩分鐘為學生自我展示時間,學生把積累的課外閱讀內容講說出來。兩周開展一次讀書筆記展覽,大家相互借鑒。利用班會課開展讀書心得體會,并推選出你心目中的“專家”、“博士”、“學員”、“教授”人選。只要持之以恒地激發學生讀書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讀書就會逐漸成為自覺行為。課外閱讀將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翱翔,給孩子撐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間。
五、成果檢驗
教師每月要在孩子們的《成長足跡》的教師寄語一欄寫上教師對每個學生這一段時間以來閱讀成果的評價,以便學生明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除此之外,我們把課外閱讀與課文學習與試卷中的短文閱讀結合起來,在讀中學,在學中讀。兩月一次閱讀競賽,并對優秀者進行一定地獎勵。
總之,我們認為課外閱讀是一個可控制系統,在教師的指導下,只要給學生時間,給學生書籍,給學生方法,讓他們去閱讀,讓他們去思考,讓他們去感受,讓他們去體驗,學生一定能在優秀的課外作品中汲取更多的營養,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