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舜茹

【摘要】 ?語言測試是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其主要目的是為師生的教與學提供反饋信息,形成教學相互促進。本文嘗試將變式思維運用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測試活動中,從師生雙重角度進行分析,并提出測試要做到橫向類比,關聯與拓展;縱向深入,遞進與重組等,通過測試形式多變誘發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改變測試內容的定勢現象,深刻挖掘其教育功能。
【關鍵詞】 ?變式思維 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 測試形式
【中圖分類號】 ?G623.31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3-064-01
一、引言
測試與教學密不可分,有教學的地方就有測試的存在,因此教學和測試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正確運用測試手段或者形式,能有效評估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掌握學生對英語的熟練程度,診斷和分析學生的語言錯誤,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所以,測試會給英語教學帶來相當大的影響。
學生接觸知識的主陣地就是課堂,課堂教學的適度把握和有效處理手段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舉足輕重。針對以上問題,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測試思維和策略應當創新、善變,通過知識對測試內容延伸出更多具有相聯性、相似性和相反性的新問題,挖掘內容的教育功能,設計出有思維層次的測試形式,而把“變式”這一思維理念應用到課堂測試環節中,避免枯燥無意義的現象。
二、“變式思維”在小學英語課堂測試中的應用
課堂教學的測試涉及橫、縱多方面的綜合思考,需要教師能從知識和空間多重維度綜合編織教與學的展開邏輯。現實,教師們通常只是單一、淺性地處理課堂教學活動的測試,其實更應該從橫向結構和縱向結構兩個維度去思考。
1.橫向類比,關聯與拓展
橫向結構是指教學內容理解與運用的關系。理解與運用是交替進行的,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學生學習的內在邏輯。
如在語音詞匯教學中,這節課教師定位是詞匯教學,那么就需要就詞匯的音、形、義、用結構特征做較為全面的引導,不能只局限于語音的spell,而忽略語音詞匯在句子中的含義。
“變式”后:
Listen and write. 暑假夏令營的活動中,大家在唱小歌謠,聽錄音,把所缺的字母填寫在橫線上。
The __pples are r__d. I like them.
The __ranges are juicy. Let’s c__t them.
Wow. They are so b__g. Yum, yum, yum.
通過測試形式的變換,可以發現關注詞匯在句子中的特征和運用能保證語音表達的生動性,達到詞意與句意的相互融合和橫向拓展的要求,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掌握知識結構。
2.縱向深入,遞進與重組
縱向結構是指教學過程的縱向整體設計和整體結構把握。在考慮這一問題時,教師不僅需要理解教學目標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還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特點。對于課堂教學測試形式的變式,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展開。
(一)情景貫穿,環環相扣
普遍教師在一堂課的教學測試活動環節中,都是隨意地拿出來幾項內容做簡單化處理,不考慮測試環節之間是否存在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等內在邏輯關系,各環節之間的關聯度不大。這樣的測試活動因不考慮環環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生無法根據前一任務推知下一任務的意義而無法主動參與測試的建構中去,只好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東寫一下、西做一下,弄得糊里糊涂。在課堂教學測試中,要對測試內容不斷變換形式,整體把握知識,讓測試內容在情景中環環相扣,實現知識內容在一個場景中,測試內容一體化。
“變式”后: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Look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 There is a summer camp in the school! Let's join together! Welcome.
S: Wow. That’s great. Let’s go.
通過把整個學期要掌握的知識點放在“暑假夏令營”的場景中,整體布局,使得測試內容具有連貫性和發散性,更具有生活的意義。
(二)關注學情,建立知識溝
由于學生存在著差異,在設計測試活動時教師應注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特殊需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測試活動中去。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對測試內容進行變換,讓文本測試內容不是條條框框的判斷、選擇與回答問題,結合學生的學情,以多元變式進行改變,這樣既能考查到學生掌握的情況,又能起到分析反饋的作用。
“ 變式”后:
A.Right or wrong.(判斷對錯,對的寫T,否則寫F)
( ? ?)1. John and Zhang Peng want to go to the nature park.
( ? ?)2. John and Zhang Peng can go to the park by the No.57 bus.
B.Answer the questions.(回答問題)
1.How do they get to the People’s Park?
2.Do they go to the park by bus?
3.What does the traffic rules mean?
變式后的第一類問題的答案可在文本上直接獲得,第二類問題要進行適當的思考,經過推理總結,才能得出答案。最后的問題,要求學生在歸納,聯想或細讀后,進行綜合性的描述,這既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又能讓學生體驗思考的樂趣。
3.效度信度,保證測試質量
測試的效度和信度是測試有效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效度是測試是否科學的前提。信度,是指測試結果是否穩定、可靠。如多份測試內容結果基本一致,那么這份測試就具有信度。總之,只有使用的測試內容更全面,題型結構更合理,測試才更科學,才能更加充分地發揮其強大的導向功能,盡可能地減少其消極影響,進而推動英語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在課堂教學測試中,依據不同的測試目標選擇合適的測試方式,在評價試題的質量時,注意所采用的測試方法,通過數據分析,才能關注到真實的結果。
三、總結
與知識和技能目標相比,過程目標更關注學生的發展和思維品質的培養。而教無定法,課堂教學測試形式是知識學習和掌握的延伸,對于如何處理,教師可以采取不固定的模式。相反教師好的思維能力將會給英語教學的創新帶來無窮的源泉。
[ 參 ?考 ?文 ?獻 ]
[1]舒運祥.外語測試的理論與方法 .上海圖書出版公司,1999.
[2]《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第一版,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3]王穎.淺談小學英語發散性思維教學,科學教育. 2008.
[4]鄒申. 英語語言測試——理論與操作.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