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時代的迅猛發展,給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沖擊。教育領域亦是如此。在此背景下,中職教師如何調整自己的定位,運用科技手段服務教學已成為重中之重。本文以超星“學習通”平臺為例,以中職英語教學為依托,探析中職教師如何在教育新媒體環境下提升自身核心素養。
【關鍵詞】教育;新媒體;學習通;中職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賴曉榕,廈門工商旅游學校。
信息時代的迅猛發展,給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沖擊。教育領域亦是如此。MOODLE、UMU、超星學習通等一系列的學習平臺應運而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新時代中職英語課程改革的需要,而如何適應、調整并恰當使用這些教育新媒體,是中職英語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以超星“學習通”平臺為例,以中職英語教學為依托,探析中職教師如何提升自身核心素養,做教育新媒體下的“四有”教師。
一、做“有設”的教師
在如今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學生與手機之間存在著幾乎“難舍難離”的情況,如何有效規避手機與課堂之間的矛盾?新媒體教學手段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超星學習通是一款學習教育應用APP,用戶通過下載超星學習通就可以在線進行圖書資源借閱,資料查詢等操作。在中職英語課堂中,預習這一環節的重要性眾所周知,而預習的內容往往涉及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在教育新媒體下,中職教師可以創設信息化教學模式,教師可在課前將每一個模塊學習材料如PPT、微課視頻等傳送到學習通平臺,在授課之前通過APP對教學內容進行“設問”,比如:在外研社基礎模塊2的Unit 6 What’s for dinner?教學設計中,教師可在課前在學習通中發布“設問”任務: Which do you prefer, Chinese food or English food? 讓學生在課前通過APP查找資料,了解中西餐的歷史,完成互動調查等,實現自主學習,更好地為課堂內容做好預習工作,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做“有督”的教師
教學過程的開展需要教師的督導,傳統課堂和信息化課堂都是如此。在教育新媒體下,手機、平板等教學工具的運用更應該在教師的督導下得到合理的利用。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對英語興趣不高,雖然通過信息化平臺授課后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但是不乏部分學生沒有按照教師的授課內容進行學習,而存在玩手機、玩游戲等情況,這時,教師的“督導”就格外重要。在超星學習通平臺,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插入簽到碼或者二維碼的方式,檢查學生的出勤情況;可以通過分組教學或視頻聊天的方式確保學生的參與度;可以通過搶答、積分紅包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投屏搖一搖隨機選人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掌控,以此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教師“有督”的教學。
三、做“有援”的教師
援,即援助。中職學生由于其年齡及學習基礎等問題,對英語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完全的自主學習是無法很好地完成教學內容的習得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督”的基礎上,盡量地“援”。以超星學習通APP為例,在“統計”這一學習模塊中,教師可查閱每一位學生的課前、課中完成情況,并對此作出針對性的援助與指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得到相應的幫助,更好地掌握鞏固知識,提升教學效率。如上Unit6 What’s for dinner?一課中,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用英文點餐與服務顧客是本課的重難點,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教師插入微課視頻等方式展現教學內容,但從課中數據可以看出,部分學生對于take one’s order和order的知識點容易混淆,因此,在本課的后續性練習中,教師加大了對此類詞組的運用練習,并通過微課視頻等進行進一步的講解,讓這種“有援”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四、做“有評”的教師
課堂教學的結束不意味著教學過程的終止,教師的教學評價是對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授課、教學內容、學生表現的綜合評價,有評價的教學反饋才能促使教師教學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教育新媒體下,教師應更加重視“評價式”教學,做“有評”的教師。在中職教學中合理利用教育新媒體教學手段,不僅能實現課程從創設到結束的全流程記錄,同時還可以運用大數據平臺進行收集和分析學生課前、課中及課后各個階段的學習行為數據,為學生創設有個性的“學習包”及“題庫”,而對教師本身而言,也有助于教師分析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困難,及時調整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以超星學習通APP為例,平臺會在課后對本節課中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教師可結合平臺行為數據,在授課后對學生本節課的表現給出公平、公正的評價,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習得和自我效能感獲得,也有利于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和核心素養的提高。
隨著我國時代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的進步成果和教育新媒體的滲入教育領域已然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原本單一的一對多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目前的中職英語學科教學,只有轉變思想觀念與教學模式,才能讓教學真正深入到學生中去,而在這一環境作用下,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己,做到“四有”,才能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馮俊梅.中職英語信息化教學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