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文
摘? 要:田徑是包括競走、跑、跳躍、投擲及由此部分組成的全能運動等項目在內的一種運動,此亦是小、初階段的主要體育教學內容,也是由對此單一的教學模式所導致的初中學生所片面理解的體育形態,此則共同促成了其體育田徑興趣的薄弱。在此背景之下,在“陽光體育”理念下的“田徑趣味化教學模式”便成為體育教研的重點。本文便就此話題作出了分列:教學內容趣味化、教學方式趣味化、教學評價趣味化此大環節的闡述,以為趣味化教學模式的完整建構提供切實的參考與指引。
關鍵詞:初中田徑;趣味化;教學模式
田徑是初中體育教學重點內容,但教師教學程式的固化早已使學生厭倦,進而又反向促成了教師的苦惱與整個田徑課堂的消沉,此現狀則將田徑教學模式的趣味化轉型課題推向了體育教研的風口位置,以期革新田徑面貌、激活學生興趣,最終實現體育教育的初衷。而教學模式的轉型按照教學環節的構成,則可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教學評價三方面著手,轉型點則可在對傳統對應環節形式的利弊分析與對初中學生特點的正確認知基礎上,定位為:整合獨立項目、集體共同參與、注重同學互評三者。
一、教學內容——整合獨立項目以創建新型活動形式
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的基礎前提,亦是教學模式轉型的切入口。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學內容往往被劃分為獨立單一的跑步、快走、立定跳遠、扔鉛球、原地投籃等,重復枯燥的動作練習在使學生喪失興趣感的狀態之下不僅無法高效地學會動作要領,而且容易陷入運動瓶頸,無法突破固有慣式而進行勇敢創新。因此,教師應變“獨立”為“整合”,即整合獨立項目,以在創造新型田徑運動可能性方式的同時,更好地詮釋“體育無定式”的理念。
例如,為鍛煉同學們的投擲能力,我并沒有單純地采用扔鉛球、原地投籃等形式,而是組合了跑、跳躍、投擲,設計了一種新的運動形式:一個人手拿沙包先助跑,然后在快要達到指定界限時起勢,在到達時跳起將沙包用力扔出,按照扔出距離判定成績。此雖由三級跳、籃球動態投籃衍生而來,但對投擲方向的不限定、對重量較輕的沙包的使用,使得運動者沒有重量負擔而能夠能夠被男女生普遍接受。這是一種能夠激發周身活力、鍛煉周身肌肉的組合運動,不僅能夠改變傳統獨立單一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運用興趣,而且真正能夠發揮體育鍛煉身體、強健體魄的目的。除卻此,在“跳躍”課堂中,我們還可以在重新審視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基礎上,篩選出諸如“跳大繩”、“跳皮筋”等組合了游戲與某些田徑要素的運動,讓同學們在快樂的體驗中掌握跳躍技巧、鍛煉身體素質。
二、教學方式——集體共同參與以契合初中學生特點
在教學內容之后,在教學系統化模式的建構要求下,則應是對教學方式的關注,即“如何將教學內容落實到學生群體之間,讓其樂于參與和接受”的問題。在消沉的初中體育課現狀下,我們需要從學生消沉表面背后的原因去反思,即為什么小學生能夠自娛自樂而初中生不能,除卻活動內容的枯燥,關鍵還在于后者相較于前者具有了集體與異性交往的需要,即更渴望集體氛圍。因此,我們則可將教學方式的轉變點定位為:集體共同參與。
例如,在上述“扔沙包”的教學內容實施過程中,我并沒有以每名同學為單位,進行獨立的計分評定,而是將全體同學分為5組,并使每組男女生都接近1:1的比例,而采用整組計分的形式,即如若因為一名女生投擲能力不好,同組投擲能力好的男生則可追分來彌補分數。此契合初中男生釋放自己強大形象的需求與初中女生對被保護的渴望,而能夠很好地激發其興趣。除卻此,大家亦可以在組內相互指導、相互幫助,以此創造團隊共同促贏的氛圍,從而使每位同學產生團隊歸屬感,在獲得對應田徑技能提升的同時,亦培養了其團結、競爭等的體育意識和精神。
三、教學評價——注重同學互評以突破傳統評價模式
教學評價是一個完成的教學過程所必得具備的一個總結、反思環節。但在傳統“教師單評”、“教師簡評”此類教學評價模式下,評價不僅無法調動學生興趣,其亦無法發揮其本身所具有的總結、反思作用。因此,教師可將評價主權轉移至學生手中,而采用學生互評的方法契合初中學生注重他人對自己看法的心理特征,在充分發揮評價展露優劣作用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例如,我們還以上述小組“扔沙包”為例,在比賽結束后,我則先讓每個小組內部的負責人對組內每名成員的表現情況進行逐個點評,而后則是小組成員互評的環節。如,一位成員對另一外成員說:“我從來沒見過像你今天這么活力滿滿的樣子,整個人煥發著光彩。以后一定要多運動”,此則不僅會增加被點評成員的自信,還會促其形成體育熱愛。在此之后,則是組間互評,一組既可以針對另一組的整體表現情況、又可以針對另一組內的某一成員進行點評。如此,則不僅能夠拉近同學們之間的距離,培養其在競賽之外的體育人文精神,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其體育參與興趣。
總之,田徑作為初中體育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是學生必得掌握的一項運動能力,但針對現階段不容樂觀的課堂沉寂現狀,田徑教學模式轉型亦便是大勢所趨,而以教學內容、方式與評價為主綱領;以整合獨立項目、集體共同參與、注重學生互評為轉化的朝向則是突破教學瓶頸、契合學生特征的有效革新方案。
參考文獻:
[1]朱小明.在創新中開展初中體育田徑類教學的有效措施[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4):101-102.
[2]蔣俊.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快樂田徑課堂構建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5(27):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