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被看作教學工作的重點,而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工作又是重中之重,在核心素養下,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對于提升學生對于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有著重要影響。而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群體的特殊性,使得在教學方法上同樣也存在著特殊性。對于小學學生來講,教師需要通過鼓勵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逐漸對閱讀這件事產生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情感,拓展學生閱讀視野,豐富閱讀內容,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本文就當前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作簡要闡述。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興趣情感
【作者簡介】丁姝懿,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龍袍中心小學。
在小學英語的閱讀教學階段,由于學生受到認知能力的影響,所以在這一階段中學生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對于小學教師來講,要想更好地開展閱讀教學的工作,需要從學生的閱讀興趣方面打開“缺口”,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逐步培養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和情感,讓學生熱愛閱讀成為一種日常習慣。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加深學生對于語言文字方面的情感理解和情感表達。因此在教學方面,教師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教學水平,重視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從而改變當前小學閱讀不佳的現狀。
一、轉變傳統觀念,正確引導學生
在傳統教學觀念中,對于小學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僅僅是停留在表面層次,忽視了對于語言文字方面內在的情感價值的挖掘。往往是通過“填鴨式”教學,對文章內容一帶而過。這樣不僅會忽視了文章內容的主旨表達,而且不利于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不利于學生對于正確閱讀理念的感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深刻闡述閱讀對于學生的深刻意義,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閱讀的意義所在,閱讀對于學生自身來講,不僅僅是簡單的一個情感上的培養和表達,更是為學生提升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打下一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在以往的教學方法中,老師通常是在帶領學生閱讀完這篇課文后就開始分析、抓字詞等,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一直在主導著課堂教學的節奏,很少給學生一個獨立思考的時間和閱讀訓練的時間。因此,老師可以在課文講解過后,給予學生一個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學會將圖片和文章內容進行結合思考,體會從文章中體悟到的知識和想法,通過學生自己組織語言的方式,來表達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看法。而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掌握圖文閱讀的有效方法,快速領悟文章的內容。
二、注重朗讀能力培養,提升學生對語言運用能力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看,更要讓學生大聲地朗讀出來,因為提升學生對于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關鍵就是“讀”。對于學生來講,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閱讀的領域和自己擅長的閱讀方法,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熱愛閱讀可以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揮思考。
例如,在每周或每月可以開辦一個“朗讀比賽”的活動時,要給學生們一個展示朗讀能力的舞臺。在賽后,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討論、交流,寫下自己的朗讀體會,從這一活動中對自我發現的一些思考,從朗讀感悟到的東西。老師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引導學生去閱讀,讓學生學會在每次朗讀活動或者是閱讀之后進行自我反思,來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而學生也可以通過這一閱讀習慣,來幫助學生在閱讀時自覺地進行思考,改變以前學生只是簡單地進行閱讀而不思考的狀態,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這對于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豐富閱讀內容,拓寬學生視野
對于小學生的閱讀教學,要豐富小學生的閱讀內容是很有必要的。在繪本里,有很多是原味的英語文化,這對于小學生來講,是了解英語文化最好的機會。而且,小學生長時間在課堂上的閱讀易造成閱讀疲勞,而且也不利于學生閱讀視野的拓展。反觀課外閱讀,恰恰能彌補課內閱讀的不足,能夠帶給學生全新的閱讀體驗。
例如,老師可以在每周或每月開設一節閱讀交流課,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繪本書籍,讓學生依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性閱讀,并在課后讓大家進行交流體驗,讓學生談談自己在書中得到的體會。通過這種方式,以興趣為出發點,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通過交流分享,讓學生在交流過程當中談自己的閱讀體會,幫助學生在分享的過程中,開闊自己的視野,更全面的感悟閱讀到的內容。
綜上所言,對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英語的閱讀教學來講,需要教師改變淺式閱讀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鼓勵支持和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閱讀習慣,逐步培養起自己的閱讀能力,建立起閱讀情感。在閱讀之后通過交流分享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在閱讀時的思考能力和社交溝通能力。
參考文獻:
[1]洪建勛.核心素養視角下小月英語閱讀教學的改進[J].英語廣場, 2018(11):154.
[2]肖卓敏.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8(0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