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佑新
眾所周知,每個學生之間因為發展水平、興趣愛好存在差異,因此,對同一事物也會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認識程度的差異。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那么,怎樣實施以學生為主體,兼顧個體差異,教師為主導的實質性教學呢?我和幾個同事鎖了定研究方向---依托差異性預習學案,抓好學生的自主預習工作,向自主預習要質量!讓差異性預習展現其魅力!
一、讓無聲世界變有聲
教學應該關注每一個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層次的知識。通過差異性預習的實驗研究,我個人認為:利用差異性預習方法進行預習,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到超層次的知識,尤其是特殊教育對象。
在我所教學的七(9)班中有一位天生聽力障礙的女同學,其父母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放到特殊教育學校接受教育;可是課堂上這位女同學根本無法聽清楚老師的教學內容,我們課題組研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預習數學之后,同學們把每天的預習情況在QQ群里匯報,該同學可以把其他同學在QQ群里的語音轉換成文本形式,向其他同學進行學習,彌補了她聽力上的不足。此時她還可以通過QQ群向同學們求助當天的疑難問題,每次看到她的提問,都有許多熱心的同學幫助解決,QQ群里成了這位聽力缺陷的同學的交流天地,大大的拉進了她和同學之間的距離,這位女同學數學期末考試還考了132分呢!這對特殊學生做特殊指導,兼顧各了不同情況的學生,讓她的世界充滿了文字聲音。
二、.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關鴻羽教授在他的《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一書中談到:“通過調查發現,學生的成績與他們的學習習慣是成正比的,凡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往往也是學習習慣好的學生;凡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往往學習習慣也不好,所以成績好壞與學習習慣有直接關系。”由此,面對這種問題和這樣一個相對較大的弱勢群體,因此從2017年4月課題組開始確定《初中數學差異性預習》課題研究,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從而達到轉化學困生,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讓學生輕松學,老師輕松教!
案例:王xx ,男,現九年級(8)班學生,2017年9月從貴陽某校轉入我校。這是一個沉默寡言不容易引起別人注意的大男孩。學習上反應偏慢,對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數學成績150分的滿分,只能考50分左右(八年級上期)。經過和家長的溝通了解,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習習慣差且基礎不好,再加上父母忙于打工掙錢沒時間管他,得不到關心,久而久之成績落后導致有自卑感。
針對王xx 的情況,用常規的談話、批評、表揚顯然收效不大。他失去的是自我信心,因此,必須先幫他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其他工作才能開展。讓他能夠體驗成功。我把培養他良好的預習習慣作為其增強信心的切入點,具體做法為:
(1)師生共制計劃,明確預習目標。以我們課題研究中編輯的《初中數學差異性預習預習學案》進行預習,初步預習的一般步驟:①讀:細讀書本,先將課本上的內容粗讀一遍,初步了解所學內容然后再反復細讀,把基本概念弄明白,對于較難理解的概念應反復讀。②思:勤思考,借助《預學案》及課本上的想想、議一議、公式、法則、定理等問題積極思考和體會,多問幾個為什么?并弄清楚這部分內容與前面所學知識的聯系,這樣有利于自己去發現舊知識的薄弱環節,好及時“查缺補漏”。對難以理解的地方作出標記,以便帶著問題去聽課。③做:解決《預學案》及書本上的課后練習,根據自己預習時的理解來解答,以便檢查自己預習的效果情況。
(2)強化培養和訓練。
預習習慣的養成需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逐步進行。他身基礎就較為薄弱,如果一下子提太多要求,那么可能無法完成,自然想到放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對進行強化培養:
①教給“科學的預習方法”,并提出預習的基本要求,讓他能夠知道這節新內容講的是什么。例,閱讀課本p46-48 能說出本節講的是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驟。
②在①環節的基礎之上,讓他嘗試歸納預習的內容共有哪幾個知識點以及預習中遇到的困惑。并指導他完成幾課的預習,再放手讓他自己歸納總結,在課前有意識地聽聽他的想法,在課堂上有意識地請他發言,增強他學習的自信心。
③從《預學案》中選取“典型”可以覆蓋整節知識點的題目,引導其大膽嘗試解決或上臺講解的表演形式來激發他的學習興趣。
隨著自信心的增強,針對他的進步及時給予充分的表揚,讓其體驗成功并幫助他實現更高一點的目標。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王xx 同學不僅數學成績有了很大的提升(九年級第二次月考中數學150分滿分,他考了109分),就連其他科目也有了進步!這就是良好的預習習慣在學習上助他生一臂之力,增強了他的學習自信心。
讓教師教學有的放矢
在課題組對《初中數學教學差異性預習的探究》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我們更深刻的理解了皮亞杰曾所說:“你教什么并不重要,學生想什么比這重要一千倍。”教師只有對學生的想法和困難有具體了解,才能有效地設立目標,更大程度地幫助學生化難為易,掌握知識。經過課題實驗,我們課題組形成了一套教學策略(1)假若我班有48個學生,其中學困生有12個;那我就把全班學生平均分成8個小組,每小組6人,再把這12個學困生按各小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配,并在每小組選取一個認真負責的小組長(協助老師對學困生進行監管) (2)要求每天預習完成后家長簽字 ?(3)每天組長檢查,教師抽查,按時檢查,促其習慣的養成,一旦發現做得不好的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4)在剛開始,教師在每堂新課之前,以小組為單位匯報預習情況,每位學生都要發表自己的見解,匯報的主要內容是:本節課所講的主要內容,哪些地方比較難掌握,哪些是本節課的重點等,在小組匯報之后,針對學生匯報的情況,教師適時調整方案,針對學生普遍認為難掌握的地方重點點撥,這樣,不僅使學生學懂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同時,教師也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講解,提高課堂效率。由于每個小組都要匯報預習情況,從而促使學生都能自覺預習。久而久之,即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也使得老師的教學有的放矢。
總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研究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掌握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是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根本滿足不了未來的需要。埃德加.富爾說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培養預習習慣,是提高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