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霞
摘要:在小學學習過程中轉化思想十分關鍵,這關乎著小學生的數學水平的提高,對學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本文針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思維轉化進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可以為廣大同行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轉化思想;分析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使得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說到我國的數學教育,我們不得不承認其是抽象性,導致許多學生的成績也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在教小學數學時,可以采取轉化思想這一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學生打開了新天地,加強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為學生接下來學習奠定了基礎。
一、現如今小學高年級教材中轉化思想的滲透
(一)數與數的轉化
通常我們理解的“數”與“數”的轉化就是學習到新的數,或者在遇到新的數字運算問題時,將新的數轉化為原來我們學到的數的,并且把我們所遇到新的數學問題轉化為已學過的,這就是簡單的“數”與“數”的轉化。這樣更加便于理解,使問題轉變成我們知道的問題,使得難度上更加簡單化。因此,對于“數”與“數”的轉化,做出了以下總結。
首先,我們從數的認識出發,可以用轉化思想構建出概念。舉個例子,五年級下冊中《因數與倍數》中提到,乘法和除法可以轉化為被除數、除數以及商,通過簡單的轉化,更加利于學生學習數學了,利于學生了解因數的基本概念與使用方法[1]。
其次,我們可以從運算這個方向出發,利用轉化思想,將新的運算法則轉變成舊的運算法則,在舊的運算法則的基礎上理解新的運算法則,將其理解明白以后,在進行互思考,提高對知識之間聯系的理解,最后達到對知識的全面掌握與理解。例如,小數的乘法運算中,2.1乘以1.2,我們可以將其轉化為21乘以12,然后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以及積的變化規律,判定小數點的位數,最后劃上小數點即可。從此我們可以看到,一道小數的題就很輕易的轉化為了整數的問題,這使得運算更加便捷,同時還保證了計算的準確性。通過以上的“數”與“數”的轉化的方法,輕易地改變了運算難度,更是使得學生可以更加靈活的進行運算處理,對知識掌握的更加熟練,使得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做到舉一反三,這就是“數”與“數”轉化中最關鍵的目的。
(二)數與形的轉化
我們學習的數學主要是對數與形進行研究,已知部分條件就可以實現互相轉化。“數”與“形”的轉化就是我們所說的“數形結合”的方法。在小學教材中,“數與代數”當中就實現了數字轉化成圖形的例子,這當中包括有線段、射線、實際物體以及直觀圖形等。許多應用題當中也應用到了“數”與“形”的轉化,通過將數字轉化為線段圖可以明確的得到數據,將問題簡單化了,抽象的問題轉為具體化,這對學生的思維邏輯的拓展有著巨大幫助,而且也是小學生必須要掌握的重要方法。
二、圖形與幾何的轉化思想
(一)化曲為直的轉化方法
在已知的數學應用中,化曲為直的方法主要應用在圓那一章。圓的基本教學就是建立在學生對直線圖形的認知的基礎上,因此,化曲為直就十分關鍵。在進行圓的測量時,我們可以將一根繩子繞圓一周,最后測量繩子的長度就得出了圓的周長,這就是將圓的曲線化為了直線,將很難測量的數值轉化成了很容易測量的數值,從而導出計算公式,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圓周率[2]。
(二)割補法
所謂割補法就是對圖形進行分割與補全,這也是圖形和幾何中的重要的轉化方法。例如,在求等腰梯形面積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割補法,將等腰梯形轉化為兩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很容易就求得了等腰梯形的面積,這樣利用舊的知識來解決新的知識,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以及課堂導入。
三、在教學中合理運用轉化思想
對于舊的知識,我們要經常回顧,這樣才能對新學到的內容進行轉化,便于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鞏固原本的知識點,將原本舊的知識合理運用,使得學生可以發現新知識與舊知識的關系,這樣利于學生轉化思想,對新知識了解的更加透徹。
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受制于教師的教授,要學會自主探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引導作用,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構建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適當的時候教師還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發現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只有學生自己主動思考,才能真正的體會到轉化思想的重要性。
在學生利用轉化思想可以初步推導出新知識后,應及時鞏固這種思想方法。而且教師可以恰當的出一些練習題幫助學生更好的鞏固轉化思想,通過反復鍛煉,最終對轉化思想熟記于心[3]。
結束語:
通過以上描述,不難發現轉化思想是極其關鍵的,而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利用轉化思想,使得學生形成基本的數學意識,對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夏春艷. 小學幾何圖形教學中轉化思想的培養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8.
[2]劉綱. 滲透數學模型思想的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3]陳太瓊. 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實踐中的應用[D].南京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