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婉榕
摘要:嶺南是指我國南方的五嶺之南的地區,嶺南文化是由本根文化、百越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四部分組成。嶺南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當代文化里,也是我國的先進文化。它有自己的多元化、務實風、開放性、創新力等。正可謂“采中原之精粹,納四海之新風。”對我國社會的發展,文化的繼承都有著可見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將我們嶺南地區獨有的地域文化融入學校的課程建設中去,從幼兒教育開始,使孩子們自小受到嶺南文化的熏陶,更好地繼承和發展嶺南文化。
關鍵詞:嶺南文化,文化傳承,課程體系;
嶺南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意義,將嶺南文化與幼兒課程相結合,能夠使幼兒盡早接觸到特色鮮明的嶺南文化,汲取民俗智慧的養分,而這些智慧將會伴隨他們一生,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也會因民俗智慧而茅塞頓開,因民族精神而勇于向前。
一、借鑒英語教學模式,構建嶺南文化傳承的課程體系
中國的英語教學模式既要立身于中華傳統文化,又必須面向世界,它要求我們要立足于中國,基于學校,植根課堂。中國的英語教學模式要求跟蹤與借鑒國外最新教育理論,其它相關學科和外語教學研究成果,并立足于中國的外語教學實踐,傳承我國傳統語言教學的優秀教學思想、方法,使外來的東西本土化,中西融合。
同理,對于嶺南文化的傳承,我們既要做到立身于我們嶺南本土文化,又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我們須把對文化的傳承和其它國家,其它學科優秀的教育理論相融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要把本土化的東西世界化,也要把世界化的東西本土化,真正做到使文化傳承融入課堂、融入生活、融入未來,最終實現把嶺南文化推上世界舞臺的偉大目標。
二、構建傳承嶺南文化三個階段的課程體系
自唐朝以來,嶺南文化依借其與中原地區文化頻繁有效的交流以自己獨特的藝術審美及地域文化映入更多人的眼簾,隨即興起開來,由于嶺南地區關鍵的地理位置,它成為絲綢之路上的一部分,開始走上了世界舞臺。再者,嶺南地區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地區,對我國社會經濟文化都有著重大影響力。
嶺南文化自它興起至今,在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很多民族文化的瑰寶。無論是從精神方面還是物質遺產方面,它都有其獨有的教育意義。文化的傳承需要良好的奠基和創造性的發展,要把好的文化滲透人心就需要從小的啟蒙教育和一路上的陪伴教育。因此,我們應該構建傳承嶺南文化三個階段的課程體系,即幼兒階段開設啟蒙課程;小學階段開設基礎教育課程;中、大學階段開設社會主義教育課程。讓嶺南文化陪伴成長在這片沃土上的每一個孩子。
2.1幼兒階段開設啟蒙課程
民族文化在各個地區“后繼無人”的現象在我國十分普遍,為杜絕這一現象出現在嶺南文化的傳承上,我們積極倡議將嶺南文化融入幼兒啟蒙課程中去。嶺南文化的融入可以豐富幼兒對本土文化的認知,可以自小培養和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進而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1.1考慮幼兒年齡特點
幼兒時期的孩子們正是一個不斷探索新事物,形成大致世界觀的階段。所謂“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在這個時期進行民族文化的培養是再好不過的了,有助于將嶺南人民自強不息,勇于開拓的民族精神根植于孩子們的心中。
盡管幼兒年紀小,心智還不太成熟,也許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但這并不代表著我們要就此放棄或者推遲他們接觸自己的民族文化。我們可以將民族文化融入到各個課堂中去,培養孩子們的文化自信,讓孩子們知道,作為嶺南寶寶,是很了不起,很有意思的。在幼兒課程的開展中,一定的民族文化元素可以豐富課堂形式,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
2.1.2與幼兒認知水平一致
優秀的民族文化里所蘊含的民俗文化元素是有強大感召力的,就比如嶺南文化。在幼兒教育階段融入嶺南文化可以豐富幼兒對世界的感知。例如美術、戲曲、舞蹈、表演等,這樣各種形式的藝術可以擴大孩子們的認知體系,使孩子們的大腦思維更加活躍。并且,嶺南文化形式的多姿多彩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們理解美、感受美、追尋美的能力。對大腦活躍的孩子們而言,你給予他們一種美的形式,他們就可能驚喜地反饋不同的美給你。所以,當他們在課堂上汲取到多姿多彩地傳統文化時,也會反饋給你他們新奇有趣地創造力。
2.1.3符合幼兒興趣
嶺南文化傳承下地課程體系的構建需要兼顧全面與特色兩個方面。具體來說就是在學校結合現有地硬件軟件來設計傳統文化課程,在禮儀、環境、藝術及嶺南文化等不同的板塊實現我們地教學目標。
在傳承文化的要求下,我們要不斷去優化學校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游戲環境,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體會到嶺南人民團結,包容,勇敢和開放的精神;以孩子們的游戲為載體,開展特色探究的方向,結合嶺南特有的文化特征,體現傳承美與創新美的教學理念;借鑒課程整合理念,主題性游戲的開展可對幼兒達到德智體美的多方面教育,進一步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游戲的開展還可樹立一定的地域品牌意識,結合院校現有的硬件軟件,設計出嶺南文化的特色活動日,特色活動課等。當然,這些游戲的開展一定是要在保護孩子們的安全的前提下的,游戲時間也需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2.2小學階段開設基礎教育課程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思維和認知的關鍵階段。在小學階段開設傳統文化教育課程有利于鍛造同學們優秀的品格,規范同學們的日常學習生活習慣,對他們走上更遠的人生道路做好良性鋪墊有著重要意義。優秀的文化可以凝聚豐富的思想內涵,調節同學們的精神狀態,使心靈也能受到凈化。
小學階段對本土文化的傳承除了藝術課之外可以把嶺南文化融入到學校的語文教學中去。但這樣會造成教師課堂時間難以安排,專業性不夠等問題。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開設專有的一周一次或兩周一次的國學課,這樣的課程可以以嶺南文化為主,其它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為輔。
當然,對于心性不定的小學生來說,對嶺南文化的誦讀、講解可能并不能引起同學們良好的興趣。這就要求我們在編著文化傳統教材時要注重多一些有趣的圖片,少一些晦澀的解說。也要求我們的老師在保障其內容的前提下也要多費些心思在課前準備上,盡量多互動,多應用,多趣味。在當下學校硬件允許的情況下,廣泛積極地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例如VR,可極大地調動起同學們的積極性。也可以開展知識競賽,話劇表演等多種形式的活動。
重視小學階段本土文化的教育,是推動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前提,只有這樣,才能使嶺南文化不斷地傳承下去 ,綿綿不息,根植于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孩子們的心中。
2.3中、大學階段開設社會主義教育課程
中學、大學生已有了初步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但他們對于世界的認知仍在一個朦朧的階段,他們會去不斷地認識新事物并判斷它的正確性。一個好的民族文化所凝聚的精神可增強學生的判斷力,讓學生少走彎路。誠然,中學生課程滿、任務重、學習忙,可能很多學校就會忽視民族文化教育,使民族文化教育課程落空。可是,一個民族的智慧精華是可以為同學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這樣的課程不僅可以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提供輔助作用,更能塑造一個學生的人格,豐富學生的內涵。將民族文化課程轉為社會主義教育課程,教育學生愛民族、愛國家,為中華民族打造國之棟梁。
也許很多大學會將民族文化課程作為網上選課或者線下選課,但那只是很小一部分的學生上了這樣的課,這是遠遠不夠的。大學的同學們來自五湖四海,讓同學們了解嶺南文化、愛上嶺南文化,不僅可以增強他們對學校的自信,更能為嶺南的發展留下可用人才,讓嶺南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教育課程,讓同學們通過課余社會實踐去進行社會調研,讓同學們在了解嶺南文化的同時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三、結語
在快節奏的今天,當代年輕人被垃圾文化侵襲著,很大一部分忘記了我們優秀典雅的中華傳統文化,心態浮躁、抑郁,忘記自己追尋的人生價值。而嶺南民族文化課程從小的教育正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它能有效匡扶一個人的靈魂,使他高尚典雅、使他善良正直、使他勇于探索、使他不驕不躁。
參考文獻
[1]龔莉娟.小學語文教育實施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2]陳麗.嶺南特色幼兒園藝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踐-以廣州市天河區天府幼兒園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8.
[3]覃乃昌.嶺南文化的起源與壯族經濟史——壯族經濟史研究的一個基本理論問題[J].廣西:廣西民族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