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
摘要: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程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和社會活動、發揮學生對知識進行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在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程中,老師要讓學生親身體驗,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會與其他人交流合作,將自己融于社會、融入他人,在生活實踐、社會實踐中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培養自我的綜合素質能力,使自己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在進行中一定要突出生活特色,要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講究時效性、競賽性、多樣化的同時,還要追求社會性。因此,本文將主要圍繞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進行探討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探索研究
引言
語文綜合實踐課程從多個方面反映了語文課程的本質特征,尤其強調了“過程的實踐性”“學習方式的活動性”等特征。語文綜合實踐課程設置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因此,老師應該充分了解實踐課程的意義和任務,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付出實際行動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在切身體會中養成健全成熟的人格,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確的價值觀。這些都是學生綜合實踐課程在語文學科學習中的延伸和拓展。接下來,本文將主要從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程的意義及策略方面進行展開分析。
1.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程的意義
1.1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初中語文實踐課程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通過運用所學知識培養自身多方面的能力,表達能力就是不可忽視的一種。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學生的“聽”局限于聽老師講課,“說”則局限于回答老師的問題,學生的聽說能力得不到專門的訓練,在表達方面的能力特別差,因此,好多同學不敢在公眾講話,沒有自信,儀態不大方,語無倫次,態度扭捏。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了很多表達的機會,這不僅能快速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反應能力。例如在一場辯論活動中,學生不僅需要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需要快速獲取信息、抓住要點的能力,只要具備了這些能力,讓能讓自己的發言更加具有說服力。同理,學生在其他例如演講的時間活動中,同樣可以鍛煉聽說表達能力,讓自己的表達更加簡明、連貫、得體。
1.2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程可以增長知識、開拓視野
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程涉及到的知識面廣,領域多,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具有重要總用。實踐活動中,一個課題能將涉及到很多知識領域,在這些領域中,學生為了順利地完成課題就會積極主動地獲取更多的知識。學生獲取知識就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善于觀察,并且和他人進行探討。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生拓寬了思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自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探究實踐活動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好新課標的要求,有利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在獲取直接經驗的過程中,產生自己的想法和認知,從而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和知識結構,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2.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程的策略
初中語文實踐課程是初中語文學科的延伸和拓展,有效開展綜合實踐課程才能對學生起到積極的作用,如果只是在形式上進行開展實踐課程,則起不到效果。接下來,本文將主要從實踐課程的內容設計和老師在實踐課程中的指導作用兩個方面對課程的展開進行闡述。
2.1初中語文實踐課程的內容設計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主題涉及生活中的情感認知和道德價值觀的確立,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例如,老師可以結合家庭生活進行展開,以“老照片的故事”為主題組織一場綜合實踐活動。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家里尋找老照片,然后和父母一起聊聊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或者跟父母一起回憶自己的童年趣事,亦或是了解父母年輕的歲月,聽他們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在這種活動體驗中,學生通過切身體驗,能夠不斷提高自身對家庭、對生活的認識,進而把情感的價值與學生的自身感受游記結合起來。老師還可以將語文綜合實踐課程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眾所周知,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自主地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通過在各種場合運用課堂所學知識或者自己課外所積累的知識,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
2.2老師在實踐課程中的指導作用
學生在開展某個主題活動之前,需要先查閱相關資料進行準備,雖然這是一個自主探究探索的過程,但是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導,學生可能會感覺無從下手,找不到切入點,尤其不知道如何將信息資料進行合理優化和整合。因此,老師的指導在語文綜合實踐課程中為學生指明了方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會了查閱資料的方法和途徑,也了解到資料不僅可以來源于書面文字,也可以是視聽資料、生活體驗等等。在搜集準備好資料后,老師就要承擔參謀的角色了,不僅要盡自己所能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和活動欲望,同時還要全程參與活動過程。老師應該在活動制定以及人員分配過程中進行適時的關注和指導,以保證語文綜合實踐課程的效果和質量。實踐課程結束后,老師應該給與學生及時的評價。在評價過程中,老師應該以積極鼓勵為主,充分肯定學生的實踐付出和實踐成果。與此同時,老師還應該跟同學一起分析此次實踐課程的不足,鼓勵學生克服不足之處,從而達到更高層次的學習。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程的內容十分豐富,取材十分廣泛,視野十分開闊,形式十分多樣。實踐課程的開展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從而促使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確的價值觀。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程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和新課標的要求,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老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真正的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學好語文,享受語文的無窮魅力。
參考文獻
[1]洗凈鉛華 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之探究[J]. 王靜. 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1(11)
[2]淺談主體參與下的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策略[J]. 羅新國. 中國校外教育. 2014(32)
[3]關于開展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新思考[J]. 鐘巧玲.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 2016(07)
[4]初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與教學的互補作用[J]. 李容. 教育現代化. 2018(45)
[5]綜合實踐活動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策略初探[J]. 冉苒. 教育教學論壇. 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