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宇 羅玲
摘要:目的:探討超低出生體重兒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護理干預策略。方法? 對超低出生體重兒實施早期腸內喂養支持干預策略,降低喂養不耐受的發生,改善喂養表現,減少相關并發癥。結果? 本組34個病例中,患者恢復出生體重時的平均日齡、恢復出生體重后的體重平均每天增長速率以及出院時平均體重分別為(5.8±3.2)天、(44.6±8.8)g、(1799.4±491.0)g;達到全量經口喂養時間(48.78±19.01)天。結論? 生后實施基于線索早期腸內喂養干預策略,可增加喂養耐受性和喂養量,較快達到營養性喂養,最終達到完全經口喂養的目的。
關鍵詞:超低出生體重兒;腸內營養;經口喂養;體位
住院期間腸內營養對超低出生體重兒早期生長發育及遠期預后都起到了關鍵作用。而個體化的喂養管理和護理水平決定了最終能否有效、安全的實現完全經口喂養。為減少生后喂養困難,改善喂養結局,促進完全經口喂養,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間對收治入院的ELBWI實施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策略,收到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納入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0日我院NICU收治住院天數>2周并存活出院的超低體重兒(ELBWI)共34例,其中男13例,女21例,胎齡26+5W~33+1W,平均胎齡(28.61±1.67)周;出生體重760g~990g,平均體重(915.29±60.72)g。
1.2 腸內營養支持方案
1.2.1 促進腸內營養的護理干預
1.2.1.1 經口喂養評定與干預? 我科采用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的經口喂養評估與干預量表,依據患兒經口喂養表現,進行喂養準備度和吸吮質量的評定,每日2-3次。喂養準備度≤2分者進行經口喂養干預,根據患兒喂奶前有無饑餓感、肌張力和覺醒的情況,吸吮-吞咽-呼吸協調功能的障礙程度給予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如擺正喂養姿勢、口腔氣味的刺激、品嘗和觸摸、吸吮訓練。
1.2.1.2 喂養后體位? 喂奶后予抬高床頭30度,先左側臥位半小時后行俯臥位半小時[1]再行右側臥位。
2 結果
2.1住院期間體重的增長情況? 本組患兒平均出生體重(915.3±60.7)g,恢復出生體重時的平均日齡是(5.8±3.2)天,住院期間的體重增加第一周末(45.5±1.6)g,第二周末(133.5±99.7)g,第三周末(249.9±12)g,第四周末(361.8±282.9)g,恢復出生體重后的體重平均每天增長速率是(44.6±8.8)g,出院時平均體重達(1799.4±491.0)g。
2.2 腸內營養支持結局
2.2.1 經口喂養進程? 本組病例開始微量喂養時間為生后(23.4±8.0)小時,非營養性喂養時間(7.54±5.67)天,達到全量經口喂養時間(48.78±19.01)天。
2.2.2 喂養相關的胃腸道反應? 本組患兒喂養期間出現腹脹3例(8.82%),嘔吐5例(14.71%),胃潴留1例(2.94%),但均未構成喂養不耐受診斷,癥狀發生的平均時間為生后(5.0±5.17)天。
3 討論
3.1 促進腸內營養的護理措施
3.1.1 早期微量喂養? 早期微量喂養有助于提高胃腸激素的水平,促進胃腸功能及代謝的成熟。微量腸道營養也可降低(NEC)的發生率[2]。早期微量喂養為成功建立腸道喂養,促進腸道功能成熟及體重的穩步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
3.1.2經口喂養評定與干預? 開始喂養時用20ml空針抽吸奶汁外套奶嘴,喂養方式選擇滴入喂養,同時輔以個體化喂養支持的護理措施如:間歇喂養,擺正體位、口腔支持。喂養中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如出現呼吸停止或變慢、血氧飽和度下降至85%,立即予倒置奶嘴,待患兒呼吸恢復正常、血氧飽和度升至90%以上,有吸吮動作后再行喂養。經口喂養評定與干預是幫助增加經口喂養耐受性和喂養量,安全實現全量經口喂養的開端。
3.1.4 喂養耐受性觀察評估與處理
喂養期間需保持大便通暢,對3天未解大便者遵醫囑給予刺激排便。消化道出血期間予禁食,癥狀緩解后予減量喂養。本組住院期間無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和營養相關的膽汁淤積癥的發生。
3.1.5 喂養后的體位護理
胃食管反流易發生于新生兒期,尤其在早產兒生后1周,發病率高達80%~85%,予適當的體位對反流屏障功能缺陷或者食管蠕動功能障礙所引起的胃食管反流是一種有效簡單的治療方法[3]。因此,加強對喂養后的體位管理。喂奶后常規給予抬高床頭30度,先左側臥位半小時后行俯臥位半小時再行右側臥位。體位管理期間予持續心電監護,同時加強巡視和觀察,避免發生窒息和猝死。通過實施喂奶后的體位護理,可促進消化吸收,減少胃潴留的發生率,保證營養供給的目的。
4 小結
隨著我國新生兒救治水平的提高,腸內營養管理越來越接近國際水平。通過制定和實施基于線索個體化腸內喂養干預策略可促進胃腸道功能的成熟、增加喂養耐受性和喂養量,最終達到完全經口喂養,降低喂養不耐受和胃食管返流發生的目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Dutta S,Singh B,Chessell L,et al .Guidelines for feeding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Nutrients,2015,7(1):423-442.
[2] 張惠芳,章玉丹,張紅愛等.早期積極經口喂養對早產兒宮外發育遲緩的影響 [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雜志,2015,26(2):175-177.
[3] 霍秋桂,冉雙芹.極低出生體重兒兩種不同經口胃管喂養方法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 2015,29(7)2545-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