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
1994年我從首都師范大學畢業,懷揣著對人民教師這一職業的無限崇敬與向往,我踏進了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的大門,成為了一名語文老師。20年后,我被評為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又4年,被評為正高級教師。完成1輪初中、7輪高中教學,教了10屆高三。所教學生有14人考入清華北大。作為語文老師,我時刻提醒自己為國家培養的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用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行為,堅守著立德樹人的教育初心。
喜歡做老師,愛教育事業
我喜歡做語文教師,熱愛教師職業。我覺得與學生在一起學習,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從1994年到2000年,我亦步亦趨地跟著師傅學習六年,教完一輪完整的初高中后,我對語文教學產生了諸多的困惑,于是我考取了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碩士,我的職業目標逐漸清晰。我要做一名有自己獨特風格的語文教師,要會教書,教好書。于是我苦練教學基本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不斷地挑戰自己教學上的弱點,以登頂精神備課,深挖教材,讓學生對我講的信服。
當我能熟練駕馭課堂時,我意識到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比教好書對學生未來發展更重要。于是,教學改革成為我教學生涯的常態。我意識到:研究學生,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才是教學的正途。我意識到了解學生的前認知,按學生認知規律、思維規律去引導學生學習是可以教學生學會學習的。同時我也認識到做班主任對語文教學是有正向影響的。2012年起我又重新回到班主任崗位,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核心,結合高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構建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心懷天下,有社會責任感,有較好的個人素養,有是非心,有人情味,有人生目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之管理班級,我找到了做班主任的語文教師的快樂。
課題規范研究,公開課檢驗反思
25年的教學生涯,我對語文教學不斷地思考,在我第五輪高中教學時,我的教學觀念逐漸清晰:外化學生的讀寫思路,構建學生的言語經驗,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高中教學的第六輪,我的研究重點是網絡如何促進語文教學,表現性評價介入閱讀和寫作教學。第七八輪的研究重點是翻轉課堂、專題教學和整本書閱讀。我所有的研究都是以課題的形式來推進的。我的課題研究,對我的教學一直有正向的推動作用。每個課題都是由我上一輪教學中的困惑、問題提煉出來的,是為了解決教學上的困惑而開展課題的研究。
課題研究有總體框架。研究背景、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使研究程序化、清晰化。同時,我又有自己的實驗班做研究對象,研究內容是以上公開課的形式呈現的,因之研究的針對性強,能解決教學中的困惑。我以三年為一輪,完整地教一屆高中學段,而每三年都有一個研究的主題,把思考轉化為教學行為,在一節節語文課上去實踐我的思考,然后再去反思每節課教學行為與學生所得的匹配情況。這個情況既從學生課堂上回答問題的表現,也從學生寫作的表現,當然也包括階段性的學習檢測,這些都有相應的數據統計。如果效度不符,我會再思考,改變教學行為,再實踐,直到達到滿意的效果。
勇做教學改革弄潮兒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要培養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建設者,學生學習方式必須變革。語文教師要落實語文核心素養,教學設計應從學的角度設計。
2015年9月,學校要建翻轉課堂實驗班,我主動承擔該班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重新設計教學,研究用翻轉課堂如何幫助學生學習。
翻轉課堂核心是用小組交流的形式完成學生知識的內化,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學習的思考過程都可以呈現,每個學生的課堂表現都能受到關注,每個學生在翻轉課堂上都能有不同層次的收獲。
此時,我認識到專題教學、整本書閱讀教學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能起到很好的培育作用。尤其專題教學對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我研究翻轉課堂的同時,我還在推進著語文專題教學和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研究。
2015年到2018年這三年來,在實際的教學操作過程中,我打破自己成熟的教學模式,重新構建語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研究步驟包括微課與學案的配套,學生提出問題、小組合作學習、深入探討問題、翻轉課堂教學流程。
2017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頒布,課程由學習任務群組成,如何落實任務群成為教學改革的焦點。我又勇挑重擔,2019年11月13日我帶著我的工作室中的其他校的5位老師一起承擔“北京市初高中銜接語文教學研討會”的作課任務。
我講的是《讀中國革命作品讓信仰點亮人生—以周立波〈暴風驟雨〉為例》,這節課以紅色經典作品整合了高中學習任務群的兩個任務群:中國革命傳統作品研習和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在落實了語文核心素養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三觀”,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土改事例懂得什么叫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在培養學生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方面上,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文教學班主任教育,投入其中樂亦無窮矣。用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行為,始終堅守住立德樹人教育初心,是我不懈的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