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庭
【摘要】學校是育人的搖籃,是實施德育的重要場所。我們要將德育滲透到校園的每個角落、每個班級,落實到每個學科、每個課堂。數學教育又對培養學生的全面、持續、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刻不容緩。本文從數學教學實際出發,談談如何抓住教學契機滲透德育。
【關鍵詞】小學數學;德育教學
德育要與時俱進,要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做到入耳入腦入心,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本文從教材的節選、利用信息技術、聯系生活實際三方面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自然滲透德育。
一、立足教材內容,抓住滲透契機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是人類生產實踐過程中沉淀下來的精華,是人類活動的價值體現。教育部將一個個經典小故事編入教材,讓學生切身感受數學的價值所在。
1.利用知識延伸,自然滲透
教材是我們獲得基礎知識的主要來源,在全民閱讀時代,應該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展學生的閱讀廣度,數學課堂也不例外。在數學的發展史上,讓孩子們了解到古今中有很多出色的數學家,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為數學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也為國家科學界的發展增添一份力。比如,六年級《圓》這一單元專門設計了一節《圓周率的發展史》,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了解到古代許多人想盡辦法,克服種種困難,迎難而上,不怕失敗的精神和毅力,一次又一次在圓周率方面取得了突破。如,我國魏晉時期杰出的數學家劉徽的“割圓術”,我國南北朝時期的著名數學家祖沖之領先世界約1000年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通過學習,學生感受到數學家為國做出的巨大貢獻,激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也為學生的成才之路埋下種子,知道學海無涯的道理。
2.利用課堂教學,適時滲透
數學課堂教學主要是基礎知識獲得的重要環節,教師要抓住每一個教學環節或每個教學知識點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比如,在教學《生活中的比》這一課時,題目聯系生活實際,列舉生活中的比。此時向學生介紹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嚴格按照我國《國旗法》規定制作的,國旗的長與寬的比是3:2。遵從這個比制作任何一面國旗都是尊重祖國,愛護祖國的表現。倡導學生無論何時何地刻畫國旗的標志都要按照這個比,此時此刻,孩子們心中的愛國敬意油然而生。讓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應該落實于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3.利用鞏固練習,有意滲透
數學知識的鞏固在于練習,教師可以選擇符合課堂新知的練習,向學生有意滲透德育教育。比如,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筆者刻意選擇了“2018年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小學生近視率為達45.7%,初中生近視率為74.4%,高中生近視比例達83.3%,而大學生近視率是87.7%。”在學生說出每個百分數表示的意義的同時,引導他們發現青少年近視率隨之年齡增長而增高,我們急需呵護好一雙慧眼,才能看清光明的未來。那就要求孩子們平時注意用眼,同時要正確和積極做好每天的課間眼保健操;在周末或閑暇時不要沉迷于電子產品,應多到戶外感受自然之美,多看綠色植物。
二、利用信息技術,創造滲透環境
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教育也緊跟步伐。信息技術為我們的學科課堂帶來了便利,我們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上創造德育滲透的環境。比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孩子們對圓的表象認識來源于生活,利用孩子們的最近發展區,讓孩子們用相機、手機、iPad等設備記錄下生活中美麗的圓,也可以在網上搜索美麗的圓的圖片通過移動終端傳給老師。筆者整理孩子們收集的生活中的圓并分類制作成一個視頻,在課堂的尾聲播放。此時發現孩子們的眼睛亮了,笑臉洋溢,時不時出現“哇”“哇”的聲音,沒錯,實在太美了。這是因為孩子們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筆者利用信息技術營造環境,讓孩子們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
美充盈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那就需要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孩子們經常學完一個知識就會尋找生活中美麗的數學。如,教學《生活中的比》時向學生介紹世界上最具有審美意義的數字——黃金分割比0.618,并通過視頻播放各領域黃金分割的運用,美麗的圖片直擊孩子們的眼球。在自然環境中,植物的枝干的夾角137度28分時通風和采光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大家覺得蝴蝶美,是因為它的身長與雙翅展開后的長度之比接近0.618。孩子們還發現家里的廚房的裝飾以及物品的擺放、家里客廳的裝飾都是按照0.618的比例設計的。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人們更應該有發現美的眼睛。課堂教學要適當利用信息技術為孩子們營造感受美的環境,引導孩子們利用所學知識發現美,創造美,從而使他們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養。
三、聯系生活實際,有效滲透德育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到數學的用途。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如學校到處可見水龍頭沒有擰緊,任水一滴又一滴的流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測量1分鐘浪費多少水?1小時呢?一天呢?一個月甚至一年又浪費了多少?采用長方體或正方體甚至圓柱體水槽來裝水并計算得出:
通過科學計算,數據讓大家驚訝不已,生活中沒有擰緊的水龍頭一滴一滴水慢慢地落下,一天浪費的水相當于一個小朋友的體重,一個月浪費的水重如一輛小汽車,一年浪費的就有三頭大象那么重。水是萬物之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節約用水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號召節約用水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伸伸手關緊每一個水龍頭,節約生活中的每一滴水,不要讓眼淚成為我們最后的一滴水。通過“生活中浪費多少水”的實驗,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無處不在,用心發現,采取科學的方法驗證,用數據引導孩子們該怎么做,不僅更有說服力還激起學生的積極性。
素質教育的時代,需要全面發展學生。小學數學課堂滲透德育是每一位教師應盡的責任,我們應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努力鉆研教材,科學、適當地在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德育的滲透,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讓德育教育“潤物細無聲”,讓德育延伸到教書育人的各個環節,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吳梅.關于小學德育理念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1(32).
[3]謝芳.小學數學課堂“滲透”德育教育之我見[J].科技視界.
[4]劉春賢.淺談小學數學與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