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期,而體育課對其身心發展有重要影響。如體育教師教授的自我保護知識、運動康復知識、鍛煉準備活動等,對小學生而言,是受益終生的。
體育教學需要基于一定目標,然后根據目標進行教學規劃、內容安排、方式調整,所做的一切都應以目標為中心,當目標達成時,就可以說教學實現了有效性。而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促進學生發展和進步,學生上了一個學期體育課后,身體素質、運動能力、鍛煉知識比以往有了明顯進步,就實現了有效學習;二是體育素質的提高,在體育教師的指引下,能夠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正確地進行運動前的熱身,并對體育運動產生一定興趣,就實現了素養進步;三是教學的高效性,體育課既不擠占學生其他時間,也契合學生身心發育規律,最終帶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傳統體育課堂教學上,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在教學有效性上并沒有達到令人期許的效果,這些問題主要有:一是教學理念落后,很多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長期保持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缺乏對學生身心發展及學習規律的探索研究,在課堂中,不是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很多教師會包辦一切,學生卻失去了上一整天課后寶貴的休息和鍛煉時間;二是教學手段單一,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需求與興趣,采取的方法單調,如準備活動做完了就讓學生去跑步、跑完步就解散讓學生自由活動,這種方式既缺乏對學生在知識傳授、技能培養、興趣培養上的引導,又千篇一律,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教學的有效性自然得不到保障;三是教學評價缺乏科學性,很多教師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如為了提高學生的心肺能力,讓學生每節課都長久地進行跑步,既無益于學生形成體育興趣,又會給學生造成生理乃至心理上的壓力或損害,得不償失。
為了改變體育課堂教學的現狀,就需要從興趣出發,加強課堂有效性,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快樂成長,度過美好的童年。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小學體育教師應該充分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歸還給學生,如在教授羽毛球時,應該在示范羽毛球的正確打法后,就讓學生三三兩兩組成對手去打羽毛球,使其充分感受羽毛球運動的魅力和參與運動的樂趣;二是調整教學手段,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留心學生喜歡什么運動,或者創造一些體育游戲,讓學生在玩耍和歡笑中度過整節課,而且身體素質還得到了充分鍛煉;三是注重教學過程,教師應該更關注過程而非結果,不應該僅僅通過學生的成績判斷學生是否努力,而是要關注學生平時的表現,運動的積極性等。
總之,現階段的小學體育課堂在教學有效性上還存在一定問題,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這就需要教師以興趣為導向,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教學理念、多元的教學手段、科學的評價標準,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責編?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