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品娟
摘 要:研究性學習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已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研究性學習,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與當前的人才培養需求相適應。本論文立足于研究性學習,并以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為例,對其具體的可是安排、組織方式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課時安排;組織方式
在新課程標準中,將“研究性學習”作為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主要是因為高中生物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研究性學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促使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實現了科研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而全面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
一、研究性學習概述
研究性學習是在新《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中綜合實驗活動板塊中一項重要的內容。與傳統的學習模式不同,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并在教師的引導、輔導下,由學生自己進行策劃、執行、自我評價的一種學習方式。關于研究性學習雖然并未形成統一的含義,但就其內涵來說,研究性學習模式下,充分體現了“生本教育”理念,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借助教師的引導和輔助作用,引導學生利用科學研究的形式,在自主探究活動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可以說,研究性學習模式不再是單純的生物知識傳遞,而是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探索性學習,并收獲多種能力,例如:知識的運用能力、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真正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了生物核心素養的要求[1]。
二、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課時安排
在進行課時安排的時候,應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將其放在寒假和暑假兩個階段進行,可以讓學生在寒暑假分別進行一個研究課題。在具體安排的時候,可利用1個課時進行課題動員,利用1-2個課時進行課題經驗的相關介紹,再利用1-2個課時,對當前自然科學的研究前沿問題進行介紹,利用1周的時間由教師輔導學生進行課題選擇,再利用1周的時間進行研究計劃的審批、開題報告的撰寫;利用1個課時對開題報告進行評價和修改等。根據這一課時要求,在開展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時候,常常需要4-6個課時進行準備,并經過4-6周方可完成[2]。
三、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組織方式
1、研究性學習內容確定
在開展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確定學習內容是基礎和第一步。通常情況下,在確定學習內容的時候,應充分結合課本上的某一內容,并將其作為課題開展探索,例如:細胞膜的結構、植物向性運動的觀察等。
通常情況下,在確定研究性學習內容的時候,應遵循五個原則:(1)需要性原則。研究性學習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處理事物。因此,在選擇研究性學習內容的時候,應選擇那些需要性極高的項目作為研究內容;(2)開放性。在研究性學習內容確定的時候,應保證其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廣泛性,不能局限于某個領域內、某個實驗中;(3)實踐性。研究性學習不僅簡單的課后作業,必須要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4)新穎性。鑒于任何事物都處于不斷的發展和變化中,在選擇研究性學習內容的時候,也必須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選擇新穎的內容;(5)可行性。研究性學習內容選擇必須要從實際出發,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內容作為課題,切不可天馬行空,隨意選擇內容。
2、掌握研究性學習基本方法
在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中,還必須要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具體來說,主要有四種:(1)觀察和實驗法。這是開展研究性學習最為常用、基本的方法之一。觀察法主要是借助肉眼、實驗儀器進行觀察;實驗法則是利用實驗的形式,獲得相關的數據,并得到研究結果;(2)調查法。主要是借助各種方式,針對研究對象開展調研、考察等,并得到相應的結論和結果;(3)文獻法。主要是在研究性學習中,對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查閱,并利用其豐富自身的知識,指導研究活動等。(4)分類和比較法。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要想得到最為科學的結果,必須要經過多次重復實驗,并針對每次實驗的數據和結果等進行對比,保證研究結果的精準性。同時,在開展研究性學習中,為了使得其更具有代表性,還要將研究的對象進行分類處理。
3、具體實施過程
通常情況下,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
第一、確定課題。在確定研究性學習課題的時候,學生必須要結合研究性學習內容確定的原則,并與教師進行交流、討論,最終選擇出與生活相關的問題,作為研究課題。
第二、搜集資料、制定研究計劃。確定好研究性學習課題之后,即可圍繞課題開展研究性學習資料的搜集活動,并結合搜集資料,確定課題制定方向、研究性學習目標、具體的學習計劃等。
第三、分析資料,并實施研究計劃。搜集完資料之后,要將研究性學習中可能出現的結果進行預測,針對自己無法完成的部分,提前與教師進行溝通。之后,并嚴格按照研究性學習計劃,一步步開展研究性學習。
第四、研究報告撰寫。在研究性學習完成之后,學生還必須要進行研究報告的撰寫,這是整個研究性學習的集中體現。在具體進行撰寫的時候,首先要確定報告內容的真實性,其次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規范進行撰寫[3]。
結束語:綜上所述,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與新課改下的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對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綜合素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因此,教師在開展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嚴格按照其課時安排、組織形式,全面開展探究性學習。
參考文獻
[1]苗家君.開展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收獲[J].中學生物教學,2017(1):82-84.
[2]林麗婷.淺談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4(7):35-35.
[3]張孝生.農村中學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方法的研究[J].新課程學習(下),2015(1):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