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 郝潔

摘 要: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以“情人節”和“圣誕節”為主的西方節日以其新穎性和時尚性傳入中國,很快贏得中國年輕一代的喜愛和追捧。商務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輕一代,以其高度的多元文化包容心態迅速接受了西方節日,中西方節日在大多數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心中共生共存。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下,如何認知中西方節日成為我國當代大學生特別是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不得不面對的重要文化價值取向問題。
關鍵詞:文化自信;價值觀;文化包容
一.引言
文化搭載著信息通訊的快車在全球化發展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在多個國家得到了廣泛傳播。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時代性和地域性,其發展離不開所處的時代背景和自身的文化傳統本原,所以在文化的傳播過程中,遇到困難的可能性是極大的,文化沖突現象跨越時間和空間總會存在,以圣誕節、感恩節為代表的西方節日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日漸低迷的情況下得到了一定意義上的高速發展。此研究旨在以文化自信為根本導向,以調查數據為研究基礎,以受文化沖突最為強烈的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為突破口,研究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對待中西方傳統文化的立場與態度,進而了解我國當代大學生在面對節日文化發展時的態度和期盼。
二.文化交流與文化包容
在全球化發展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文化差異所引起的文化交流逐漸衍生發展。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接觸中,產生了很好的文化交流效果。但不容忽視的一點是:文化交流的前提條件是各文化主體之間須有很強的文化生產力,須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須有文化自主權。各國文化的交流一般只會發生在各自尊重對方的前提條件下。因此,文化入侵現象,強勢文化壓制弱勢文化現象,都不是文化交流的表現。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過程中,“東學西漸”的光榮史與“西學東漸”的落后史并存。自20世紀 90年代以來,伴隨全球化的趨勢向縱深發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加頻繁、深入,西方節日隨之盛行中國。而西方節日的到來在豐富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同時,很快發展成為中國人進一步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西方節日傳入中國,不僅豐富和繁榮了中國的節日文化,而且促進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人們在慶祝西方節日時,可以體驗異域文化,緩解生活壓力,豐富生活情調,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1]
三.傳統節日和文化自信
“文化”這一概念通常被定義為某一社會群體中的成員所共享的信仰、價值觀、風俗、習慣等,并通過學習代代相傳,[2]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民族延續的血脈。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民族或地區的人民對于國家、民族以及地區在長時間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所衍生的文化傳統、精神追求以及價值體系所懷有的高度認同感、自豪感,并且愿意、樂意,自覺對文化進行傳承、發揚和創新。[3]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國經濟發展狀況良好,通訊技術與信息共享時代的發展讓國民逐漸接觸到了豐富而新鮮的西方文化,外交的開放與中國人民的文化包容心態使得國民接觸與認識了更多的與中華傳統文化不同的西方文化。在多文化共存的大背景下,樹立與堅持文化自信,應當是多數國民的文化價值選擇。
五千多年文明孕育著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顯示著中華人民蓬勃向前的精神氣魄,是中國人民安身立命的文化之本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文化保證。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培育文化自信就要“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我們應當始終保持包容和開放心態,客觀看待中西文化差異與競爭,不盲目崇尚,更不盲目抵制。始終保持大國應有的謙遜姿態,做好傳統文化的揚棄,真正把復興之邦文化自信的樣子在每一個中國人民身上樹立起來。
四.問卷設計與調查
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石家莊市高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線上調查問卷回收90份,線下調查問卷回收50份,問卷范圍涵蓋了河北經貿大學、河北師范大學以及河北科技大學。
2.調查目的
這次項目的實施重點在于調查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對中西方節日的選擇,通過該專業學生對中西方節日的選擇這一表面現象分析了解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價值取向。
項目研究組以河北省部分高校中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調查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自身對待中西方傳統文化的態度及行為選擇,從調查中總結經驗與建議。
3.調查數據
問卷共十二道問題,包括:(一)為什么慶祝西方節日?(二)認為西方節日在中國盛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西方節日是否會對我國文化產生影響?(四)更喜歡西方節日還是中國傳統節日?(五)了解的西方節日有哪些?(六)是否了解西方節日背后的文化內涵?(七)是否在西方節日進行慶祝活動?(八)對西方文化持有的態度?(九)是否贊成中國人慶祝西方節日?(十)是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的文化內涵?(十一)對中國節日持有怎樣的態度?(十二)是否認為傳統節日會淡化?
調查結果表明:8.89%非常了解西方節日背后的文化內涵;67.78%了解一點;23.33%不了解西方節日背后的文化內涵;11.11%經常慶祝西方節日;80%偶爾會進行慶祝;8.89%從不慶祝西方節日;6.67%喜歡西方文化;51.11%認為西方文化新奇,有意義;30%對西方文化持從眾態度;12.22%認為西方文化很無聊;33.33%贊成中國人慶祝西方節日;61.11%不贊成,但可以理解中國人慶祝西方節日;5.56%對中國人慶祝西方節日持不贊成態度;42.22%非常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的內涵;85.3.33%不過傳統節日;21.22%認為傳統節日會淡化;78.89%認為傳統節日不會淡化。
大部分受采訪學生表示,慶祝西方節日只是因其時尚性,有趣性和豐富性而從眾過節的表現。對西方節日背后的文化內涵并無過多了解。由于缺乏時代氣息的傳統節日在某種程度上已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因此那些主題鮮明、風格現代的西方節日能很快博得大學生的歡心。相反,雖然覺得中國傳統節日相對于西方節日略顯單調,但是對中國傳統節日背后的文化內涵有較多的了解。并且在每個中國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都會和家人,同學一起以該節日特定的文化活動為基礎對其進行慶祝。
4.調查結論
通過調查研究,項目調查組發現:中國傳統節日相對于西方節日在被河北經貿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等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心中更加有分量。雖然是站在中西方文化交流高潮的前沿,雖然學習西方文化是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專業要求,但是他們堅持文化自信,堅持中國傳統節日在自己心中的文化主體地位,西方節日和文化只是豐富自身文化生活的調味品。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和本土文化的熱愛遠遠超過對西方文化節日的喜歡。
項目研究小組進行了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對待中西方傳統文化態度現狀的總結,分析了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對節日文化發展中的夙愿與期盼,對其表現的較強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和行為認同進行分析,總結出高校應當重視文化教育,培養學生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我國當代大學生應當正確處理中華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系,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人的觀點與建議。
五.結語
本次研究調查結果激發了對其他專業學生對跨文化交際的思考與重視,為后期的相關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當代大學生應當更好地響應黨中央對于當代傳承中華文化的號召,樹立正確的文化傳承的觀念,切實增強自身的文化自信,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長久堅實的文化自信力量。
參考文獻
[1]賈曉鋒.西方洋節給當代中國社會帶來的積極影響[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6).
[2]賈玉新,1997;Bates and Plog qtd in Samovar,Porter,& Stefani,2000;Samovar and Porter 2007.
[3]邵超,王長春.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樹立大學生文化自信路徑選擇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14).
[4]范峰章.立起復興之邦文化自信的樣子[N].中國邊防警察,20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