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進入21世紀,我國迅速步入老齡化社會,但付費型養老院等社會性老年人照扶體系發展相對滯后,這就意味著更多的老年人將會選擇居家養老,對現有住房進行裝修改造,實現住房適老化的需求必然大量增加。基于這一國情,本文淺談在舊房改造過程中的衛生間適老設計問題。
關鍵詞:居家養老;舊房改造;衛生間適老
一、概述
進入21世,我國迅速步入老齡化社會。研究表明,2003年即為中國老齡化社會的開始(老齡化程度達到8%),預計到2050年,中國老齡化程度將達到30%,這意味著,針對老年人的工農業、制造業、服務業都將呈現新的消費面貌,而針對老年人的建筑類服務,也會產生新的變化。
二、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一)感覺認知能力退化
進入老年階段后,人體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以及認知能力會加劇退化,這種退化會引起老年人生活習慣和性情的巨大變化,這就需要對其居所,包括空間的尺度、活動的流線、室內環境的營造、家具設備的布置等進行優化和改造,尤其衛生間這類最常使用的功能性房間需重點設計。
(二)記憶力和語言能力退化
嚴重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茲海默癥,已成為老年人的典型病癥,時刻置老年人于危險境地,因此在建筑設計時結合緊急呼救、消防自動報警、定位監控等設備是十分必要的,這些設備能有效降低老人生活風險,極大減輕家庭負擔。
(三)情感訴求強烈
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獨生子女等因素使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面臨“空巢”問題,選擇專業機構度過老年生活顯然是合理的,但由于老人對原生活環境的心理依賴,且付費型養老院或價格高昂或服務不正規,同時社會性老年人照扶體系發展滯后等問題短期內無法解決,導致中國老年人大多選擇居家養老,針對“老宅”的老齡適配,即舊房改造,將成為未來住宅建筑環境設計的主流。
三、老年人的行為特征
(一)個體活動
在家人或專職護理人員的幫助下,個體活動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形式。包括室內活動,如吃飯、睡覺、讀書、如廁等;區域活動,如購物、散步等。個體活動面臨著較高的安全風險。
(二)社群活動
與個體活動不同的是,老年人對社交有強烈的需求,這種需求有著明顯的特殊性和靈活性,因與本文研究的方向關系不大,暫不過多討論。
(三)年齡差異
老年人對空間與設施的適老需求并非一成不變,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自理能力逐漸衰退甚至失能,這就意味著,老年人對空間的人性化需求和對設施的依賴會越來越高,衛生間就是老年人需求和依賴最高的功能區域之一。
四、老年人護理等級和衛生間老齡適配的普遍問題
老年人的護理等級通常分為自理級、介助級、介護級。
衛生間是老年人最頻繁使用的房間之一,且老年人在衛生間的活動包括入廁、洗浴等,都伴隨著復雜的動作。隨著年齡的增長,行動不便、病患、大小便失禁等老年人生理特征,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直至完全失能。這也意味著,所有針對衛生間的改造,都必須適用于一個長期使用的過程,住宅衛生間存在的適老障礙有:
(一)空間局促
衛生間的主要功能包括洗漱、洗浴、浣洗、如廁和儲物等,在有限空間內要滿足多種使用需求,且各項需求所依賴的設施通常功能專一、位置固定,對于一般住宅,尤其是老舊住宅的衛生間,其在空間流線、尺度及置物等方面,對老年人特別是介助和介護級老人來說并不適用。
(二)安全隱患
衛生間安全隱患包括導致老人摔傷、磕碰、觸電等設施設計因素,可能引發老人病癥的環境因素,以及拖延老人病癥救助的報警裝置缺乏問題等。
(三)適老設施不易完善
衛生間各功能區域實現無障礙化困難,缺少扶手安裝條件,不適宜坐輪椅者的特殊尺度要求,突發疾病時緊急救助系統能否真正建立起來實現可操作性等。
(四)私密性得不到滿足
人們的如廁、洗浴等活動私密性很高,老年人也不例外,然而介助和介護級老人進行如廁、洗浴時必須要有外力的幫助,目前最常使用的外力形式就是人工服務,即護理人員參與其中,這就與個人私密性需求產生了矛盾,致使老年人自尊心時常受到打擊,影響生活質量。
(五)環境氛圍活力不足
老年人的養老環境應營造積極的、朝氣蓬勃的氛圍,這對老人的心理健康有正面影響。然而老舊房屋因年久失修,裝修家具、設備管線陳舊,導致室內空間壓抑,通透感不足,對老年人心理、身體均產生不利影響。
五、衛生間適老化設計的淺見
衛生間適老設計因服務對象的生活習慣,護理等級和個體需求不同而有所不同,本文主要討論需要重點調和的方面:
(一)調和空間與使用的矛盾
基于衛生間的幾大功能模塊,結合使用者的生活習慣,對衛生間進行合理的改造設計,首先應清晰空間的功能流線(見圖1)。其次由于住宅衛生間空間局促,可考慮將部分私密性不強的次要功能,移出衛生間空間范圍以外,如洗手盆、洗衣機等,進一步調和空間與使用的矛盾。
(二)低成本投入進行設施的改換與增益。
對于普通收入家庭,以低成本方式,更換人體適配性更好的衛浴設施并安裝安全扶手、安全約束帶等,地面增設防滑處理,堅硬位置、尖銳邊角鋪貼緩沖材料,將老年人在房間內的風險降到最低,是基于現實考量的穩妥設計。
(三)呼救報警裝置的必要性
這是一項從社區或片區層面服務老年人的系統建設,對于有老人的家庭是極其必要的。
六、結語:
本文以人的老齡化階段為動態基礎,參考國情及中國老年人口家庭的實際情況,結合老年人在行為、心理的一般狀態,對最需要從設計角度解決的衛生間改造問題進行基礎性、功能基本性和經濟性兼顧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鄭琳.養老設施公共衛浴空間使用行為與設計研究[D]. 華僑大學, 2015
[2] 陳其一.以護理單元為核心的養老地產室內建筑設計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5
作者簡介:馬培荻,北京市人,畢業于北方工業大學建筑學專業,現就職于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