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村落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是反映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和生產、生活智慧的“活化石”,是“民俗藝術博物館”,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基因庫”,歷經風雨滄桑,延綿至今。傳統村落是人們對鄉土氣息、桑梓情懷和歷史文化記憶的依戀與渴望,是鄉愁文化的承載地。
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安徽省近些年不斷探索傳統村落保護方法與發展路徑,先后編制了《安徽省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十三五”規劃》《安徽省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安徽省傳統村落規劃建設技術指引》等規劃和技術導則。目前,國家公布的5批“中國傳統村落”中,安徽省共有400個村落被列入名錄,數量在全國各省排名第7位,占全國傳統村落總數的5.88%。安徽省傳統村落主要分布在皖南黃山、池州、宣城等地區,三市的傳統村落數量達354個,占安徽省傳統村落總數的88.5%,其中黃山市歙縣傳統村落個數在全國各縣中排名第一。安徽省傳統村落在全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以宏村、西遞、呈坎、唐模、屏山等村落為代表已經逐漸建設成為知名品牌。
本次“徽地傳承 創新實踐——安徽省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專題,主要通過對主管部門的訪談、科研設計機構學術研究、學者交流論壇筆談和村民的保護發展心聲等進行歸納總結,旨在傳承、創新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路徑,促進加強對傳統村落保護力度,努力做到傳統村落保護建設技術的整體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和鄉土化、規范化,進而實現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可持續進行。
本期專題客座主編:程堂明
安徽省城建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安徽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正高級工程師,注冊規劃師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