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書瓊
一、重視學情分析是“培優補差”的基礎
培優補差的基礎是分析學情,全面把握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方法,明確差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究竟是方法問題、還是勤奮問題,或者是聽講的問題、家庭問題、學習興趣問題,只有找準了問題的原因,教師根據原因對癥下藥,才能收到“培優輔差”的效果。一個班往往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學習目的明確,上課認真,能按時按量完成課堂作業,質量較好,并且擔任班干部能起到較好的模范帶頭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因此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外,每位老師都要在“培優補差”上狠下功夫,通過“培優輔差”,使優秀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差生得到最大進步,促進班級整體進步。
二、重視思想激勵是“培優補差”的關鍵
(一)思想是行動的發動機,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是促進學生進步的重要抓手,經常和學生談心,關心他們,關愛他們,讓學生覺得老師就是重視他們的貼心人,老師時刻都在他們的身邊,感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老師的掌握之中,讓他們感到學習的無窮力量,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班主任要定期與學生家長保持溝通,把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第一時間匯報給家長,特別是沒完成學習任務方面的情況,要及時反饋給家長,以便家長通過家庭教育給孩子學習更大的鼓勵。
三、增添措施是“培優補差”的途徑
利用課余時間和上課時間,對各種情況的同學進行輔導、提高,“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根據學生的素質采取相應的方法輔導。我在具體工作時間中常常用到下面一些方法。
(一)課堂上創造機會,針對差生提問,讓他們找回學習在存在感,重塑學習自信心,還可以用優生學習思維、學習方法來影響差生。
(二)安排座位時堅持“好差同桌”結為學習對子。即“一幫一”請優生介紹學習經驗,差生加以學習。
(三)分層練習:第一層“必做題”——基礎題,第二層:“選做題”——中等題,第三層“思考題”——拓展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四)課上差生表演,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明白老師沒有放棄他,從而在心中增添學習勁頭。
(五)對差生實施多做多練措施。適當地給差生多布置一些難度層次較低的練習題,養成勤奮的學習習慣,讓他們體會到勤奮就會有收獲,從而不斷提高做題和讀寫的能力。
(六)在班級設立“培優補差”表揚簿,激勵肯定差生的每一點進步,并鼓勵其繼續進取,在優生中樹立榜樣,給機會表現,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開展學習討論活動,讓他們談學習的體會,交流學習的先進方法。
(七)引導差生改進學習方法,比如在理解的基礎上去加強記憶,拓寬思維、逆向思維等,最終改善差生目前學習差的狀況,提高學習成績。
(八)重視中等成績學生,保持其成績穩定和提高,最終把中等生轉變為優生。
(九)優化備課,功在課前,效在課上,成果鞏固在課后培優。培優補差盡可能“耗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必要精力”。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練習,才能上好課,才能保證培優補差的效果。重點放在閱讀上,閱讀習題設計要有梯度,緊扣重點、難點、疑點和熱點,面向大多數學生,啟發學生思維,講評要圍繞重點,增加強度,引到學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學生學會解答;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閱讀題,練不在數量而在質量,訓練要有多樣化。
四、平等對待是“培優補差”的保障
給全班每個學生搭建一個平等的舞臺,不歧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縱容優秀的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不在差生心中產生心理陰影和思想負擔。根據優、差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方案,比如可以給優秀生一定難度的題目讓他們閱讀練習;對于學困生,則根據他們的程度給與相應的題目進行練習和閱讀,已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系,相互了解學生在家與在校的一些情況,共同促進學生的作業情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其對學習的信心,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要及時地檢查,并做出激勵性的評價,不定期地進行所學知識的小測驗,對所學知識進行抽測。
“培優輔差”還有很多精妙的方法,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將會努力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