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摘要】 ?英語閱讀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教師教學目標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師要積極尋找多種方法去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在此,筆者將以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級下冊unit5 SectionA 3a 為例,對語篇分析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展開一定的闡述,希望能夠為教師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語篇分析 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5-069-01
利用語篇分析開展英語閱讀教學的相關活動有助于教師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語篇的背景知識、文章結構、體裁特性以及文化內涵等方面,能夠有效引導學生理解英語篇章內部的邏輯關系,提升學生對篇章的閱讀能力,并進一步培養學生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受傳統教育思想影響,學生被動學習
部分教師仍舊會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把自己放置在“課堂的主人”這一位置,不設計相關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課堂學習中來,使得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時間少之又少,并進一步導致閱讀教學的效果不夠理想。
(二)教師過分強調語言知識的講解
根據筆者的觀察,有一部分教師仍舊會把自己的教學重點放在詞匯讀寫、用法以及語法規則等方面,而忽視對文本的理解,脫離了具體的語言環境。這就很容易導致我們的課堂氣氛沉悶像是一潭死水,沒有半點生氣。
(三)教師不重視對語篇的整體理解
部分英語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會忽視對語篇整體性的把握,以及對英語文章的結構和大意的梳理,進而導致學生對語篇的理解不成系統,像是一堆散沙,很難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個整體。
二、語篇分析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具體運用
以下內容即筆者針對上述問題,借助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級下unit4 SectionA 3a 這一課提出的相關解決方法。
(一)Pre-reading 部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Pre-reading部分的重要作用就是引出本課的話題。因此,教師需要借助一些圖片、視頻積極創設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對這篇文章的學習興趣。而在這一課中,教師就可以選取在2018年給對我國造成巨大損失的臺風“山竹”作為本課的切入點,播放有關“臺風山竹”的視頻,引導學生回憶“臺風山竹”的特點和破壞力,并引導學生用英語與自己展開一定的討論,最終將“black clouds”、“rainstorm”、“broken windows”等詞匯自然地引出,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一定地鋪墊。
(二)While-reading 部分,掌握語篇結構、文章大意
筆者認為While-reading是教師開展語篇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在這個學習環節,教師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此篇文章的結構和大意,為接下來的精讀做好準備。
1.閱讀標題和插圖,推測文章大意
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語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閱讀文章的標題和插圖,并根據自己的經驗去揣度文章的大意,為自己降低閱讀的難度,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推測文章主題、大意的能力。
在本課中,教師如果觀察到教材配了一副烏云密布,房屋倒塌,一片狼藉的圖片后,就可以向學生提問“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in your book ,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ed in the area ?”然后,再進一步引導將這幅畫與本節課的題目“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相結合,進一步推測文章大意,猜測接下來這篇文章要寫什么,要怎樣寫。
2.開展略讀活動,掌握段落大意
在學生對文本的內容有一定的心理預期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略讀,對文本的內容提綱有一定的把握,了解文本的篇章結構,推動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借助比較簡單的題目對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情況進行一定的了解。
本課的文本主要是以“Storm”這一事件發生前后對比展開聯系的,文章的脈絡較為清晰,學生可以很快地總結出每個段落的梗概,將文章分成幾個部分,能夠明確第一段和第二段為第一部分,講的是“Before the storm”;第三段作為第二部分是對“During the storm”的闡述;第四段則著重講“After the storm”是文章的第三部分。
(三)引導學生進行精讀,繪制思維導圖
在精讀階段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展開學習對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分析文章的內在邏輯結構和其語義關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精讀的展開可以借助自主閱讀和小組合作閱讀兩種閱讀方式展開,如何安排、使用則由教師根據本班學生的特性和學生的偏好自行安排。
筆者在此以第一段的學習為例展開一定的闡述,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學習的時候首先要給學生提供思維導圖的枝干部分,然后才能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對文章進行閱讀。
(四)讀后階段,進行真實綜合運用
學生在對語篇進行比較詳細的閱讀之后,并不意味著這一篇文章就可以棄之如敝履了。教師還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對這片文章延伸出來的內容進行討論,并把這語篇內部的行文思路、優美句子以及高級詞匯等行文技巧內化,使之成為自己的內容。
比如說,在本文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災害無情人有情”這一論題展開一定的討論,體會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脆弱以及頑強。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定寫作主題,學習本文以事件發展的順序為線索進行寫作練習等等。總之,教師要盡量使文章物盡其用,能夠最大程度地幫助學生從語篇分析這個過程中汲取營養,進一步開展學習活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目標,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一個重點。而在本文中,筆者以具體的某一課為例,語篇分析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展開了一定的探討,希望這些教學方法能夠幫助英語教師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邰龍梅.語篇分析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英語教師,2018,18(23):81-83.
[2]董曉敏.語篇分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英語教師,2018,18(22):137-140.
[3]楊柳. 語篇分析理論應用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