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華
摘要: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歷史的教學要拋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往的學習模式都是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師的思路開展,學生只需要記下所有的重點,強行記憶。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來教導學生,學生會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沒有主動學習的熱情。所以必須要利用現(xiàn)有的科技手段,展開多樣化的課堂教學,讓青少年在挖掘自己潛能的基礎上能夠更好的接受高效率課堂的教學節(jié)奏。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更新,所以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讓學生在直觀的動態(tài)下體驗到歷史的趣味性,這樣他們就可以學好歷史。
關鍵詞:影像資料;高中歷史;教學
高中歷史的教學內容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當中了解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概念、歷史事件形成的原因以及對后世的影響等等。但是這些歷史并不是作為整體出現(xiàn)在歷史課本上,而是分類出現(xiàn)在其他科目上的,所以,學生就很難把握好人物以及歷史事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在當前的教學課堂上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利用這些影視資料以及教學設備將他們投放在課堂上,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歷史中發(fā)生的一切,更容易理解歷史的概念。
一、影像資料應用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
隨著計算機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影視作品走進了歷史教學的課堂當中。通過播放這些影視作品,能夠為學生重現(xiàn)歷史,同時也能夠開闊他們的視野。利用這些影像資料進行歷史教學,可以讓學生們直接感受到歷史的內容,動靜結合的畫面以及簡潔的語言,都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歷史知識。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應用影像資料,能夠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讓師生互動更加和諧自然。高中生處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長階段這個階段,他們對于任何事物都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師只要將影像資料合理的應用在歷史課堂的教學當中,就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熱情。而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課堂,由于時間、空間以及地域的限制,會使得很多抽象模糊的歷史概念更加乏味,學生們就很難學得進去,取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而利用了影像資料進行教學,就會讓學生的各種感官共同作用,會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在講解歷史時,應用影像資料可以讓學生們了解到當時的歷史事實。這樣的教學模式比老師一味的灌輸更好能夠活躍歷史教學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對于這些歷史事件有著更加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在歷史課堂中應用影像資料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以及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學生可以通過這些歷史現(xiàn)象和事件挖掘其中的歷史趨勢,能夠客觀的看待歷史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縮短時空距離在線歷史情境,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歷史知識[1]。
二、當前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現(xiàn)狀
首先在導入新的課程時,不能夠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某種程度上,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關系到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但是有些高中歷史教師并不能夠抓住關鍵環(huán)節(jié)也不能夠在上課,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注意牢牢抓住。他們講解的內容不能夠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所以學生的注意力就不會集中。還有一些高中歷史教師,在講解歷史事件時并沒有通過趣味性的教學模式,所以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也就不能夠推動學生在課后進行自己的思考和探究。
其次就是教師并不能夠利用一些影像資料,融合課堂。由于高中歷史教學不同于其他的歷史教學,他對于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論的深度,都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但是很多教師都是靠自己的講述以及多媒體教學,所以不能夠完成這樣的任務。他們也沒有將一些具有歷史題材的影像資料引入課堂教學,所以就沒法突出此課堂教學的重點,實際的課堂教學就沒有趣味和生動性,無法提高教學效率。
最后就是對于歷史知識的引導并不能夠延伸到課外,而只是直線在歷史課堂當中。但是高中歷史是一種復雜的動態(tài)工程,必須要通過一些豐富的課余活動才能夠發(fā)揮出是科目的教學優(yōu)勢,延伸歷史教學的內容,但是很多教師并沒有通過這些課余活動,讓學生了解到歷史當中所蘊含的哲理。綜上所述,主要就是教師自身的錯誤認知以及學校對于此課程的不重視,導致學生很難學得進去[2]。
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影像資料的策略
(一)選擇性的獲取影像資料
學生作為受教育者是應用好影像資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關鍵因素之一。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對于這門課程的實際效果起著很大作用,所以要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以及他們的知識積累,進行篩選。教師要在影像資料中選擇對于學生學習成績有益的內容,因為如今的各種影像資料非常豐富,學生受到的影響非常大。老師將影像資料與課堂教學中的理論相結合,就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更好的獲得歷史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學習《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播放《七子之歌》來完成積累信息,讓學生能夠在關注音樂這方面時,不知不覺間進入課堂的氛圍里,達成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最終就能夠達到教學的目的。教師讓學生們聽完這首歌就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比如七子包括哪些?香港在那時候出現(xiàn)了怎樣的問題?讓學生們進行自主思考。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就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學生就會很容易接受其中帶來的歷史信息。
(二)在書本的基礎上分辨影像資料
教師在進行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時,要將教科書作為教學內容的基礎,教師要不斷研究教科書中的內容。合理高效的利用教科書之中的資源,同時也要選擇一些適當的輔助課外資源進行融合,這樣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目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為了能夠讓學生了解到真正的歷史概況,必須要分辨這些影像資料,主要表現(xiàn)在選擇一些真實的記錄歷史的紀錄片,這一類就可以讓學生對于歷史的理解更加深刻。例如,在學習香港回歸這一歷史事件時,教師就可以播放《跨越世紀——香港回歸》與《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這兩個影像資料,它們記錄了當時的歷史事實,能夠讓學生對于這段歷史事件有著更加深刻的印象[3]。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應用好影像資料,教師就要篩選這些影像資料,合理利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夠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趙永青.淺析影視資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17):178.
[2]曹爭強. 影像資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革新, 2017:40.
[3]張艷芬. 淺談影像資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17(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