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
摘要: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讓新理念走進課堂教學,如何讓新理念滲透于教學,從而有效地進行數學教學,是每位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是實現“高質量、輕負擔”的有效途徑。要提高教學有效性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的學習信心;需要靈活運用教材,優化教學設計;需要善于捕捉生成, 善于優化作業和精選練習。
關鍵詞:提高 教學 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要提高教學質量,須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入手。如何實現數學課的有效教學,一直是廣大數學教師在實踐中努力探索的課題。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切入點
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學活動是一種交往活動。交往,就意味著人人參與,平等對話,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因此,教師應該創設民主、寬松的課堂氣氛,形成師生、生生之間互相尊重、信任、理解的良好人際關系,從而為這種交往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作為老師要真誠的對待自己的每一位學生,和學生交流,給學生以鼓勵,關心、信心和幫助。真誠和理解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又是學生產生學習動力的催化劑,當師生情感融洽了,學生就會把情感遷移到老師所教的學科中,形成一股積極的向上的動力,上課專心聽講、課下認真完成作業、成績也會自然而然地好了。平時和學生多接觸,多給學生以鼓勵,他上課就會積極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如果一個學生對哪一學科感興趣,那么這科的老師不用怎么督促他,他自然而然的就會努力去學好它。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立足點
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肯定,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和估計,同時面對問題時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達到目標的一種動力。一個沒有自信的學生,是很難在學習中有突出表現的,也容易失去興趣。孩子的自信心主要來源于對成功的體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多創造成功的機會,要讓學生有體驗成功的機會,進而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在學生的學習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在解決問題、實踐操作、合作交流、回答問題等領域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充分挖掘學生在某些方面潛在的能力,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精心備課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支撐點
如何備課是擺在我們面前非常現實又不可回避的問題,以前的備課,教師考慮的是如何把內容預設得更全面,講得更清楚,吸引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認認真真地記;如何使問題的答案更準確、更完善。而新課程下的備課,教師要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設計者。要做到五點:一備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學習心態和內在潛能,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學定教。二備課程,即整合課程資源。以前我們只把教材作為課程資源,而忽視了對其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與學科知識相聯系的生活經驗以及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知識和素材,都是新型的課程資源,要善于開發和利用。三備方法。在備課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思考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有效,善于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重視活動過程的設計。四備情境。善于創設思維情境、活動情境、媒體情境,善于使學生在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中張揚個性。五備自己。新課程強調教師的自我反思,只有敢于否定自己、質疑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建立在個人備課基礎上的集體備課可以相互交流,發揮群體優勢,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突破點
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精選教學內容,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每節課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有認知收獲和學科感悟。對教材要做到六個字“用活、用實、用好”。用活,體現在解放思想、勇于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或根據教學的需要,或針對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處有時適當地增刪教材,以形成合理的知識技能,拓展學生的思路,增長他們的見識。
1、精心創設情景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和優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有趣的故事情境、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情境、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情境。
教八下《實際問題與反比例函數》第四節時,增加了例題:為了預防“非典”,某學校對教室采用藥熏消毒法進行消毒,已知藥物燃燒時,室內每立方米空氣中的含藥量y(mg)與時間x(min)成正比例,藥物燃燒后,y與x成反比例,現測得藥物8min燃燒完畢,此時教室內空氣中每立方米的含藥量為6mg,請根據題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問題:研究表明,當空氣中每立方米含藥量不低于 3 mg且持續時間不低于10 min,才能有效殺死空氣中的病毒,那么此消毒是否有效?為什么?
這樣做體現了學習數學有用的思想,體現了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了學生自我學習的熱情,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2、改變呈現方式
用活教材---改變呈現方式打破教材原有次序,為了便于學生理解題意、分析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七(下)《再探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對例題:養牛場原有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1天約需用飼料675kg;一周后又購進12只母牛和5只小牛,這時1天約需用飼料940kg。飼養員李大叔估計平均每只母牛1天約需飼料18--20kg,每只小牛約需飼料7--8kg。你能否通過計算檢驗他的估計?由于這個題目閱讀量大,數據較多,一下子解決對七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采取先不呈現問題,學生看了之后會自然而然的會想到可以求出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需用飼料多少了。再呈現問題李大叔的估計,學生馬上會作出判斷,解決這個問題了。
五、優化作業和精選練習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點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數學習題教學的目標、維度、功能都在悄然地發生變化,學生完成習題不只是為了檢驗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更是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建構的實踐活動。不僅如此,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用數學概念、公理、定理及科學方法解決問題已經成為新課程教學中完成習題所承載的功能。以提高學生升學應試能力為唯一價值取向的“題海戰術”已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應該摒棄,但摒棄“題海戰術”并不等于不要習題,不要應試,而是要尋求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和發展應試能力的最佳結合點。因此教師在選題時,要突出“新素材、新情境、新設計”,要和生產、生活、社會緊密聯系。作業盡量做到精選精練,選擇時一切以符合學生實際、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以提高課堂效率為目的選取。
為了提高練習的有效性,使習題發揮最佳效能,設計時應突出“五性”:一是目的性,應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二是及時性,能使學生對當堂所獲得信息循環反饋,實現記憶層次的轉化;三是層次性,練習內容既要有梯度和跨度,做到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又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使優生“吃得飽”,中下生“吃得消”;四是多樣化,做到訓練題型多樣化,訓練形式多樣化,以此激發練習興趣,提高練習效率;五是實效性,做到及時反饋,通過反饋再次強調、糾正,真正起到練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趙 永 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數理化學習 2008,(11)
[2]王麗霞 提高教學有效性之我見 全球教育展望 2008年 01期
[3]葉昭隆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做法 中國教師 2007(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