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朱宏偉 魏梅
摘 要:美術教育屬于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的實施和音體美的完善落實情況下,我們美術教育業被推到了最前沿。然而美術教育的根本引導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正確審美觀,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如此老師在授課中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美術教學;教學重點;教學方法;對美術教育的認知
眾所周知,現在提倡義務教育,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者也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音智體美全面發展。美術身為其中的一部分就顯得格外的重要。我們的生活處處離不開美學,一句話說的好,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如果我們的美術教育跟不上,開不了一個好頭的話,就很難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當我開展美學教育課程的時候,有效教育必然是教學的前提。只有有效的教育我們才能讓學生去接受這個教程。而充分有效的解讀材料是是基礎,老師必須根據科目的特點與性質,必須根據學生自身的接受水平,準備正確合適的教學方式,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也必須調動學生的興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弊寣W生自己有學習了解美術的欲望和興趣,在快樂中學習知識,讓他們主動去探索獲取知識。教師也要及時的與學生溝通,啟發學生認知自我,讓他們不斷的自我改進,學會自我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缺點,讓學生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別人,找到同學的優點,自己的缺點,激勵學生共同發展。在課堂上應該有一雙靈敏的眼睛,關注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的喜好,并根據學生的喜好去進行教學。畢竟愛因斯坦說過:“對一切來說,只有喜愛啊是最好的老師,他遠遠的超過了責任感。”我們就淺談下如何提高有效教學;老師要尋找多元化的教學途徑,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媒介途徑去開展教學。美術這個科目本來就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等等每天都在和美學打交道,老師可以通過這個途徑去帶領學生學習美術,對它產生不同的聯想與組合。讓學生對美術課堂充滿期待,自然會對美術更加用心學習。
有效的教學始終建立在雙方高度認同的基礎上的,這種認同包涵四個方面的內容:學生對所學學科的認同,學生對執教老師的認同,教師對學生的認同,教師對科目的認同。所以當學生不移位所學科目能夠給自己帶來某種程度知識或者能力增長與樂趣時,那便是缺乏對科目的認同。所以身為老師要在這四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第一個方面學生對學科的認同。要增加學生對學科的認可,必須得讓學生對學科抱有興趣,只有抱有濃厚的興趣才能對這個學科產生好奇心,才想去鉆研研究。我們要發揮思維的擴散性,要根據每個同學不同的特點,去聯想學科對他們不同的吸引特質,千人千面,給每個同學找到最吸引自己的特質,讓同學自發的去研究。
第二個方面那就是學生對執教老師的認同。老師要了解掌握學生的喜好,根據學生的喜好并結合自身的特點,創造出最適合最對學生胃口的教學形象。做到幽默風趣,張弛有度,學識淵博的教師形象。教師材料內容也要不斷更新,在課堂上重視成果的教學轉化,使得學生更快更深的接收知識,在基礎上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第三個方面是學生對科目的認同。老師要著眼于發現美術的不同之處,發掘美學的有趣之處,有意識的引進國外美學的新理論,新觀點,保證科目對學生的新穎性,前沿性和當代性。讓學生發現美學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物體的審美,買個衣服需要美學,家裝搭配需要美學等等。讓學生知道我們需要美學,并且要使用美學。
第四個方面就是教師對科目的認同。這是我個人認為最為重要的一條。因為只有老師自己認同這項科目,老師才能夠去更好的了解與這門科目相關的知識,更好的豐富自己的資源儲備,為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認同這門科目才能更好的為學生傳授知識。
美學有他自身的難點和不成熟性,導致學生對美學的本質難以把握。美學作為一門學科才誕生于1750年,歷史并不長,這也導致了它的理論問題仍然不成熟,并且存有很大的爭議。每個人對于美的定義是不一樣,這也導致了美術很難泳有一個特定的答案,這也是美學教育的一大難點之一,沒有辦法統一審美與答案,這是一回還沒有解決的問題。但是這也并不妨礙美學的存在,并給美學提供了更廣的空間,有著多元性。
還有一個難點就是美學的差異性。東方和西方的美學差異就是其中之一,這種差異性導致了學生混淆中西美學。就打西方油畫和中國國畫來講,兩者的表現方法,審美方向等等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西方講究形體的具體性,真,光影的變換;東方講究道,風骨氣韻,意境等等。一實一虛,一張一收東西方對于美學的定義也是我們難以掌握美學的一大難點。
美學教學的通俗化也是其中的一大難點。但是這個難點現在慢慢隨著社會互聯網的進步增長,難度也慢慢的減少??萍嫉陌l展造成了圖像藝術的繁榮,我們隨處可見的電視廣告,隨手可見的廣告傳單等等,都是新型的美學作,這些都是審美的直接表達形式。并且多姿多樣,繽彩紛呈。
老師對學生的情緒影響是十分重要的,老師的一句話,很可能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情緒波動,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老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充分的考慮學,生尊重學生,從而讓學生在老師的語言中獲得自信,那么學生的學習狀態就會更加的平穩。學生在完成老師的布置的任務后,雖然學生的作品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但是老師不能夠對學生完全的否定,應該鼓勵學生,告訴學生他的作品中體現出來的優點,然后再告訴學生哪個地方的作品應該修改一下,從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的完美,但是通過這樣的評價,可以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動力,因為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體會到老師在用心和他們交流溝通。
參考文獻
[1]鄭艷.中國“學院派”美術教育與傳統美術教育之間的架構[D].福建師范大學 2008
[2]李侃侃.對藝術生美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年04期
[3]梁毓玲.淺談美術教育對中國人格建構的意義[J];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4]陳曦;行走的美育[D];廣州美術學院;2017年
[5]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網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