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海洋
摘 要: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需要進一步發揮高職院校實踐性、應用性人才培養的優勢。當前,創新創業教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高職院校應該關注內涵建設,積極探索和推動相應機制的建設。
關鍵詞:融合;生產項目;專業課程;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一、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分析
就目前各大高職高專院校有關創新創業課程的設計安排來說,大多數以必修或者選修的模式歸結到課程體系中,另外也不乏校內學生自主創建的有關創業創新的協會或者組織等,這些協會組織通常通過舉辦比賽等相關活動來培養在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再者,校外也有專門的培訓機構,設置了專門針對性的培訓課程教育。經過多年的探索發現,國內已經初步形成了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并且有了一定的規模,為高職高專學生創業提供了較好的平臺。但是國內高職高專院校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好,有諸多不足之處,就像高職高專院校在這方面的教育主要還是集中在實際操作和技能的培訓上,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卻是忽視了當今社會相對重視的職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教育,這是許多高職高專院校在專業理論與技能培養和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之間權衡的脫節之處,導致了諸多高職高專學生只空有一套理論卻不能實踐運用的現狀。近年來雖有些高職高專院校在實踐環節也開始重視起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但是究其根本還是遠遠不夠的,不沒能取得較大的突破。高職高專院校一般都是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或者設置實踐教學等來強化該能力的,并且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依舊還是實驗、實習等老一套方法,課程時間設計也就在一兩個學期,然而對于這種創新創業能力的培育本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當貫穿大學期間才是。
二、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路徑
1、校園內的社會實踐領域
(1)借助學生會、班干部、社團等實踐平臺著重培養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適應能力。用人單位需要學生能更快適應高強度的工作與復雜的人際合作方式,這使得很多畢業生“水土不服”。高校可以借助學生會,班干部的競選、工作,社團的鍛煉,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
(2)開展形式多樣的專業技能比賽、專業社團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職場專業技術能力。以我校各學院為例,近年來開展的“建模大賽”、“CAD”等比賽,創建的專業社團如“煉鋼協會”等,這些專業的比賽與社團能幫助大學生牢固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并靈活應用于生產實際中去。這就拓寬了學生的擇業空間,適應了職業發展的要求。
(3)鼓勵學生在校園內“微創業”,增強大學生的就業和服務社會的能力。我校團委主辦的創業孵化園、“跳蚤市場”等活動,均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此基礎上,各院系還開展各種“微創業”,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加強了學生的社交能力,既培養了獨立工作能力也增強了團隊協作能力,鍛煉毅力,培養品格,為其日后的就業創業、服務社會奠定了扎實的實踐基礎。
2、融合生產項目與專業課程實踐
(1)鼓勵支持學生走訪企業,并寫出調研書和報告,提升就業能力。學生更多的是從教師的講授中、“走馬觀花”的實習中了解企業,對企業的真實情況、個人與企業間的供需差距并沒有透徹真實的感悟。而讓學生在假期親自走訪企業,與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領導直接對話,對學生日后的職業選擇、求職能力的提高能起到最直接的效果。2015年8月我院9名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走訪鞍鋼、凌鋼等企業,受益頗豐。正如他們在調研書面報告中提到:“此次社會實踐,擴大了我們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了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煉和提高了自己的能力,為將來的就業樹立了信心。”
(2)鼓勵支持學生“勤工儉學”、“企業掛職鍛煉”等實踐方式,提高就業創業能力。高校要出面與企業聯系,積極爭取學生到企業合適的崗位上學習和體驗就業創業,按企業員工管理制度進行規范化管理,學生參加實踐過程,企業視學生的表現與業績給予一定的補助。把企業作為大學生的“實踐課堂”,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一個實踐平臺,能使他們提前接觸社會,在社會實踐中豐富閱歷、磨練自己。
3、搭建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教學體系
要想使創新創業課堂教學知識高效應用于實踐,必須建立校企互通的校企合作平臺。這一平臺是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激情、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保障。實踐教學是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教學環節,也是創新能力和創業技能提升的重要措施。實踐教學包括社會實踐和專業實踐兩部分。社會實踐是通過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參與實踐活動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對于提高大學生社會認知能力、運用知識能力具體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專業實踐則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形成以“運用---拓展---專業訓練實戰”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
4、構建科學的創新創業競賽體系
以項目和社團為載體,以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為目的,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組織創業教育講座,建立科學完善的國家級、省級、校級創新創業競賽體系,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活動等,進而形成了以專業為依托,以項目和社團為組織形式的“創業教育”實踐群體的“專業+競賽+活動+實踐”的創新創業競賽體系,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
結束語
隨著社會高速發展,高職高專院校持續擴招和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諸多社會問題就伴隨著高職高專學生的數量的增加而出現,各高職高專院校應當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上下功夫,將理論性教學和實踐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有機融合,融生產項目與專業課程于一體,構建完備的創新創業能力培育體系,這樣才能有效地充實高職高專學生創新創業的后備力量,為國家輸送技術創新型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朱慶豎.產教融合的園林苗木生產技術課程設計與實踐[J].科技風,2019(24):20-21.
[2]徐海麗.產教融合背景下“化工生產工藝”課程基于工作過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J].職教通訊,2018(14):41-46.
[3]李玲玲.“專業課程與生產實踐全面融合”教學模式下的微生物制藥技術課程設計[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08):164-165.
[4]李玥.基于產教融合的化工產品生產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J].化工設計通訊,2016,42(1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