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淑芳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極其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記憶,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進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落實高中歷史教學核心素養。高中歷史知識浩如煙海、頭緒萬千,很多學生反映記不住。為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嘗試引進思維導圖,效果明顯。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對思維導圖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發現思維導圖有下面這些作用。
一、形象具體,激發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如果有良好的心態和強烈的求知欲,他的靈感便會一觸即發,結果也會事半功倍。這告訴我們興趣的重要性。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美蘇爭鋒》一節的備課過程中,我設計了下面這幅思維導圖:
二、換位思考,激發創意
筆者在《瑰麗的夏宮——頤和園》一課的備課過程中,發現教材的導言中寫著這么一段話:“清代的乾隆帝為給他的母親祝壽,下令在園靜寺舊址修建大報恩延壽寺,改稱甕山為萬壽山,將甕山泊挖深拓寬,改成昆明湖,并在沿湖一帶陸續營建一批亭臺樓閣,定名為清漪園。這個清漪園就是頤和園的前身。”通過這段文字,筆者明白這個園子是乾隆皇帝為母親祝壽而建,不禁心有所動:如果我是設計師,我會怎么設計這個園子?
關于頤和園的布局,網上流傳著不少版本,有專家認為萬壽山像一只“蝙蝠”,昆明湖像一個壽桃。筆者在觀察了整個園區的平面圖后,突然靈光一現,右下角的位置太像“壽”字里的“寸”了。可是,筆者馬上又想到一個問題:因為這個園子修于清朝,當時用的是繁體字,那么,繁體的“壽”字是什么樣的呢?經查找資料發現,“壽”字的繁體字是“夀”或者“壽”。經查證,乾隆年間流行“夀”字寫法。這一靈感讓我興奮不已,頤和園的平面圖不就是一個“夀”字么!于是,我設計了下面這個思維導圖:
三、中外關聯,理清因果
歷史事件錯綜復雜,面對繁雜的歷史事件,學生往往手足無措,不知從何下手。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系,從而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與記憶。例如,面對錯綜復雜的中國近代歷史大事件,筆者建構了下面這幅思維導圖:
通過這個思維導圖,學生很自然地明白:工業革命是鴉片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鴉片戰爭過程中,中英之間的巨大差距有如當頭一棒,林則徐、魏源等人開始睜眼看世界,發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呼聲;西方國家的工業革命也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源,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有識之士提出了“中體西用”的主張,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與此同時,早期維新派提出維新思想,號召學習西方的制度;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促使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他們使維新思想更加系統化,維新思想又直接指導了維新運動;日本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也使日本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由此,他們發動了甲午戰爭,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促進更多知識分子的覺醒,進而促進了維新思想和共和思想的傳播;民主共和思想的傳播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蓬勃開展起來,促進了辛亥革命的發生;中華民國的成立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鼓勵發展實業的法令激發了人們投資近代民族工業的熱情,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一站爆發。促使俄國國內階級矛盾激發,最終引發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來,使先進的中國人看到勝利的希望,李大釗在中國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使廣大青年民族意識覺醒,為五四運動的發生奠定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思想準備。1929年開始的經濟危機波及到美國,進而波及到日本,為了轉嫁危機,日本于1931年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開始長達14的侵華戰爭,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遭到毀滅性的打擊;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這直接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成立,加速了中國抗戰的勝利進程。
四、重組知識,理清方位
歷史教材因為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需要我們對歷史知識做適當
的重組。時空觀念是高中歷史五大核心素養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它進行及時的滲透。以“古代中國農業成就”為例,筆者按照以下地區方位,對教材知識做了適當的重組,建構了思維導圖:
江南地區:水稻、曲轅犁、筒車
中原地區:鐵犁牛耕、耦犁、翻車
關中地區:粟、鄭國渠、井渠
西域地區:坎兒井
巴蜀地區:都江堰
嶺南地區:靈渠
筆者把本屬于必修一的“靈渠”一起整合到這張中國地圖中,使學生了解“鄭國渠”“都江堰”和“靈渠”一起被稱為秦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從而理解秦統一天下的必然性,認識到水利工程的興建對古代農業文明的重要性;通過這張思維導圖,學生對中國古代的農業成就的空間分布一目了然,記憶效果尤其明顯,同時,能夠感受到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地區不平衡性。
總之,高中歷史教學實踐證明,思維導圖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理清邏輯、加深記憶、開闊視野,還有利于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升學生的聯想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幫助歷史學科素養的落實。思維導圖畫無定法,不能為了畫圖而畫圖。思維導圖是提升歷史學習的重要途徑,并非唯一途徑,有時候其他方法可能效果更佳,這個要視情況而定。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教科書歷史選修6.世界文化遺產薈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66.
[2]胡雅茹.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