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偉
摘要:科技的進步,促進工程建設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在工業與民用建筑施工中出現裂縫是較為普遍的技術性問題,混凝土出現裂縫造成建筑結構倒塌以及破壞主要就是因為鋼筋銹蝕與裂縫等問題的擴展影響的,如果出現此種問題不僅僅會直接的影響建筑結構的壽命,嚴重的甚至會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一定的威脅與影響。本文就工業與民用建筑混凝土裂縫及應對展開探討。
關鍵詞:工業;民用建筑;混凝土結構;裂縫;預防措施
在我國,建筑工程廣泛使用混凝土進行施工,這樣的方法也促進建筑行業的發展。但是近些年來,建筑工程施工中不斷出現混凝土裂縫現象,影響建筑的使用,也成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問題,引起人們的關注。如果沒有及時解決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縫問題,那么就可能引起建筑坍塌等現象,影響建筑使用壽命。所以,要從混凝土裂縫成因分析,研究解決辦法。
一、混凝土結構裂縫成因
(一)溫差裂縫
混凝土是由沙子、石子、水泥及其他材料混合而成的,這些材料均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受天氣、溫度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在施工環境變化時,材料結構也會產生變化。而這些因素又是人力無法用施工技術來掌控的。在溫度的影響下,混凝土遇冷收縮、遇熱膨脹。如果混凝土溫度應力超出其自身抗裂程度,就會產生裂縫現象,也就是溫差裂縫。針對此問題,應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避開高溫天氣,并通過防護降溫措施來避免混凝土裂縫的產生。
(二)混凝土的沉降
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如果采用了流動性較大的商品混凝土拌和物,就可能產生混凝土裂縫。流動性較大的混凝土在初凝之前需要經過振動器械進行振動處理,以排除混凝土拌和物內部的空隙。但是混凝土拌和物中的粗骨料在凝結前一直處于自由狀態,在凝結的過程中會因為自身的重量而下沉。在漫長的混凝土拌和物硬化過程中,混凝土表面產生的裂縫多是施工人員的失誤造成的。由于這些裂縫只是素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產生的收縮裂縫,因此在初步凝結時采用壓光措施即可進行補救,消除收縮裂縫。對于鋼筋混凝土的組合結構,在混凝土拌和物沒有硬化之前,混凝土內部的粗骨料會一直受到自身重量的影響,處于持續下沉狀態,混凝土拌和物也沿著鋼筋結構的下端持續下沉,而最終硬化后處于鋼筋上方的混凝土拌和物就可能沿著鋼筋的走向出現裂縫。這樣的裂縫基本上只存在于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表面。
(三)鋼筋銹蝕
在鋼筋附近如果存在氯化物質入侵就會導致周邊產生較高的氯離子,進而導致鋼筋表面氧化膜出現不同程度的破壞與影響,導致鋼筋與混凝土中的水、氧氣、鐵離子出現銹蝕反應,出現侵蝕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導致鋼筋保護層出現不同程度的剝離與縫隙問題。而出現銹蝕問題就會降低鋼筋的承受能力,導致出現建筑結構破壞等問題。
二、工業與民用建筑混凝土裂縫及應對分析
(一)加強原料控制
第一,在混凝土的使用過程中,可以選擇摻一些超細礦粉,因為礦粉具有一定的減水、潤滑的功能,可以有效的提升混凝土自身的穩定性,具有良好的抗化學侵蝕能力。合理的應用礦粉可以減少坍落度損失,增加混凝土整體的強度,具有良好的降低水化熱的效果。第二,在建筑中可以應用低水化熱功能的水泥。在保障其滿足施工條件的基礎之上,要盡可能的遵循“能低不高”的原則,要充分的利用混凝土,通過控制強度的方式減少水泥用量,保障水泥質量、安全性等均符合要求。第三,在施工中要合理的選擇砂石的直徑,一般狀況之下要保障其小于50mm.同時,要選擇質量良好的粗細集料。保障碎石與砂石中含泥量控制在2%。第四,在施工過程中要合理的應用膨脹劑,膨脹劑在吸收之后的化學反應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化熱,進而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合理的避免了裂縫等問題的出現。加強對添加劑的合理控制,可以節約水泥與水的用量,進而在根本上控制水泥水化熱的問題。
(二)優化材料配比
混凝土在制作過程中,比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要提高混凝土質量,就需要保證材料配比合理。相關施工人員需要根據建筑工程實際情況,創新材料配比方法,以此來保證建筑工程的使用質量。在這過程中還需要加強混凝土的抗壓性、抗滲性等等,加入適量的減水劑和煤灰,這樣就能夠避免滲水的出現,減少混凝土裂縫的出現。在配置混凝土比例時,需要對施工現場環境進行判斷,不斷調整混凝土材料比例,直到符合要求。
(三)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溫度應力
溫度變化產生的應力是引起混凝土裂縫的重要因素之一。實踐表明,混凝土內外部的溫差不超過25℃時,一般不會產生裂縫,如果內外部溫差過高,則較易產生裂縫。因此,在保證混凝土強度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水泥的用量。另外,還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混凝土在澆注時,盡量控制其溫度在25℃以內,最高不超過28℃。因此,在氣溫較高時,可通過遮陽、降低水溫等方式來降低混凝土的溫度。
(四)加強施工質量控制
混凝土的抗裂能力評價標準主要就是分析極限拉伸率、施工強度保證率以及施工均勻性,在施工過程中要基于規范要求與技術指標有序開展,加強對現場施工的管理與控制,進而保障混凝土結構符合設計規范的要求,提升整體的抗裂能力。在混凝土施工澆筑之前,要根據規范要求進行基層與模板的處理,保障其濕潤透,要避免混凝土出現失水等問題。在振搗施工過程中,要合理的控制振搗棒的具體走向,控制混凝土振搗質量,提升整體的密實度,也要避免過度振搗等問題的出現。在澆筑過程中要根據規范要求進行第二次抹壓,要通過吸水泵及時排除在表面中存在的泌水問題,加強控制管理。在澆筑過程中要根據規范要求嚴格施工,避免出現過早施加荷載與過早拆模等問題,保障攪拌與運輸時間適宜,避免因為時間控制失誤而導致出現水分蒸發等問題。在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要基于規范要求,根據技術標準做好混凝土的養護施工,保障澆水養護時間適宜,做好混凝土表面的保溫養護處理。
(五)對混凝土進行養護
對于已經澆筑完成的混凝土,需要定期進行養護,這樣才能夠提高混凝土質量,還能夠避免在以后使用中出現問題。管理人員需要根據環境的不同,時刻保證混凝土處于干燥的狀態。因為混凝土本身具有滲水性,如果溫度差異過大,就會容易出現裂縫,還要保證不會有水進入到基坑中,這樣才能夠避免混凝土產生氣泡,避免在后續施工中出現裂縫。
三、結語:
在建筑工程發展過程中混凝土裂縫問題是較為關鍵的問題。分析在工業以及民用建筑中產生的混凝土裂縫問題,根據實際狀況通過科學的方式進行修補,可以在根本上控制混凝土裂縫問題。
參考文獻:
[1]易輝華.工業與民用建筑混凝土結構裂縫形成及預防措施[J].建材與裝飾,2017(46).
[2]李旭峰.淺探工業與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結構裂縫形成及預防措施[J].建材與裝飾,2018,No.538(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