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麗
摘 要:初中歷史學科在初中整體學習階段占據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學科獨特的特點導致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隨著教育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使歷史復習課的授課形式發生改變,部分學生容易忽視歷史學科的復習課程,所以如何在歷史復習課上提升學生的復習效率,是歷史教師應當思考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復習;對策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歷史的學習就是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在歷史學習中構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初中歷史教學除了能夠讓學生掌握關鍵的歷史知識,同時需要讓學生學習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方法,為日后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尤其是在歷史課程的復習方面,要想提升學生的復習效率,必須在復習過程中制定高效可行性的復習方法,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切實為學生歷史知識學習做出重要保障。
一、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完善教學科學設計
在歷史知識的復習中,需要有科學的教學設計,通過將知識體系串聯,從整體上建立一種清晰的認知結構,形成點、線、面的知識框架,讓學生能夠了解所學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而不是傳統的死記硬背,這樣可以將一些零散的知識點全部規整到一起,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復習效率。
例如按照我國近代史的發展時間進行分析,詳細列出我國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1840年,鴉片戰爭-《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口條約》等;1858年《天津條約》、《璦琿條約》;1860年英法交換《天津條約》批準書,簽訂《北京條約》等等,通過事件發生的時間規律,加強記憶訓練,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記憶這些關鍵知識點時能夠詳細的記錄時間,不至于出現記憶錯亂的現象[1]。
二、科學選擇教學方法,提升復習效率
在歷史知識復習中教師應當始終以啟發式的方法來指導學生記憶歷史事件,學會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和思考,進而提升自己的愛國意識和歷史知識復習的效率,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將歷史教材中的問題進行細化,然后通過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來將一些重點知識重組,讓學生在靈活的知識體系上能夠增加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課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例,基礎知識包括“四項原則”具體內容、鄧小平理論形成以及指導地位確立的過程;主要需要掌握的內容是十二大、十三大鄧小平在視察南方時期的重要講話,以及十四大和十五大的相關內容。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將其整理,形成特定的方式供學生簡單理解,然后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例如“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是誰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并且怎樣去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問題”;又如“鄧小平關于什么思想進而逐漸形成鄧小平理論;在1997年中共十幾大通過黨章進而將其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然后讓學生們分組討論,這樣不但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在討論中增強其分析能力和團隊意識,進而提升學生的復習效率和質量[2]。
三、利用現代多媒體設備輔助,增加學生知識面
現階段我國教育改革在不斷深化,最終目的就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使頭腦知識更加豐富,使其在不同的學習形式和學習方式上感受學習帶給他們的快樂。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上升,信息化技術已經在學校被全面應用,多媒體教學成為教師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輔助方式,因此要充分融合于時代發展的潮流,打破單一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學習和復習的方法,結合學生實際需要和學習情況增強知識的連貫性和實踐性。
在歷史課堂復習中,教師應當以提升學生知識水平和相關的學習技能為基礎,創新復習方法,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將歷史事件有效的串聯,制作精簡歷史視頻,使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能夠對所學的歷史全面的掌握。例如我國近代史中的一些大事件: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然后教師通過此種方式向學生提出問題,拓寬學生的知識認知層面,引導學生分析運動失敗的各種原因,并且總結出新文化運動的優點和特點,從而實現學生思想的巨大轉變和升級。
同時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多媒體教學主要的特點就是能夠將復雜的歷史知識精簡成主要的知識點,進而直觀的了解重點知識的內容,便于學生記憶[3]。所以在歷史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歷史復習教學時,應當利用好每個復習環節的課堂時間,將不同的歷史事件和歷史場景進行重塑再現,增加學生的觀賞性同時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在娛樂中將各種知識點有效的記憶。例如上文提到的案例關于改革開放的相關內容,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做出從提出改革開放那一年開始,我國經濟各方面發展的狀況,將時間重現,仿佛自己回到那個年代。進而使學生了解改革開放的實際意義和為我們后代人帶來了哪些好處,便于學生記憶的增強,使復習效率整體提升。
四、組織相關歷史課堂教學活動,增加歷史復習的時效性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本來歷史知識比較乏味,并且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比較活潑,所以教師應當在課堂復習中設計相關的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真正的喜歡歷史,從而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通過這種活動的開展,可以使學生對自身的角色有足夠充分的了解,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然后教師通過學生多參加活動的效果進行積極點評,進而提升學生復習質量。例如在構建我國近代史知識體系時,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將一些重要戰爭和近代史中發生的歷史事件進行互相討論教學,例如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等,然后教師通過學生討論失敗結果的總結來進行有效補充,進而促進這一項戰爭專題的歷史知識復習效率提升。
五、結語
總體而言,在初三之后學生的學習任務和復習任務都會有所增加,容易都按照學生自主復習的意識下降,這時就需要教師利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利用相關的輔助教學設備來增加學生復習的效率,進而為學生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逸茹.初中歷史復習教學“三部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6):125.
[2]蔣海波.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低效化現象分析及對策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8(04):174.
[3]王志偉.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低效化現象分析及對策[J].內蒙古教育,2015(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