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華
問題提出
多年的教學生涯,我個人認為在地理教學中學生的最大障礙就是缺乏閱讀地圖的能力,不能夠從地圖中獲取有用的信息來解決地理問題。而新課標的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了“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和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說明閱讀和使用地圖應該是學生學習地理必須掌握的一門最基本的技能。而從目前縱觀每年的初中地理學考試題,都具有“有圖析圖,無圖考圖”的一大特點,形成“無圖不成題”之勢。另外,學生今后生活中地圖使用也十分廣泛。因此,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是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解決問題方法與策略
1、案例教學指導讀圖。初次接觸地形圖、氣候圖,一定教給學生讀圖方法。2、小組合作析圖,根據學習知識內容,提煉有用信息。3、課外簡圖制作。讓學生嘗試練習畫圖,調動了學生各種感官,達到培養(yǎng)綜合能力的目的。4、競賽展演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成果主要內容
1、案例教學指導讀圖。比如認識亞洲地形類型和分布特點以及地勢變化特征。具體方法和步驟:(1)看顏色——結合圖例,學生通過閱讀亞洲地形圖,認識不同顏色表示的地面高度范圍,并根據所學知識,結合高度范圍和地表特征,判斷地形類型。初步得出亞洲地形特點。(2)讀文字——通過學生填寫表格的形式,使學生認識各個方位亞洲地形區(qū)名稱。驗證亞洲地形特點結論(3)觸類旁通——通過學案的形式,運用比較法,學生對比閱讀北美洲地形圖,得出北美洲地形總體特征。(4)通過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認識一個地區(qū)的地形特征的方法和步驟。(5)能力提高,,學會地形剖面的繪制和識別。
同樣,氣候圖閱讀遵循整體類型、重點關注分布面積最廣類型,顯著氣候類型的步驟,完成亞洲氣候閱讀,利用北美洲氣候圖鞏固掌握。
2、小組合作析圖,根據學習知識內容,提煉有用信息。一個區(qū)域學習需要使用的地圖很多,且每一幅地圖地理事物很多。這就需要根據學習目標進行有用信息的提煉。可以采取任務驅動,分配形式,有的學生自主觀察發(fā)現地圖輪廓特點,如黑龍江輪廓像天鵝、中國輪廓像雄雞、意大利輪廓像馬靴等。有的學生地形簡練概括為印度北中南三部分,美國地形東中西三部分。
這個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但是教師及時點撥小結十分關鍵,也利于良好讀圖習慣的養(yǎng)成。1、排雷。排除讀圖障礙,避免卡殼。這就需要通讀課本,結合活動練習,力爭讀懂看懂。2、注意順序。亞洲分區(qū)以東亞為起點,順時針讀圖查找,按部就班,循序漸進。3、角度變換。一張區(qū)域政區(qū)圖,可以閱讀半球位置,可以閱讀海陸位置,可以閱讀緯度位置,變換思維,全面完善。4、局部與整體。區(qū)域地理有局部區(qū)域地圖,還有在世界或者上一級區(qū)域中的位置圖,要觀察左鄰右舍,從局域到整體,做到萬無一失。
3、課外簡圖制作。簡圖的繪制在中國、世界區(qū)域地理位置學習中經常用到。教師幾筆簡單的板畫,減輕了學生死記硬背難以記住位置的難題。代替了教師大量的語言,達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同時鞏固學生的知識,讓學生嘗試練習畫圖,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記憶、聽覺記憶和動覺記憶,達到了啟迪學生智能并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自覺性的目的。中國鐵路線五縱三橫以簡圖形式幾筆描畫出來,清晰簡潔,一目了然。畫出中東兩洋三洲五海的簡圖及相對位置,對后面“石油的輸出路線”的學習也鋪平道路。
4、活動開展。拼圖大賽,小組計時決出團體冠軍。搖號讀圖競爭識圖達人。簡圖定期展覽,無記名打分,評出繪圖高手。還有班級之間地理知識競賽,選擇題等多種形式,學生爭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學習地理的信心和樂趣。
效果與反思
初中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地理教學內容的組成部分,更是地理教學的任務和目標。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利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的習慣與能力。學生讀圖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充分接觸地圖探尋地理現象及其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只要不斷堅持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能感到學生在讀圖中再也沒有畏懼情緒了,我能感到學生在答題中輕松自如的氣勢。只是如何讓每一位學生達到這樣境界,我仍需要不斷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