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毅
【摘要】目的:對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患兒中開展綜合護理的效果進行探討。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患兒100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n=50)和常規組(n=50)。常規組接受常規護理,實驗組接受綜合護理,統計并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消化系統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腎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24小時蛋白尿(0.9±0.3)g,顯著低于常規組的(1.2±0.4)g(P<0.05)。結論:針對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患兒開展綜合護理,能夠顯著減少并發癥,降低尿蛋白水平,具有較高推廣價值。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過敏性紫癜性腎病;要點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以兒童為主要發病人群,為血管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其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非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關節痛或關節炎、胃腸道出血等。當前關于其發病機制臨床中還沒有形成統一論斷,主要認為是因為具有敏感素質機體因致敏因素引起的變態反應。臨床中針對該疾病不僅要進行有效治療,更應當進行科學護理。本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患兒100例,對其中50例開展綜合護理,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患兒100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n=50)和常規組(n=50)。常規組包括女22例、男28例;年齡范圍2~14歲,平均(7.1±1.5)歲。實驗組包括女23例、男27例;年齡范圍3~14歲,平均(7.2±1.4)歲。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常規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基礎護理、飲食護理、環境護理等。實驗組接受綜合護理,護理人員對皮疹顏色、形態、部位、形態進行密切觀察和記錄;定期清潔床鋪,保證其干燥、平整;告知患者勤洗澡,保持皮膚清潔,穿著干凈柔軟的內衣,發現破潰后及時采取處理措施,避免感染和出血;對疼痛性質、部位、腫脹情況進行觀察,幫助患兒保持舒適體位,不可在患肢靜脈穿刺;可將枕頭放置于膝下,夜間可適當墊高下肢;對于疼痛嚴重患兒,可依據醫囑應用抗炎藥物或糖皮質激素;定期觀察患兒是否便血、嘔吐,發生嘔吐時為保證呼吸道通暢,幫助患兒保持側臥位,避免出現窒息,同時對嘔吐物性質、顏色、量進行觀察;對于存在消化道出血患者應限制飲食,并指導其進食無渣飲食或禁食;依據患者情況選擇止血藥物,腹型過敏性紫癜首選止血藥物為西咪替丁,需在激素治療前分兩次輸入;為防止發生意外,應避免濫用腹部按摩、止痛劑、強行按摩;該疾病可進一步發展為腎病綜合征,需要長期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應定期為患兒進行晨尿檢查,對患兒尿量、尿色進行觀察,了解是否存在頭暈、眼睛水腫等癥狀。存在水腫患兒應堅持低鹽低脂飲食,記錄尿量同時進行尿蛋白測定。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消化系統并發癥及腎病并發癥,常見的包括消化道出血、腹痛、尿蛋白、腎功能減退等。檢測兩組腎功能指標,包括24小時尿蛋白、Cr、BUN。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實驗組50例患者中腹痛3例,消化道出血1例,腸梗阻1例,消化系統并發癥發生率10.0%;常規組50例患者中腹痛10例,消化道出血6例,腸梗阻2例,并發癥發生率36.0%。實驗組消化系統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50例患者中腎功能減退4例,血尿1例,蛋白尿1例,腎病并發癥發生率12.0%;常規組50例患者中腎功能減退6例,蛋白尿6例,血尿3例,腎病并發癥發生率30.0%。實驗組腎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
2.2兩組24小時蛋白尿、BUN、Cr對比
實驗組24小時蛋白尿(0.9±0.3)g,顯著低于常規組的(1.2±0.4)g(P<0.05)。兩組BUN、Cr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過敏性紫癜為常見血管炎癥性疾病的一種,患兒會因免疫反應出現小血管、毛細血管、周圍炎癥病變,血管壁通透性會因此而增加,進一步出現紫癜和臨床癥狀[1]。患兒經常會因腎臟受累而出現紫癜性腎炎,嚴重者會出現腎病綜合征,最終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和健康。相關研究認為針對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患兒開展綜合護理,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少并發癥[2]。
綜合護理中,護理人員對皮疹數量、形態等進行觀察,以便于及時采取措施;定期為患兒修剪指甲,減少抓傷或擦傷,及時處理破潰處,降低患兒痛苦;避免在患肢靜脈穿刺,造成病情加重;依據患者情況用藥,可提升治療效果和針對性;當患兒發生嘔吐時采取側臥位,降低窒息風險;定期觀察患兒各項生命體征,一旦出現異常立即參與干預措施,可減少并發癥情況[3]。
本研究中,實驗組消化系統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腎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24小時蛋白尿(0.9±0.3)g,顯著低于常規組的(1.2±0.4)g(P<0.05)。可見,針對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患兒開展綜合護理,能夠顯著減少并發癥,降低尿蛋白水平,具有較高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俊梅.兒童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患者的護理干預[J].河北醫藥,2016,33(22):3513-3514.
[2]侯書貞.循證護理在過敏性紫癜并發腎炎患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9):95-96.
[3]黃麗文.護理干預對過敏性紫癜的護理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6,17(19):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