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棟 吉林松花江中學初、高中物理實驗教師兼科技輔導員,中學物理高級教師,《發明與創新》雜志社“發明與創新專家團”專家,全國創新學科帶頭人,優秀創客導師,宋慶齡少兒發明獎優秀輔導教師,吉林省自制教具能手,全國校園發明創意大賽等多個全國大賽評委。連續多年組織輔導學生參加省內和國內多項科技活動,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近年來,發表物理實驗(教具)、航空模型、發明創新(作品+經驗體會)教研論文近100篇,論文多次在全國、省、市獲獎。
教學背景
隨著創客教育的深入開展,3D打印技術已經逐漸成為中小學校的創客教學內容之一。而3DOne是專為中小學教育打造的,致力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實現創新素質教育發展的一款專用軟件,具備簡單易用的程序環境,支持專業級的涂鴉式平面草圖繪制,可進行豐富實用的3D實體設計,提供多種多樣的顯示控制,還能通過內嵌于軟件的社區網站下載3D打印模型。3DOne軟件將這些強大的功能與簡單易用的程序環境相結合,使得學生們更易上手。
因此,我校于2019年依托3DOne教學軟件,在基礎年級開設了3D創意設計課程。本節課設計來源于一個科技作品“單杠玩偶”,主要目的是通過制作單杠玩偶,讓學生體驗3DOne與科技課的結合,在制作過程中學會各工具的使用,制作后能夠體驗并分享勞動成果。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靈活運用3DOne軟件,利用基本實體命令設計制作科技活動作品。
過程與方法 通過設計單杠玩偶模型,讓學生掌握3DOne相應的工具使用,同時體驗3DOne與科技活動課程的結合。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學會動態移動工具的使用。
教學難點 模型結構的位置關系和各參數選擇。
教學準備
PPT課件、電腦、3DOne軟件、大屏幕投影設備等。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見過或玩過單杠玩偶嗎?
師:想想單杠玩偶是如何操作的。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并思考單杠玩偶的結構特征,如由幾部分組成,各部分之間有什么位置關系,制作各部分需要用到哪些3D工具。
通過觀察學生發現:單杠玩偶模型共有三部分組成。
1.支架
支架由底座和兩個立柱支架組成。這兩部分是通過組合加運算構成的一個整體。
2.搖把
搖把由軸和搖把組成,也是一個組合實體。
3.玩偶
玩偶由頭部、身體、上肢、下肢組成,這里頭部、身體、下肢是一個組合實體。
上肢是和搖把中的軸相連的實體。上肢和下肢(身體、頭部)通過轉軸相連。
玩偶的操作步驟(玩法):通過轉動手柄,小木偶會繞單杠做翻轉動作。
制作過程中要多次使用移動命令(該命令在左側工具欄中基本編輯下子菜單中),一般選擇移動命令中的動態移動命令選項,可將零件從一點移動到另一點。此處的移動不僅僅指沿軸線平移,還包括沿軸旋轉,并且平移量和旋轉量可使用三維手柄進行拖動,也可以輸入調節。此命令對繪制的草圖和實體均適用。
使用時要注意移動方向(如X-Y,Y-X等)、移動距離,往往要通過多次移動才能達到滿意效果。
下面按照課件提示分三部分進行制作,也可以自己創意制作。
1.底座與支架
這部分由三個六面體組合加運算組成。支架部分先做好一個,另一個可通過鏡像命令得到。
參考底板尺寸:200mm×80mm×20mm的六面體。
參考支架尺寸:200mm×40mm×20mm的六面體。
運用工具:六面體命令、鏡像命令、組合加運算、圓角命令等。
2.搖臂與轉軸
這部分由球體、三個圓柱體組合加運算組成。三個圓柱體的半徑要保持相同。
參考尺寸:球體半徑15mm,軸半徑8mm,長度分別為270mm、50mm、50mm。
運用工具:球體命令、圓柱體命令、動態移動命令、復制命令、組合加運算、組合減運算命令等。
搖把可通過原位置復制后,通過動態移動確定。
3.制作玩偶
這部分由圓柱體、球體、六面體等組合加運算和組合減運算組成。
參考尺寸:
上肢:手臂為半徑12mm、厚度12mm的圓柱體,上肢為5mm×12mm×60mm的六面體。
頭部:半徑20mm、厚度5mm的圓柱體。
身體:50mm×60mm×5mm的六面體。
下肢:50mm×12mm×5mm的六面體。
腳:5mm×12mm×25mm的六面體。
軸:半徑4mm的球體,半徑1.5mm、長85mm的圓柱體。
運用工具:六面體、圓柱體、球體、動態移動、復制命令、組合加運算、組合減運算、圓角命令、渲染等。
教學總結
本課是對單杠玩偶這一科技模型進行設計與制作的3D創意設計課,在制作中要知道模型由哪幾部分組成,需明確各組成部分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各組成部分間的組合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滿意地完成作品的制作。
移動工具的使用:使用動態移動選項。
六面體參數的確定:可通過鍵盤輸入,按回車鍵確定。
課后拓展
在完成模型制作后,可以把玩偶替換成其他動物,如小猴等,也可以自己設計制作一件其他科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