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政
摘 要: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以平等和公正的態度去看待“厭學生”,用自己的愛心和真心去關心他們,及時地鼓勵他們,還要有足夠的耐心不斷開導他們。用愛心去關懷是轉化學生的前提,通過感情進行溝通是轉化的催化劑,深刻了解和挖掘他們的潛力和優勢是轉化的一個突破,科學和嚴謹的要求是轉化的核心所在。
關鍵詞:厭學生;中學數學;轉化措施
根據中學數學教學的總結和數據分析,小學升入初中后的學生數學基礎所表現出來的兩極分化特別明顯,很多學生連初一剛學過的實數計算也不能完全掌握,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數學期末考試時成績低于20分,這樣的學生就變成了“厭學生”,學習情況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狀態,成績一直下降。這些學生長期得不到老師的重視,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找不到目標,注意力就會開始轉移到青少年不宜的方向,這樣的后果非常嚴重。因此,老師一定要對“厭學生”高度重視起來,尤其是班主任,要多關注這些學生。
一、分析“厭學生”產生的原因
首先,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學生認為數學枯燥,理解起來也困難,然后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這個時候假如家長和老師不能及時給學生幫助,而且還要用一些不恰當的方式去批評和指責,再加上其他同學的瞧不起,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進而產生強烈的自卑感。長此這樣,成績會越來越差,慢慢就成了“厭學生”。
其次,有的學生父母認為現在的經濟條件很好,就業的機會也很多,上大學的成本高,認為升不升學不是特別重要,這種內在的思想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影響孩子,使他們對學習失去動力,放松對學習的要求。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成績肯定會越來越差,學生的厭學情緒也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最后,根據一些統計,很多人認為小學教育不是特別重要,而且有的老師會認為反正小學學習好壞最后都要升入初中,再加上現在是九年義務教育,取消了一些相關的考試,對老師的教學成績也不會去作很明確的考核,導致有一部分學生在小學的時候一些基礎知識就沒掌握好。數學跟其他學科不一樣,它的邏輯性特別強,如果學生在某一個知識點上沒弄懂,就會導致以后的很多內容也聽不明白,越聽不明白就越困難,形成惡性循環。比如有的學生在小學時候連混合運算都做不好,到了中學怎么能學好實數的加減,又怎么會去解方程呢?
二、找準原因,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幫助
首先要端正思想,幫助“厭學生”。班主任可以在自習課上開展一些有趣味性的活動,比如:講名人故事,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未來和理想等,及時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家長共同給學生講一講現在的好生活來之不易,所有的家長為了使他們生活得更好一點,不辭辛勞地去工作,努力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在學校多學點知識,多掌握一些本領,將來才能夠使自己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上有一定的立足之地。
其次要消除學生疑慮,密切關系。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學習落后,使“厭學生”自卑心理越來越重,這個時候老師要對學生以真誠的關愛,從感情上去親近學生、從興趣上引導學生、在學習上努力幫助學生、在生活上盡力關心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的可親和可敬。同時老師要用發現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比如有的同學數學有點差,但他的語文寫作能力好,有的體育和美術好等等,哪怕他有一點點的閃光點,或是有一小點的進步,都要善于抓住時機及時的給予表揚,讓學生嘗到甜頭,從而使他們端正學習態度,樹立起自信。所謂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只要老師付出了真誠的愛,就肯定能得到學生的回報,一分溫暖必會換來學生的十分熱情。
再次可以盡量創造機會,多多鼓勵“厭學生”?!皡拰W生”因為基礎較差,學習經驗不豐富等等,所以學起知識來很困難,很吃力。老師要在課堂上注重對舊知識的復習和回顧,在新課的一開始要盡量講得淺顯易懂一點,然后再逐步加深,包括一些情境的創設,問題的提出,練習的鞏固等等,這樣就能盡量的照顧到“厭學生”。比如,老師在講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時候,就先舉一個淺顯易懂的例子,小明從學校到家,有兩條道可以走,一條是水泥路,這條路需要拐彎,另一條是小路可以直接到。結果所有的“厭學生”都會說肯定走小路快,其實他們心里都明白,知道一些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然后老師再加以理論上的引導。這樣他們就很容易掌握,讓他們感覺到學習其實并不是很難,只要認真聽講就肯定可以聽懂,這樣就給他們樹立了充足的信心。并及時鼓勵他們,只要能夠認真聽講,多動腦筋,好好地學,肯定能學好,一定可以有一個好的成績,也一定會再次對學習產生興趣。
最后要做到正面引導,以理服人。由于學生的年齡還小,社會經驗也不足,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有的學生不知不覺的就犯了錯誤,對待這樣的學生,老師一定不能用諷刺、挖苦和體罰等等這樣簡單粗暴的方法去解決。因為如果這樣做,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變得敢怒不敢言,甚至會導致學生的心態扭曲,一旦再產生逆反心理更難溝通了,再嚴重有可能會出現精神問題。老師只有堅持正面的教育,用說服的方法耐心細致地做他們的工作,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認識,啟發學生的自覺性,幫助學生改進不足。在教學方法上還要注重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結束語
總之,對待“厭學生”,老師一定要以公正的態度和平等的眼光去看待,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他們,還要有信心,經過不斷的努力,才能鞏固轉化的成果。與此同時,老師一定要明白,要有愛心,這是轉化他們的前提,還要及時的去挖掘他們的潛力和優點,通過感情的交流和心與心的溝通,一定可以讓他們有所進步,使他們重新喜歡學習。相信“厭學生”在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化厭學為樂學,積極進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昆 .關于農村中學暫困生轉化的一些做法[J].教育網,2006.05.11.
[2]侯紅良.淺談中學數學“厭學生”產生原因及轉化措施[J].東西南北:教育觀察,2011.
[3]王德嶺.淺談學生厭學成因與對策[J].新課程(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