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仲文
摘 要:現代教育要求學生做到“六會”,即會做人、會健體、會求知、會生存、會創新、會共處。作為一名教師,要立足于學困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通過無私的關懷和愛心感化,為他們創設成長的樂園,并通過優化教學手段和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加強家校聯系,突出活動引領,為他們提供全面發展的空間,讓他們樹立自信,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
隨著“大語文觀”的提出,對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促進學困生的轉化成為教育的重中之重。作為語文老師,要立足于學困生的生活狀況、心里狀態和學習情況,最大限度地積極創造條件,采用科學、高效的教育方法,用愛心架起溝通的橋梁,用智慧鋪就人生的坦途。
一、悉心關注找差距
學困生的教育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自身因素、學校因素,還有家庭和社會等諸方面的因素,他們大多數學習習慣較差,作業不認真完成,心理壓力過大;上課有畏懼心理,不能專心聽講,積極回答問題,經常違反課堂紀律且屢教不改。由于學習動機消沉、過分貪玩而造成學習基礎差,信心不足;再因知識面狹窄,基本技能差,對于知識內容均難按要求達到分析理解、正確運用的程度,因而經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在學習中沒有明確的計劃,盲目、被動地學習,很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而大多數學困生存在著厭學、得過且過的心理,極大地影響著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全面素質的提高。
二、走進心田樹信心
作為教師,對待每一個學生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隨時了解他們的心理缺陷和不足之處,耐心細致地做好教育工作,并隨時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對他們錯誤的言行要及時加以引導,通過個別談心,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另外,學困生大都對自己要求不嚴格,養成了自由散漫的習慣,對自己缺乏信心,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是渴求上進的,希望得到同學和老師的關注和認可,因此,我便充分利用課余休息時間和他們像朋友一樣談話,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及生活情況,分析了解他們“學困”的真正原因,并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促進學生的初步轉化,進而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
三、愛心雨露潤蓓蕾
愛是清泉,可以滋潤孩子幼小的心田;愛是雨露,可以澆綻桃李芬芳;愛是基石,為孩子的長足發展奠基。我針對“學困生”的具體特點,注重因材施教,積極實施“結對幫扶”工程,為每位學困生配備一名“小老師”,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和行為上的約束,幫助他們及時解決日常學習問題,互相交流、共同進步。每逢節假日,我會根據孩子的情況,向他們贈送節日禮物,或帶他們走出去感受大自然的旖旎風光。還組織全班同學為他們祝賀生日,讓他們倍感集體大家庭的溫暖,從而自覺努力學習,為班集體爭光。對于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要及時表揚鼓勵,從大處著眼,從小事做起,融情于教,融愛于教,促進他們的健康快樂成長。
四、轉變方法求突破
大多數學困生都有厭學心理,對學習積極主動性不夠,因此,改進教法,指導學法,是提高學困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在教學中,我力求啟發引導,給他們注入學活知識的靈丹妙藥,使他們自悟明理,嘗試成功,感受樂趣。經常借用有關生活實例和名人成長的故事,為他們樹立榜樣,增強信心。重視課堂教學,不斷創設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專注聽講。并運用藝術性的教學語言,用順口溜、故事等引導需要幫助的學生進入積極創新思維,激趣求知。在課堂上,我還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鼓勵組內學生合理安排學習任務,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互幫互助,以優帶差,全面進步。我還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學困生合理定標,分層分組,加強輔導。在平時的作業布置上,為了防止這些同學對學習產生怠倦情緒,我對他們都做了必要的減負,從題目的難度和數量上做不同程度的分層對待,加強檢查輔導,鼓勵他們保質高效完成,并及時鼓勵和表揚,讓他們樹立自信,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五、多方并舉求發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困生”大多存在著家庭教育的缺失,再加學習成績差,往往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我經常以定期家訪、家長會、書信、電話、QQ聊天、微信視頻等方式如實向家長反映學生情況,加強溝通交流,并與家長共同探討,商量對策,加強配合,對癥下藥,構建橋梁,和諧發展。為了對“學困生”有效進行德育教育,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品質,我們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多給他們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在活動中得到鍛煉,消除他們的孤獨感和自卑感,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為了增強自信心,我還堅持“課前三分鐘演講”,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安排講演內容,讓孩子真情吐露自己的心聲,樹立自信,激發興趣。我還通過“作文擂臺賽”、經典誦讀、“閱讀之星”評選、古詩文手抄報、故事會等形式,給學困生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讓他們鼓起自信的風帆,揚帆遠航。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有擦亮慧眼,用心發現,讓他們熠熠生輝,才能照亮他們成長的征程,書寫靚麗的人生。
參考文獻:
[1]劉倩.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困生轉化的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6):30-30.
[2]朱曉琳. 等待,讓課堂開出和諧之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困生轉化策略之我見[J]. 新課程學習(上),2013(3):168-169.
[3]韓穎. 小學語文課堂優化教學策略之我見[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6):14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