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琰
摘 要:初中語文與高中語文是兩個不同層面的課程,其教學內容與教學系統相對獨立,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已經成為語文教師最為關注的一項問題。本文簡單闡述了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的認識,分析了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重點從兩個方面討論了解決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存在問題的有效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字:初高中語文;銜接;存在的問題;有效對策
一、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的認識
初中與高中是兩個不同的學段,其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的不同使得兩者形成了相對獨立的語文教學系統。從廣義上來講,高中語文是初中語文在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與強化,但是兩者之間的階段特性較為明顯,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要重視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盡可能地避免出現教學脫節、學生跟不上進度等問題。相對于初中語文教材來說,高中語文教材中需要學生掌握并運用的知識點更多,這對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只有充分認識到初高中語文教學的差異以及聯系,才能進一步實現教學銜接,并保證教學質量和效率。[1]
二、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基本語法知識薄弱
現階段,部分初中學校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生的基礎積累與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綜合學習能力以及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大多數學生在進入到高中學校后還保留著初中階段的學習方式,這就導致了學習效果差的問題。除此以外,初中階段很多語文教師都不注重基本語法的教學,這使得學生在高中語文學習中難以理解復雜語句,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教學難度,限制了教學進程。
(二)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
初中語文教學以文章理解為主,并在課堂上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而高中語文教學在此基礎上有所強化,主要以文章賞析為主,對學生的鑒賞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大多數文章解析都根據標準答案來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沒意識到提升學生思想感悟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教學方式與學習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此外學生對語文文章的學習興趣也逐漸淡化。
(三)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跳躍過大
初中階段屬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其教學目標主要包括豐富學生的識字認字基礎、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逐漸培養學生的優秀寫作能力。[2]而高中階段屬于人才培養極端,其教學目標主要包括學生文章賞析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知識拓展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高中語文分為必修與選修,教學內容有著種類多、難度大、要求高的特點,與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大不相同,同時每一篇閱讀文章篇幅都較長,若是受到傳統初中語文教育,大部分學生很難理解高中語文的教學內容,長時間下去,其學習進度與計劃進度就會形成一定的差距。
三、解決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存在問題的有效對策
(一)合理規劃教學進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為了進一步解決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就應當從教學進程的合理規劃做起,使得學生能夠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3]首先,教師必須要轉換教學觀念,不能再以單純的知識傳授為主展開教學,更加要重視教學流程,并引導學生根據教學流程來進行深入學習。其次,教師應當立足于教材實際,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制定合理且科學的教學方案。例如,在部編版八年級《藤野先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由主到次、由局部到整體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的線索,并結合高中階段魯迅先生的另一篇文章《紀念劉和珍君》規劃教學進程。第一,帶領學生認識并了解文章中描寫的任務——藤野先生;第二,學生自主學習,領會文章中精彩語句的感情色彩;第三,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中蘊含情感濃郁的段落,深入體會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這兩篇文章相互獨立,卻也有著一定的聯系,都是通過刻畫人物形象來表達內心情感,而在高中文章的作用下,教師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增添內容,使學生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點,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加強閱讀與寫作指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初中階段語文閱讀與寫作中積累的優美語句,對于更輕松地學習高中語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閱讀與寫作的指導,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4]首先,在日常教學課堂上,教師要重視營造課堂氛圍,只有在合適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發散思維進行深度學習。例如,在八年級下冊“民風民俗”這一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以音樂為主要素材為學生營造一個與文章相符合的學習氛圍,在音樂的渲染下學生能夠更加投入到學習中。其次,要使學生養成隨時記錄優美語句的習慣,通過對這些語句的反復吟詠,加深記憶并體會其中的感情,同時也要重視名人名言的積累,引導學生學會將其應用到語文寫作中,提高自身的寫作質量與效率。最后,初中語文教材與高中語文教材中都含有大量的文言文與古詩文,因此教師需要在初中階段加強學生對此類文章的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可以采取自主合作學習與任務驅動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可以通過交流探討、分析思考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起著指導幫助的作用,學生結合課外資料熟悉并翻譯文章,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語言分析能力,這樣學生才能熟練應對并分析此類文學作品,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已經成為語文教師最為關注的一項問題,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從合理規劃教學進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加強閱讀與寫作指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等方面做起,不斷創新并完善語文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一個合適的學習環境,進一步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與效果,為高中語文的高效學習打下堅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建華. 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銜接教學的組織與實施[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11):31-32.
[2]楊寶芝. 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語文教學的差異及其銜接對策問題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05):63-64.
[3]楊翠玉. 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問題的思考[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24(01):35-38.
[4]楊迪. 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的問題及其對策[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0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