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蘭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新課程改革提出必須要加強對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此項要求對每位小學數學教師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教師如何在小學數學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成為了一件急需解決的教學任務。本文針對小學學科核心素養內涵簡要闡述,并且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期能實現學生擁有較高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為其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字: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育路徑
引言:
小學數學做為小學教學主要科目之一,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有著很大的幫助。當前社會不斷進步,為了順應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需求,更要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培養起學生的核心素養,以促進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整體提升,實現學習和成長共同進步、共同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更新教學理念,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有效提升。
一、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概述
當代小學數學教學必須要符合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差異化,從而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化。當前階段的教育要求,教師要在數學教學當中正確樹立學生的主導地位,將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導性強調出來,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感。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思想可以直接影響學生對學習的態度,進而學會對數學知識進行獨立思考,以能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讓數學學習真正能夠對學生的成長有所幫助。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對自身的教學手法做好詳細的規劃,以能實現在數學教學中,全面培養學生形成學科核心素養。
二、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教學知識結合生活,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數學學科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生活都有著極大的幫助,且在生活之中,也能處處發現數學的蹤影。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材當中,蘊含著極多與生活相關的知識點,非常益于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要對小學數學教材進行充分研讀,以能將數學知識內容合理地進行設計,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共鳴。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下冊“三角形”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學習。首先教師提出問題:在生活之中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三角形的?學生紛紛產生思考。有學生說:花架是三角形的。還有學生說:家里的凳子是三角形的。接著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走進三角形的教學當中。通過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在生活中創設數學語言環境,這樣學生才能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學生掌握知識點的同時,其學科核心素養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二)運用合作學習模式,提升學生參與度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一定要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要多組織小組學習,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在學生遇到困難和問題時,要將思考的過程留給學生自己,讓學生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尋求問題的答案,進一步活躍教學氣氛,增進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例如,教師在進行“條形統計圖”部分的教學講解中,就可以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讓學生合作進行統計圖的制作,并且對班級里的書本、粉筆、花盆進行統計。讓學生在互相學習中共同進步,并對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查漏補缺,從而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開展,形成較強的核心素養。
(三)合理采用分層學習模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興趣愛好、認知程度、能力基礎等方面綜合因素考慮,對學生實行分層教學。教師根據這些因素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對于數學學習水平高、自律性較強的學生,教師要適當增加習題難度以及教學進度,激發學生更多的數學能力,并且在其原有基礎上,進行知識的擴增;對于中等水平、自律性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引導,督促學生多加練習,對一些數學知識點要進行自主鉆研和互相討論;對于數學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多加引導,賦予其更多的耐心,幫助學生先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再進行習題的解答。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水平將會得到提高,其核心素養也在不斷得到培養。
結束語:
教師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其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一定要緊隨時代的發展潮流,以確保其教學手段適應當前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此同時,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采用豐富的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學習產生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發散,以此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梁文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7):84-85.
[2]陳凌芳.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