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亮
摘要:通過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調查法、訪談法、調查問卷法和數理分析法,對海南省陵水黎族地區各鄉鎮進行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情況調查,對當前陵水黎族地區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現狀進行研究和分析,認為當前陵水黎族地區體育健身保障制度不完善,各鄉鎮欠缺相應的體育組織建設,體育健身專業指導人員嚴重不足,經費投入不夠,公共設施數量匹配不足等,為此,提出完善體育健身規范保障機制,加強體育健身組織建設,培養體育健身專業指導員及加大行政資金投入等策略,為進一步提高我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全省綜合實力,促進海南黎族地區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提高黎族人們身體素質,提供夯實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陵水;黎族地區;全民健身;公共服務
自2016年《全民健身計劃( 2016—2020年)》國發[2016]37號發文以來,海南省人民政府為做好我省全民健身工作,發布關于印發《海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創新、依法治體、確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實效的工作準則,在全省范圍內實施開展各類全民健身活動,通過完善各市縣鄉鎮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審時度勢加快構建海南島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1]。陵水黎族自治縣在此大背景之下積極響應號召,抓住機遇、把握政策,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2]。然而大量外來人口的流入,城鎮一體化等問題出現,如何完善公共健身基礎設施,構建多元化的特色黎族健身服務體系是海南國際旅游島經濟建設發展道路上亟待解決之關鍵[3]。
為此,通過研究陵水黎族自治縣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現狀,解決突出制約發展的問題,突出黎族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動黎族地區未來全民健身事業的健康發展,為建立海南特色化,多元化經濟特區提供參考意見。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現狀。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等數據庫搜索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黎族地區體育活動等書籍和論文期刊,查閱當地政府全民健身相關文件材料,了解黎族地區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政策現狀。
2.實地考察法
實地下鄉調研陵水黎族地區,了解到當前各鄉鎮的全民健身公共場地設施、體育組織、體育活動、鄉鎮文化室體育公共服務性、體育知識信息化、體育指導等的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分析。
3.調查法
1)訪談法
對陵水黎族地區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現狀及相關政策,法規條例等,對縣政府、鄉鎮政府科員、群眾進行訪談,獲知全民健身計劃在陵水黎族地區的實施效果及提出的建議。
2)問卷調查法
對陵水黎族地區8個鄉鎮的政府科員、教師、村民等進行問卷調查。根據陵水黎族自治縣的實際情況設計調查問卷,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8份,回收率98%。
4.數理統計法
對研究所得的數據用三線表、條形圖、折線圖結合相關要點進行分析統計。
二、結果與分析
(一)陵水黎族地區全民體育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現狀分析
1.陵水黎族地區體育組織建設情況
體育組織作為體育健身活動的主要支撐,它是健身活動得以合理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有相應體育組織的鄉鎮,開展健身活動的次數較多。體育的活動分別主要集中在春節、傳統黎苗族三月三、三八婦女節和國慶節(詳見圖1),除此之外,幾乎再沒有其他健身系列活動。通過陵水黎族自治縣各鄉鎮體育基礎體系的分析,總體而言,認為當前該縣存在體育組織機制不健全,缺乏組織開展健身活動組織規范。
2.陵水黎族地區文化室體育公共服務情況
通過圖2顯示,大多數鄉民對鄉鎮文化室提供的體育健身公共服務的滿意度為一般,原因一方面是文化室體育健身功能缺失,不少村委會已將文化室當成辦公室或者讀書室,在體育知識宣傳,組織體育活動方面少之又少。二是鄉民忙于耕作,文化室常處閑置狀態,使體育健身公共服務的開展有心無力。
3.陵水黎族地區體育活動項目開展分析
根據2015—2017年度陵水黎族自治縣健身活動數量數據,近三年該縣開展健身系列活動108次,其中籃球比賽21次、排球比賽6次、拔河比賽14次、廣場舞比賽29次、其他趣味類比賽38次。總體上說,陵水黎族自治縣健身活動呈現兩種態勢:一是喜聞樂見的健身活動種類逐年增加,鄉民健身鍛煉意識逐漸提高。二是2017年年健身活動總次數同前兩年相比,呈現上升趨勢。其中2017年與2016年同比,年總健身活動次數上升0.7%。(見表1)
由圖3可知,縣城參與體育鍛煉人員20歲到30歲之間達到50%,鄉鎮高達到70%,31歲至45歲之間縣城參與體育鍛煉人員為30%,鄉鎮為25%,45歲以上縣城參與體育鍛煉人員為20%,鄉鎮為5%。這表明,在縣城中20至30歲屬大都屬于年輕工作者,在一定工作壓力之下,參與體育活動較少于鄉鎮;而31歲至45歲在潛意識中會選擇不定期的體育鍛煉,較鄉鎮多5%;縣城45歲以上參與體育鍛煉人員更是比鄉鎮多15%,其與31-45歲之間參與體育鍛煉的原因大同小異。目前依據年齡段分配相應種類、功能的健身基礎設施的鄉鎮很少或者幾乎沒有。
5.陵水黎族地區體育人才隊伍建設情況
由表2可知,有30%的群眾認為體育健身鍛煉活動需要專門體育指導進行指導,20%的群眾認為不需要,50%的群眾認為無所謂。根據走訪調查,陵水黎族自治縣各鄉鎮在開展健身活動中無專門體育指導人員,在縣城大型運動會中,會依據情況聘用私人教練。體育組織機制不健全,部門間缺乏互通,群眾健身意識不高是體育指導配備嚴重不足基本原因。
(二)陵水黎族地區全民健身公共設施現狀分析
1.陵水黎族地區公共健身場地情況
陵水黎族自治縣人均占有體育場地面積0.64m2,與國家標準人均1.08m2還有相當差距。健身場地作為體育鍛煉重要的基礎設施,它的數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群眾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的高低[4]。由表3可知,8個鄉鎮體育健身場地分配不均,健身場地更是需大于供。健身場地居多的種類主要為大眾熱門運動,如籃球;而排球場與乒乓球場數量次于籃球場。文羅鎮和本號鎮表現最為明顯;該兩個鄉鎮籃球場數量分別為14、16個,本號鎮排球場為11個,由此可見,體育健身場地的建造一方面主要以鄉民喜聞樂見運動為依據,另一方面是行政資金投入比例少,行政資金投入體育健身設施的多少,是體現行政單位對體育健身的態度,這也是當前各鄉鎮健身場地種類單一、供需失衡的主要因素。
2.陵水黎族地區公共健身器材情況
根據表4可知,各鄉鎮基礎公共健身器材數量分布呈現兩種態勢,一是每種體育健身器材分配幾乎平均。配套齊全的體育健身公共器材多是適合多類人群且日常使用率高,易操作,腰背按摩器和左右搖擺機的使用人群多為中老年人,導致這兩種器材缺少的原因一是當地中老年人健身意識不高或老齡化不嚴重,二是當地鄉鎮政府經費投入不夠或市場供不應求。
三、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1.健身政策落實不夠,相關制度亟待完善。且無健全的健身保障制度,使健身活動開展次數少,欠缺規范。
2.體育組織建設不完善,內部機制存在不足。政府部門對體育健身組織建設重視不夠,引發工作缺位。
3.鄉鎮文化室體育公共服務功能亟須健全。鄉民體育健身意識較淡薄,村委會組織動員不夠,使鄉鎮文化室基層體育公共服務作用發揮不充分。
4.體育健身專業指導人員嚴重不足。體育健身指導只限于大型運動會聘用的專門教練,體育健身指導員普及化亟待提升。
5.體育健身經費投入不夠,使健身公共設施數量匹配不足。普遍呈現單一性,缺乏特色性,無針對性種類和功能性設施,降低群眾健身鍛煉效益。
(二)建議
1.積極貫徹健身政策,完善相關條例保障制度。
2.整合多方資源,加強體育健身組織建設。
3.有效提高鄉鎮文化室體育公共服務。
4.加強體育健身人才隊伍建設,拓寬健身產業資金來源。
5.構建多元化黎族元素主題健身公共設施。
參考文獻:
[1] 房殿生,王公法,肖水平.國際旅游島建設背景下黎族體育文化的研究[D].哈爾濱育學院學報,2011.
[2] 邱建國,任保國,杜春龍,任玉勇.山東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D].魯東體育大學學院,2014.
[3] 劉志成.我國城市社區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研究[D].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體育教學部,2015.
[4]王學萍.黎族藏書[M].海南出版社,2009.
[5]海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海南省人民政府,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