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以省屬應用基礎型地方高校向世界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邁進為愿景,以培養軌道交通規劃與管理方向的技術科學家、崗位業務能手等專業人才為目標,創建了基于OBE (Outcome Based Education)的軌道交通規劃與管理方向非行業特色高校教研體系。介紹了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現狀、趨勢,分析了非行業/行業特色高校教與研的發展形勢;提出了軌道交通規劃與管理方向的知識圖譜、基于OBE理念的軌道交通規劃與管理方向教研模式、OBE與政產學研用理念的擴展性融合。
關鍵詞:OBE;軌道交通規劃與管理;非行業特色高校;政產學研用;教研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0-0014-04
Abstract: With the prospect of the provincial university from cultivating personnel with basic practical abilities to proceed to world high-level applied research university in the years to come, and targeting at to train the technical scientists as well as specialists of certain posts for the industrial of rail transpor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system of teaching-researching of the rail transpor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branch for non-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university based on OBE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It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and trends of the rail transport industry. It also compares the teaching-researching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non-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istics university. Then it proposes the knowledge map of rail transpor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nd the teaching-researching mode of rail transpor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expansible integration between OBE and the idea of politics-industry-education-research-application.
Keywords: OBE; rail transpor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non-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university; politics-industry-education-research-application; teaching-researching system
到2018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其中高鐵2.9萬公里,成為世界上高鐵里程最長、運輸密度最高、成網運營場景最復雜的國家,開行中歐班列6300列; 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的城市共36個,運營線路總長度達5494.9km,累計開通運營線路169條,運營車站3513座[1]。近年來,現代科學技術在軌道交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帶來軌道交通行業的整體技術進步,促使軌道交通行業呈現“關鍵技術發展水平越來越高、系統集成化水平越來越高、技術與管理融合程度越來越高”的“三高”發展趨勢[2]。根據2016版《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十三五末我國鐵路網規模達到15萬公里,將形成以“八縱八橫”主通道為骨架、區域連接線銜接、城際鐵路補充的高速鐵路網;城市軌道交通也呈現出規模化、網絡化、多制式、智能化的發展趨勢。這無疑將會產生巨大的軌道交通行業人才市場需求,相應的必然為各類院校發展軌道交通教育事業創造了絕佳的黃金機遇。
一、行業特色與非行業特色高校教與研的比較分析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教育屆一直在孜孜以求。目前各類高校在不斷探索特色高等教育之路,省屬應用基礎型地方高校也提出了向世界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邁進的愿景;這其中又可分為行業特色與非行業特色大學。行業特色大學具有顯著的行業背景、學科分布相對集中、長期服務于行業發展,其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依托相關行業在辦學理念、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大學文化等方面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的穩定特征。以軌道交通為行業特色的高校(如北京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業已形成系統的學科專業知識體系,具有軌道交通學科支撐引領、特色專業群集中、校企結合緊密的行業優勢。相比較而言,非行業特色高校(此處主要指軌道交通行業特色)沒有行業背景,不具備校企結合的行業優勢,在相關領域內起步晚、起點低、師資力量薄弱(但可通過派遣在職教師參與現場掛職鍛煉及人才引進等方式彌補專業人才短缺的不足)。
當前行業特色高校與非行業特色高校面臨著相同的教與研發展形勢要求[3]:工程教育認證、新工科、雙一流建設、ESI學科排名;科教融合,培養工程型、應用型、研究型、復合型卓越人才。特別是目前國家積極推動“走出去”戰略,對軌道交通各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專業融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迫切需要具有“高水平、高集成、高復合”特點的專業技術人才[2]。這一方面對于行業特色大學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提出了挑戰;另一方面,在新的起點,也為非行業特色高校指明了發展的方向與著力點(如山東科技大學(以煤炭行業為主要背景)在新版規劃中提出了由省屬應用基礎型地方高校向世界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邁進的愿景)。此外,坊間也在盛傳這樣一種改革趨勢:未來的高校招生可能是按各專業全國排名錄取生源,而非按高校綜合排位招生,這對于非行業特色高校的弱勢專業無疑將會造成一場生存危機,亟待未雨綢繆,立足補短板強弱項,具體措施可以通過逐步改良辦學的四個主要基因[4]:(1)師資力量(聘用培養志同道合的一線教師為中堅力量,使其能夠掌握學科發展前沿且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深刻理解與把握任教學科的學術精髓與教學規律,寓教于研);(2)招生錄取(在教育部規定框架內盡可能靈活招生,選拔有潛質的生源,如南方科技大學“6+3+1” 模式(高考成績占60%,南科大復試成績占30%,高中平時成績占10%);(3)大學章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內部管理體制,依法治校、科學發展);(4)學術干部與管理干部(從系主任級別及以上的各級各類管理者應真正懂得相關學術業務、把握教育的深層次規律,具備一定的業務管理資質與職業道德修養,杜絕“外行管內行”的怪象,創造健康的學術生態氛圍,杜絕利益相關者的自私自利行為,明確各級管理者的權責范圍[5],透明化、合理化評教制度與過程)。
二、軌道交通規劃與管理方向知識圖譜
高等學校培養人才的基本單位是專業,課程是專業及教研體系創建的基礎單元,課程設置、教學目標、教材選用、教學方法、教學模塊設計、研究思路、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等都必須依托于特定學科體系中的專業方向劃分及其學緣結構。根據本人多年在軌道交通領域的學習研究[6-11]與工作實踐經驗,總結出軌道交通規劃與管理方向的知識圖譜如表1-3所示。
三、基于OBE的軌道交通規劃與管理方向教研模式及其擴展性融合
(一)基于OBE的軌道交通規劃與管理方向教研模式
1998年我國政府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之一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進一步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質量,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OBE (Outcome 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導向) 是一種基于“學習結果”導向的工程教育模式[13],其特點為:
(1)重視定義畢業生素質。
(2)圍繞“預期學習結果”反向設計教學內容,開設針對性較強的專業課程。
(3)重視學生學習結果的評估工作。
本質上OBE 是一種以“預期學習結果”來驅動整個教育結構改革的模式,高校應主動適應學習者個性化發展和多樣化終身學習需求,不同等級類別的大學在不同階段往往可采取不同的發展導向模式:
就業為主導向模式
科研為主導向模式
就業與科研兼顧模式
在省屬應用基礎型地方高校向世界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邁進的過程中這三種模式都將是必然經歷,而最終目標的實現必須依賴于前文提到的辦學的“四個基因”。OBE理念中的 “成果”是學生學習成果的集合體,涵蓋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等不同模塊內容,并由學校預設的校級層面學習成果向課堂具體學習成果逐級向下設計產生[14]。以軌道交通規劃與管理方向為具體研究對象,基于OBE反向設計理念,首先應以交通行為學為基礎,關注并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15],以基于心理資本的大學專業課啟發式教學創意模式為藍本[16],融入教師個人的多年學習經驗與教訓,進而展開基于建構主義(即隨機通達教學,或謂之情境教學)的專業課啟發式教學組織與設計,結合專業方向特點合理化考核體系,探索畢業設計的教學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志趣,避免優生與差生間的嚴重兩極分化。
現代教育的信息化也為實現OBE理念創造了條件,如MOOCs等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國家精品課程的相關教學視頻及參考資料等豐富了教學內容;通過綜合利用互聯網+教育交流技術,如建立微博、微信、QQ等開展在線群組討論;借鑒美國華盛頓大學通過設置《Transportation Seminar》講解如何做研究[17]的做法,在國內教學實踐中可以考慮在線開設《軌道交通規劃與管理研討班》,為學生在課程學習和學術研究之間搭建一座橋梁;更深遠的構想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開發一套人工智能自適應在線教育方法與系統,借以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殊途同歸,這些教研模式的最終結果目的都是為國家及省級交通部門、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咨詢機構以及軌道交通規劃、設計和運營單位培養高層次專業人才,如技術科學家、崗位業務能手等。
(二)OBE與政產學研用理念的擴展性融合
實質上OBE理念與國內推行已久的“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理論間存在一種分解——綜合的關系,即OBE中的O(Outcome)是對“政產學研用”的概括,“政產學研用”是對OBE中的O(Outcome)的分解,兩者異曲同工,可以相互擴展融合。當前各高校既推崇OBE理念,也在力爭打造“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高端平臺[18]。結合大學的基本功能定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提出從以下幾方面將OBE理念與政產學研用理論在軌道交通規劃與管理專業方向建設中相互融合擴展:
(1)政——資政育人與課程思政,構建軌道交通行業人才素質需求模型,在講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從哲學層面、政治引領和品德塑造等角度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這是保證畢業生素質的必要條件。
(2)產、學、研——以校企聯合的形式,軌道交通企業在生產實踐中提出問題,高校以問題為導向設計專業方向重點教學內容,師生通過學習研究重構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3)用——更深層次校企聯合,以協同創新為路徑,通過技術轉移模式[19],如成果轉讓、產學研結合、自辦實體、委托開發等,將解決方案反饋應用于軌道交通企業生產實踐,以評估學生學習的結果,并打造高校科技創新活動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再到“產業化”的有效鏈條。
四、結束語
學生要通過實踐在研究中學習,培養創新能力,這是教育的深層次規律之一。基于OBE的軌道交通規劃與管理方向非行業特色高校教研體系的創建與實現,還有賴于創造盡可能多的實踐條件,如高校與軌道企業間以“政產學研用”為媒介的聯合,對應工作崗位與科研方向,高校自身謀劃建設軌道交通規劃設計實訓中心、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實訓中心等。2019年是全面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的攻堅之年,是教育部第五輪學科評估指標的截止之年。目前軌道交通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人才短缺的情況日益嚴重[20],亟待更多高校參與到軌道交通人才培養的行列中。遺憾的是,某些非軌道交通行業特色的交通院校雖在最新版培養方案中勉強增設了軌道交通規劃與管理方向模塊,但僅僅將其作為專業拓展選修課的一部分,并未予以足夠重視,未能充分抓住行業需求與學科發展的良機。海明威曾說“雞蛋從外部打破是食物,從內部打破是生命”;未來還有待于此類院校能夠自我革新,選聘有識之士為專業學術干部或學術帶頭人,提升對軌道交通行業的認知,創造條件,至少應將此類課程修訂為交通運輸類專業必修課,在授課師資力量的配置方面,應特別注意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以專業知識圖譜為依據處理好“講什么”與“怎樣講”的問題,進而逐步形成特色,培養出軌道交通規劃與管理方向的技術科學家、崗位業務能手等高層次專業人才,為回答“錢學森之問”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如此方有希望從省屬應用基礎型地方高校向世界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邁進堅實的一步。
參考文獻:
[1]趙昕,顧保南.2018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統計和分析[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9,22(1):1-6.
[2]張星臣,董俊,等.軌道交通行業特色大學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2015:23-26.
[3]張嘉敏.非行業特色高校城市軌道交通模塊課程設計要點[J].高等教育研究,2017,34(129):78-80.
[4]張嘉敏,李守軍.省屬地方高校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途徑研究——基于大部制一體化交通背景地方高校交通運輸類專業的視角[J].科教導刊,2014,10(210):1-3.
[5]李從浩.大學行政權力清單制度的幾個基本問題[J].高教探索, 2018(7):23-29.
[6]佟立本.鐵道概論(第6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2.
[7]胡思繼.運輸組織理論和方法的創新——情系鐵路運輸60年[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
[8]張星臣.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9]毛保華.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與設計(第2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10]李海鷹,張超.鐵路站場及樞紐[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
[11]張嘉敏.鐵路運營管理技術體系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12]王峰,劉仍奎.高速鐵路網格化管理理論與實現技術[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
[13]王莉,張惠茹,等.基OBE的智能運輸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J].物流科技,2017(11):150-153.
[14]申天恩,申麗然.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中的學習成果界定、測量與評估——美國的探索和實踐[J].高教探索,2018(12):49-55.
[15]邱麗.交通運輸專業《運籌學》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11(5):105-107.
[16]張嘉敏.基于心理資本的大學專業課啟發式教學研究[J].科教導刊,2015,6(232):33-53.
[17]安實,胡曉偉,王健.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生培養對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的借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20):88-90.
[18]寧濱.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彰顯一流學科特色[J].中國高等教育,2016(18):16-17.
[19]姜麗君,李敏.研究型大學科技成果的技術轉移模式探討[J].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1,35(3):167-171.
[20]韓寶明.我國城市軌道交通人才培訓體系建設的思考[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