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陳敏




摘? 要:文章通過問卷調研深入分析了高職、本科學段環境工程專業的職業崗位分布及職業生涯發展路徑、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專業課程設置、學生需求等,提出要加強學生對行業、專業和職業的認知,做好核心課程的有效銜接,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等評價指標融入到專業教學標準制訂中,為后續高本銜接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標準的研制奠定了重要基礎。
關鍵詞:高本銜接;環境工程;教學標準;供需調研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0-0051-03
Abstract: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of career positions and career development paths,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major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tudent needs, etc.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undergraduate section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It proposes to strengthen students' industry, profession and professional cognition, do a good job of the core curriculum, and integrate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innovation spirit,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to the formula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which lay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standards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s.
Keywords: high-profile connecti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aching standard; supply-demand research
引言
各職業院校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努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新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強與普通教育溝通,構建高本銜接體制,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立交橋”,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環境工程專業已于2016年被廣東省教育廳列為三二分段專升本應用型人才培養試點項目,而高職與本科學段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的有效銜接仍需進一步探索,一體化系統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理念還有待在人才培養各環節中進一步滲透和體現[1]。同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文件要求,教學標準研制需明確本科和高職高專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使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成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本文通過問卷調研大、中和小微型66家企業、高職和本科在校生和畢業生644人,深入分析了高職、本科學段環境工程專業的職業崗位分布及職業生涯發展路徑、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專業課程設置、學生需求等,為后續確定高本銜接分學段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進行高職本科協同育人一體化教學標準研制奠定了重要基礎。
一、調研概況
(一)調研背景
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為國家級“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專業、廣東省高職教育一類品牌專業,并被廣東省列為三二分段專升本應用型人才培養試點項目和優先發展的中高職銜接專業,貫穿中職——高職——本科培養模式。其中《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中高職銜接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研制》已于2015年由廣東省教育廳批準立項并順利結題。環境工程專業育人模式已經取得標志性成果。《“綠色引領 標準貫通 平臺支撐”的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育人模式創新與實踐》獲得2017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職業教育)一等獎,2018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學院環境工程專業團隊在人才培養、專業教學和教學標準制定等方面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些實踐經驗為高本銜接環境工程專業的供需調研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做法和數據參考。
(二)調研方法
為使調研工作有序、有效,項目組制定了詳實的供需調研方案,明確了調研目的、對象、內容、方法、要求和實施進度。調研方案中有調研具體工作安排表、調研行業企業名單、行業企業訪談提綱、高本學生調查問卷。特別是制定了詳細的調研具體工作安排表,明確了各項工作事項和工作內容、質量、時限、責任人等要素。調研方法采用《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中高職銜接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研制》的經驗方法,主要有文獻調研法、訪談法(座談法、頭腦風暴法)、問卷調查法、個案分析法、統計分析法、邏輯分析法等[2]。
(三)調研對象
行業企業調研樣本包括與專業相關的省市行業協會、與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相關的各類型企業等。問卷調研企業66家,輻射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以及粵東粵北地區范圍,涵蓋大、中和小微型企業;現場調研企業26家,其中大、中和小微型企業分別占23%、58%和19%。對高職和本科的在校生和畢業生進行調研,樣本總數644人。具體樣本分布見表1和表2。
二、調研分析
(一)職業崗位分布及職業生涯發展路徑分析
所述職業崗位情況主要包括企業崗位設置及崗位對知識、技能、職業能力的要求。調研工作需明確人才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要求,以及行業企業技術變化、運營方式變化、勞動組織方式變化對技術技能人才職業能力要求的變化趨勢。要調查清楚行業企業崗位設置及分布情況、職業崗位發展路徑等信息,最好能收集到企業崗位設置、管理、培訓的相關文件。通過行業企業個案的調查分析,根據專業相關性和適量性的原則,篩選出高職和本科畢業生面向的目標崗位[2](畢業3年左右的就業崗位),從而總結出高職和本科畢業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路徑。
通過對高職和本科階段的相關崗位職能、發展年限等進行歸類,制定環境工程技術專業高本畢業生職業生涯發展路徑表。根據調研情況統計,環境工程專業目前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崗位有環境工程施工管理技術員、環境工程設計員、環境監測技術員、環保設施運營管理技術員、環境工程業務員、環保運營操作員、環保設備維修維護技術員。高職和本科畢業生初始工作一般都是從技術崗位開始,高職畢業生工作起點較低,是從環保運營操作員、環境工程業務員或環保設備維修維護技術員開始職業生涯,目標崗位是環境工程設計員、環保技術員等。本科畢業生工作起點較高,目標崗位是助理工程師或監測工程師等技術崗位或行政助理、技術助理等管理崗位。總體來說,高職和本科畢業生的職業發展路徑差別不大,只是高職畢業生用的時間更長。
供需調研還需要對企業關注的員工技能素養等情況進行分析。以環境工程專業為例, 企業對員工的綜合素養要求如圖1所示,對本科畢業生在開拓創新能力、專業水平和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明顯比高職畢業生高,在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執行力等方面高職畢業生略顯優勢,這可能是由于目前本科畢業生工作崗位多為技術員和設計員崗位,高職畢業生多為操作員和業務員崗位。61%的高職生、40%的本科生認為學校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做得一般,因此高職和本科院校在綜合素質培養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
(二)高職、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分析
調研發現,培養目標上,本科定位是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高職定位是技術技能型人才。但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要求基本一致,最終的就業崗位交叉混淆。數據顯示約80%的高職和本科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與就業崗位只是一般了解,在學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建議方面,主要集中在實踐條件改善、增加實踐時間和就業崗位了解等三方面(如圖2所示)。因此,專業教學標準要滲透到教學和育人工作中。另外,高職和本科學段在課程體系設置、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改革等環節較少體現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和內容,因此,將實踐教學環節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做到有效的銜接,是高本銜接專業教學標準研制的重點。本科學段需注意與高職學段的區分,注重創意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3]。從而做到明確本科和高職高專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使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成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
(三)高職、本科院校的課程設置和學生需求分析
崗位職業能力到課程可以采用直接轉換、組合轉換、分解轉換、提煉轉換等轉換方式[4]。高職、本科學段主要專業課程相似度非常高,如何做到核心課程的有效銜接和非核心專業課程的不重復是重點。另外,調研數據顯示92%的高職學生畢業后愿意繼續升學,70%的高本銜接三二分段同學畢業后計劃考取碩士研究生(全日制或在職),學生繼續深造的積極性很高。如圖3所示,高職學生主要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課外活動來提升自己,而本科學生則主要是通過主動了解環保行業最新資訊和閱讀相關書籍、文獻等方面來提升自己,主觀能動性更高。高職和本科院校的創新創業氛圍不夠濃厚,積極參加創新創業比賽的人數很少。調研發現,大部分學生只是聽說過創新創業相關知識,一致認為高校有必要培養創新意識,特別是87%的學生認為高校很有必要培養同學的創新意識。有92%的同學表示對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很感興趣或比較有興趣,但只有10%的同學深入了解并參加過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這表明嚴重缺乏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宣傳和指導工作,創新創業的氛圍繼續加強。
另外,在高職和本科院校均存在以下現象:約50%的同學認為在學校學了很多,用得很少,與實際工作適應性差,不滿足;問卷主觀題顯示同學希望教師授課時從學生角度出發,注重激發學生興趣,多將案例融合到課程教學中,喜歡課堂交流討論,活躍的課堂氣氛。
三、結論
綜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結論:
1. 高職畢業生工作起點較低,但高職和本科畢業生的職業發展路徑差別不大。數據統計顯示約80%的高職和本科在校生對自己所學專業與就業崗位只是一般了解,因此專業教學標準內容要滲透到教學和育人工作中,加強學生對行業、專業和職業的認知。
2. 高職和本科學段原課程相似度非常高,重點是要根據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職業生涯發展路徑中崗位職業能力(工作任務)要求,做到核心課程的有效銜接和非核心專業課程的不重復。
3. 高職和本科生繼續深造的積極性很高,92%的同學表示對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很感興趣或比較有興趣,但只有10%的同學深入了解并參加過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創新創業氛圍不夠濃厚。因此,專業教學標準制訂要使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成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
參考文獻:
[1]閆娟.高本銜接視域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策略研究[J].職教論壇,2018(06):133-137.
[2]鐘真宜,夏志新,余小玉.環境工程技術專業中高職銜接專業建設供需調研報告[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9(01):55-61.
[3]忽杰.我國中-高-本銜接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68-70.
[4]段娜.中高本一體化皮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標準研制[J].教育現代化,2018,5(29):3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