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樹榮
教育信息化是當下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和傳統教育相比,信息化教育在傳播方式上更快捷,在知識涵蓋上更全面,在內容表現上更豐富,并且具有不受限于地理位置的優秀特點,為信息化教育的普及提供了巨大的優勢,因此研究教育和信息化的融合,是進行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筆者就教育信息化環境下語文教學的實現問題進行探討。
一、促進小學語文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研究
語文不僅是一門學習語言的工具性學科,更是陶冶個人內心的一種藝術。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無論是作為學習工具還是作為文化藝術,語文的重要性都是無可取代的。小學這一階段的語文學習進度,對于學生的一生都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注重小學語文的教育質量,是小學教育的工作核心之一。
從學習興趣的培養方面來看,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培養學習興趣,可很好地激發學生對于文化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只能以課本為主,缺乏動態的學習資料,很容易讓小學生喪失學習興趣。但是現代信息化教學加多媒體的教學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豐富的知識收集加上動態演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了明顯的提升。所以從時代發展趨勢來看,信息化教學無論是在傳播方式上還是學生的接受度上都占有顯著的優勢,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融入信息化教學,是時代的必然選擇。
二、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1.轉變教學思路,做好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角色轉變
在現代課程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對教師做出的新型定位是學生的成長伙伴而非傳統的嚴師角色。通過教育信息化建設,教師不再是傳統教學模式下唯一的教學資源來源,隨著信息網絡的覆蓋,學生可以接觸到更豐富、更精彩的教學資源。因而,小學教師的作用就是作為甄選人員,為學生做好精神食糧的把關,這就是新環境下教師的教學定位。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率先對課堂知識的相關內容進行收集整理,然后篩選優質的教學資源進行備課,將其制作裁剪為課堂可用的展示資料,然后制定完善的學習計劃,從而實現信息化教育下的語文教學。如今,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廣,更多的教育交流平臺已經出現,小學語文教師可著重通過平臺和其他的教師進行優質教學資源交流,這可大大提升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質量。
2.注重信息豐富性建設,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語文是一門充滿感情的藝術課程,其包含的感情正是為學生塑造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比如,對于人物感情的描寫,會讓學生學會更加重情重義;對于環境的描寫,會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而對于歷史事件和未來理念的展望,會讓學生學會感恩,從而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而這一切的實現都要通過教學中感情的塑造來完成。但是傳統的教學中單調的文字和固定的幾張插圖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教育的豐富性,注重感情教學,實現學生的全面培養是一個重要的教育方向。
在教學實例上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為例,它講述的是周恩來在孩童時見到中國人被欺負后大有感觸,從而堅定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人生目標。在信息化的教學下,應當從由傳統的字詞到全文的課程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深入理解其內在的思想,比如以視頻的方式為學生演示當時的中國環境和當時中國人的地位,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視覺感受到那種不平等,從而深入理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最后實現對學生愛國精神的培養,這些遠比簡單的字詞教學更加重要。
3.注重信息化教學下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隨著信息化教學的推進,在未來的教學中,“課堂”的形式將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教師不再作為學生學習的監督者,所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十分重要。小學語文教學正是一個重要途徑,這從當下信息化的“微課”對于自學的要求就可見一斑。
在信息化教學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營造教學氛圍和構建學生之間的學習平臺,比如制定學生的自學進度評比表,并且將表格設置為所有同學可見的方式,從而激發學生之間的學習競爭力。另外在面向學生的學習交流平臺上,積極鼓勵學生的學習行為,教師要及時在平臺上為學生解惑,同時鼓勵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包括知識和經驗的交流,從而全面實現學生自學積極性和自學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