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麒
摘? 要:高等教育學從上個世紀獲取二級學科建制后,便將構建獨立學科為宗旨。因而,學術界多以高等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方式等為基礎進行探究,盡管有所建樹,有效處理了高等教育學轉換成獨立學科相關理論、實踐問題,卻依舊未能規避高等教育學“有名無實”的現象。對此,文章期望由學科文化這一層面入手予以探討。
關鍵詞:高等教育學;學科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0-0194-03
Abstract: After acquiring the second-level discipline system in the last century, higher education will aim to build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Therefore, the academic community mostly explores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objects and methods of higher education. Although it has made achievements and effectively dealt with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to independent subjects, it still failed to evade higher education. The phenomenon of being nameless.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expects to start from the level of discipline culture.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subject culture; connotation
前言
高等教育研究中理論、實踐不符是促使高等教育學應用性難以充分體現的主因。通常情形下,學界人士把原因集中于理論研究,未注重實踐需要,實證研究匱乏,理論研究效果不佳,對高等教育學學科發展極為不利。因而,有必要從學科文化這一維度入手,對高等教育學學科發展予以探究。基于此,本文對高等教育學學科文化的內涵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等教育學學科文化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一、高等教育學學科文化的研究價值
對高等教育學學科文化加以研究具有如下價值:
(一)契合高等教育學學科內涵建設需要
就高等教育學數十年的學科建設而言,學科文化未獲取相應關注,直至近段時間方被學術界所重視,且實施了前瞻性研究。
學科文化可視為高等教育學學科內涵發展的實際需要。任意學科均具備獨有的學科文化,是學科成熟的關鍵標志。早在上個世紀末期,其便已步入穩步發展階段,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開始從外部學科建制面向內涵發展,學科文化變為該學科內涵建設的要點。
學科內涵建設意在強化學科理論的解釋力與應用性,學科文化擁有的學科語言、范式與價值等可謂是學科內涵的核心成分,學科語言可視為學科內涵建設的前提,高等教育學只有具備學科語言方能產生學科概念,并逐步演變成為學科理論,產生高等教育學學科理論體系。然而,因高等教育學學科語言體系中學科語言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而對學科內涵的建設產生了相應阻擾,基本語言名詞“高等教育”等匱乏公認的解釋。而學科文化建設能對學科內涵建設在學科語言、情感等層面的缺陷予以填補,強化學科共同體的學科情感與自信。
(二)契合高等教育學跨學科研究需要
將高等教育視為目標對象的高等教育學,跨學科研究已演變為主流范式。因高等教育本就屬于繁雜的系統,身處在社會這一更繁雜的系統當中,想要全面、合理解讀高等教育現象與相關問題,僅經由其自身之力無法達成目標。故而,高等教育研究中不但要對較多學科加以研究,還應跨學科研究。盡管多學科研究對高等教育研究范疇有所拓張,填充了研究成果,然而其具有照搬其他學科理論與方法的情況,沒有證明其他學科理論、方法能否處理高等教育問題,更甚者部分多學科研究依舊為單一學科的研究。如此也就使得未有效整合思維的多學科研究,其成果歸屬備受爭論。但跨學科研究正好能處理上述問題,契合現代科學高度分化和綜合的形勢,基于現代知識生產模式的變化,跨學科研究變為高等教育研究的主流范式,這也就導致其他學科的學科文化會滲透至高等教育領域,但各大學科文化相差甚大,會出現沖突,對高等教育學學科發展極為不利。對此,高等教育學學科文化需擁有一定的容納性、和諧性等,以適應高等教育學跨學科研究的需要。
(三)解決高等教育學學科危機的需要
“雙一流”建設的大力推行,某些高校集攏資源發展主流學科,對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撤銷與合并,使其生存備受影響。究其根本,高等教育學學科危機成因如下:一是學科理論和實踐不符,高等教育學未展現其功能價值,具有高等教育學沒有作用的情況;二是高等教育學獨立學科的身份沒有被高等教育管理者重視與認可。
學科文化可視為高等教育學學科獨立的實際需要。當前,部分學者表示應把高等教育學從二級學科轉換為一級學科,把其從教育學的整體中抽離,和教育學有效分割。但實質上,其可否轉換成一級學科主要被其應用性可否獲取學術界、社會的認可所決定。其本屬于外生型學科,并非為教育學自然催生的結果,主要是以社會需要為基礎構建所得,因而其社會價值、作用對其學科身份、地位具備直觀影響。伴隨國家對學科專業領域的不斷調整、改革,高等教育學將喪失招生的資格,使其從獨立的學科建制退化為多學科研究領域。盡管國外把高等教育研究看做多學科研究領域,具有不菲成績,但我國卻因自身學術體制、環境影響而無法取得較好效果,長此以往將帶來較大危機,因而需從學科文化入手,對高等教育學學科文化加以研究,從而解決危機。
二、高等教育學學科文化的內涵分析
高等教育學學科文化的內涵實質上表示其構成要素。不管是文化抑或者學科文化,均非自主生成,均屬于人為創造。以人類生產活動三大基本要素為基礎,對高等教育學學科文化內涵的理解如下:
(一)學科共同體為其生產主體
學科共同體等同于社會團體組織,具有組織責任人與核心力量。就高等教育學來看,國內高等教育學會引領下的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其成員即高等教育學學科共同體,而學科共同體即該學科文化的生產主體,可從如下層面表明:
首先,學科共同體屬于高等教育學學科知識的構建主體。學科知識表示對高等教育現象與其根本性質的規律認知,要明確學科知識便應充分展現學科共同體的積極性,發掘其求知欲,方可具有有效、科學的學科知識。
其次,學科共同體為高等教育學學科價值的構建主體。學科價值具有內部學術、外部社會價值兩種,前者即高等教育學對高等教育具有的功能效用;后者即其對社會的功能效用。學科可謂是學科共同體存在的關鍵,匱乏學科價值或其難以發揮作用,則學科共同體價值便無法被學術界與社會認同,可見高等教育學學科價值即學科共同體的奮斗目標。
最后,學科共同體即其學科范式的構建主體。學科范式不但是具體的研究思路,給其研究予以支撐,還是認識論,對學科共同體思考問題的邏輯思維形式進行了明確界定。學科范式的生成是以學科共同體處理問題的過程為基礎,多次實踐、概括所得的處理問題的對策與建議。高等教育學學科知識、價值、范式均集于學科共同體一身,其研究水平對學科知識的構建、價值的達成與范式生成具備決定性作用。
(二)學科知識是其核心內涵
各學科所屬知識體系具有較大差異,各學科知識體系間具有差異化知識結構。知名學者托尼·比徹由軟、硬科學的對立獲知知識強制性與關聯性結構概念:強制性結構表示邏輯性強的相關論點,如同拼圖,所有新的學術發現均能與圖畫有效融合;關聯性結構即各大論點匱乏較強的關聯性與整體發展架構。以上述概念為基礎,可見高等教育學學科知識為關聯性結構,由于其學科知識體系匱乏邏輯起點與嚴謹的發展脈絡,知識關聯性不高,這是因其匱乏特有的研究對象所致。實質上,對特有研究對象根本性質與規律的認識便為學科知識發展的基點,但學科共同體有關高等教育學的研究對象還未產生統一認識,各學者均假設了不一樣的研究對象,譬如高等教育、高深學問等。
(三)學科范式為其生成渠道
學科范式在學科共同體、學科知識中具有樞紐功能,兩端分別與學科共同體、學科知識連接。學科共同體學借助學科范式處理問題,處理問題期間生成新學科知識,豐富學科文化并推動其發展。同時,學科范式對學科研究存在規約性,范式和學科共同體屬于相輔相成的關系,且還是學科知識發展的基礎。學科范式、共同體、知識活動生成學科文化。因高等教育學學科邊界籠統不清,研究問題較為繁雜,因而人文學科的各大研究范式均被用于高等教育研究。人文學科研究范式詳見表1。
各研究范式下囊括多個詳細的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學這一新興社會科學,其研究方法存在顯著的學科寄生特征。現階段,高等教育學需應對新的困境與挑戰,在國家“雙一流”建設大力實施時,某些高校對教育學院進行了撤并,高等教育學流離失所,出現新危機,其可否脫離當前的困境主要通過其內涵建設所決定,其間最關鍵的一點便為學科文化建設。就學科范式而言,可視為學科文化的生成渠道,對學科文化建設質量、效果具備直觀影響,事關高等教育學發展。
三、高等教育學學科文化建設的策略
(一)大力實施學科制度文化建設
首先,對學科共同體學術行為準則予以界定。該準則即學科共同體在科學研究中依照統一的科學精神、行為操守,基于人為建構與自發生成而構建產生的學術標準與規范,不但能對學科新人予以規訓,還能確保學術研究工作嚴格依據規范開展;其次,對學科規訓制度予以健全。學科共同體的學術行為準則無法強制性管理學者的不當學術行為,需借助學科規訓制度達成目的。就學科文化建設來講,學科規訓制度即對學科新人予以規訓的制度,囊括新人準入要求、培育方案、學術評估制度等。經由該制度的推行與落實,能讓學科新人具有較好學術素養。就高等教育學學科制度文化而言,主要由規訓制度與學術行為準則構建所得,規訓制度可視為學科制度文化的主體,學術行為準則即其內涵,兩者雙向互動,且學科規訓能支撐學科共同體學術行為,反之能對學科規訓予以變革、創新。
(二)強化學科組織文化建設
第一,對高等教育學學科價值、內涵予以明確,對學科共同體的使命感加以提升。國內高等教育學的形成有賴于高等教育發展實際需要,在匱乏學科知識體系與理論基礎時,獲取學科建制并非學科內部發展所得,因而高等教育學屬于應用性學科,但這并不表示高等教育研究需一直縈繞政府政策文本或科研主題,契合政府與社會實際需要僅為高等教育研究的要點之一,其關鍵即“只有為革新人類高等教育實踐創造價值,方被學術界與社會認可、支持,變為真正的學科”。現階段,國內高等教育事業正由大眾化時期轉換成普及化時期,面向高等教育強國發展,因而其應用價值需從給國內高等教育變革出具知識、理論等層面體現。
第二,對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方向予以明確。學科建設時,需把構建獨立的高等教育學當做學科建設目標,某些學者表示需把高等教育學視為一級學科目標;學科建設方式上,應理論結合實踐,先經由學科基礎理論的研究構建學科知識體系,而后基于實際問題深入探究,充分發揮學科的應用性與社會價值。
第三,對學科共同體的學科歸屬感予以強化。學科歸屬感即學科共同體對學科認可的情感,其是學科共同體發展與學術交流的前提,僅有具備較強的歸屬感方能確保學科共同體構建產生凝聚力較強的學術組織。
(三)建設高等教育學學科話語體系
高等教育學學科共同體應基于傳承自身學科話語,依照發展需要,對學科話語加以創新,并構建產生高等教育學學科話語體系。同時,因學科話語出自學科實踐活動,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生成,學科實踐活動為學科話語流變的要點。伴同高等教育從社會邊緣面向中心處發展,其已然變為社會發展的核心產業,特別是新經濟時代高等教育愈加重要,這也就促使高等教育學應為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予以支撐,展現其功能價值。
(四)堅持高等教育學獨立學科的信念
對高等教育學獨立學科這一信念予以堅持,并非是說把這一信念強制性灌輸給所有學科共同體,具體表示基于高等教育學獨立理論與實踐,對其的獨立予以論證。于理論層面而言,高等教育學具備獨有的學術范圍與研究對象、組織機構等,且其囊括健全的人才培育機制。雖然高等教育學位于學科知識體系與原創理論方面具有不足,對其獨立學科的身份構成了干擾,然而并不能以點概面全盤否定其獨立學科的身份;從實踐層面而言,高等教育的改革需高等教育學予以支持,盡管外界對其學科價值心存疑慮,然而究其根本并非高等教育學自身原因,二是新興學科不斷成熟中難以規避的現象。因而,需對高等教育學獨立學科這一信念予以堅持,為高等教育研究奠定堅實的基底。
四、結束語
概括而言,本文從高等教育學學科文化研究的功能價值入手,對高等教育學科文化的內涵進行了分析,并出具了高等教育學學科文化建設的對策與建議,望以此為高等教育學學科的發展予以借鑒。
參考文獻:
[1]廖興燦.對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若干理論思考[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05):61-62.
[2]陳興德.高等教育學的“學科”“領域”之爭——基于知識社會學視角的考察[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09):46-54.
[3]劉強.復雜性思維視域下高等教育多學科研究方法論的省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04):103-110.
[4]李俊義.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之困惑及其破解[J].現代教育管理,2018(05):8-12.
[5]葉桂倉.制度性危機: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危機新趨向[J].江蘇高教,2018(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