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芳
【摘要】伴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學校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而在新時期背景下,德育教育也發展成為小學教育階段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同時也是順應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需求的重大舉措。基于此,本文從學校、學生及社會幾方面因素,探討了有效落實小學德育的幾點措施,以期為教學工作者帶來幫助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學方案
在新時期,強化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是全面貫徹素質教育觀的重要基礎,也是深入落實新課程改革的重大舉措。加強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有助于規范小學生的各項行為,端正他們的生活態度和學習態度,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推動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為了切實完成這項教學任務,需充分發揮學校德育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加強對德育教育陣地的建設力度,并且充分意識到學生的主體作用,大力開展多項德育實踐活動,從而促進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全面實現和改進。本文對新時期小學德育教育的教學方案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一、充分發揮學校德育的主陣地作用
在采用德育教育感化學生對社會及人生的思想認識時,學校承擔著德育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因此,為了加強對德育教育陣地的建設,需全面完成和改善以下幾方面內容。
1.充分利用相關學科展開德育教育
在小學階段大都會采用《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等教學來展開德育教學計劃。因此,德育教學工作者需根據課本教材以及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規律的開展針對性較強的德育教學工作,全面整合教材內容,使其更加富有生動性、形象性、說服性,易于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基于此,教師也可以充分運用與自己的見識感悟相關、或者與學生自身生活相關的實例來補充和完善教材內容,從而確保小學德育教學工作落到實處。
2.利用少先隊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少先隊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生組織,也是學校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它的積極性,借助少先隊組織來大力開展與德育教育相關的活動。例如,在小學生自己的節日“六一兒童節”當天,可以開展各項具有深刻意義的活動,如組織“外出郊游”“一日小交警”“看望留守老人”等,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還可以通過“一起手拉手”活動,來不斷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榮辱意識、團結協作意識等,引導他們在家里完成“我為媽媽洗洗腳”“我當值日生”等教學任務,從而讓他們感受到母愛的偉大以及父母的艱辛和勞苦;此外,還可以在各種節日到來之前,組織開展班會或者完成板報任務,來向學生落實相關的德育教育。例如,在“七一建黨節”當天,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唱紅歌”“宣傳黨章思想”“感受入黨宣誓”等活動,從而加深他們對黨建工作的認識和理解,強化對他們愛黨愛國愛人民的德育教育,在“勞動節”期間,可以進行“我為大自然增添一抹綠”“清潔五一”等活動,加強對他們熱愛勞動、樂于奉獻的德育教育。
3.開展相關的主題班會或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
在小學德育教學工作中,可以采用班會或者隊會來開展德育教學活動,例如,以班為單位或者以小隊為單位來學習《學校規章制度》《小學生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等規章內容,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法律法規以及道德規范等意識,促使他們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和品質,最終形成一個具有積極向上班風的班集體。此外,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完善他們的人格修養,可以通過紅領巾廣播站、國旗下交流等活動,來積極宣傳各種好人好事,從而激發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人格。
4.依靠家庭教育,深入貫徹思想道德教育
在學生的德育教育過程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相互促進、相互影響。依據相關的教育學知識及心理學知識可知,學生各項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家庭教育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即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道德意識及思想品質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因為,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里,家長對學生的教育形式決定了他們以后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前景。因此,為了充分完成小學階段的德育教學任務,教師需借助學生家庭教育,通過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家訪、開展家長會等形式,及時與家長交流和傳達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狀況,并且從家長那里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給予家長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從而全面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促使學生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共同幫助下,更好的生活、學習和發展。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共同作用下,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和感悟新時期的道德規范和標準,并且形成自我德育教育的能力。小學生作為學校德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對象,有助于切實落實學校的德育教學計劃。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教學工作者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并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和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例如,首先可以通過講述歷史上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偉人事跡,來加強學生對德育教育的正確理解,并且引導學生通過對自我的正確剖析和評價,認識到增強自身道德素養的重要意義;其次,可以讓學生深入實踐活動中,加深他們對德育教育觀的正確認知,如通過“獻愛心”活動,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社會的生存現狀,從而在感受他人不平命運的同時,更好地珍惜生活、把握當下,增強自身的愛心和同情心。最后,在相關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己的所感所悟,以及對德育教育價值的正確理解,這種將學生作為主體地位的教學活動,可以充分激發他們的自主學習和探索意識,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讓他們學會明辨是非、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理念。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
為了有效落實小學德育教學工作,充分發揮社會教育在德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教學工作者需加大對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確保德育教育的時效性和廣泛性。因此,可以通過開展和組織一些與德育教育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需鼓勵學生積極融入社會中,為他們提供與社會親密接觸的機會,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來進一步增強德育工作的效率,并且將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的表現,來作為評定學生綜合學習情況的標準。例如,開展“學雷鋒日”,讓學生深入貧困鄉村進行義務勞動和支教活動,幫助農民去田間勞作,為條件簡陋的學區貢獻圖書、書包等學習工具,從而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和觀察中,了解貧困鄉村的生活情況,激發他們珍惜生活、堅定學習的信念;開展“醫院一日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進入醫院學習必要的急救知識,從而讓學生學會利用所學知識更好的自救或者救助他人,為和諧社會主義的構建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結語
總之,小學階段是全面開展和加強德育教育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積極的道德觀念的重要階段。因此,學校在這個時期來強化德育教學活動,有助于端正學生的思想態度,利用傳統的優良作風和正確思想來約束學生的行為,從而不斷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促進他們更好地發展,為國家的富強以及祖國的繁榮作出卓越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方艷.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6(6):76.
[2]莫凱.新時期下的德育教育有效模式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7(9):65.
[3]何東波.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J].教育現代化-知網,2017(2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