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慶
【摘要】在學校工作中,班主任的工作繁重、學生難管理、來自各方的壓力很大。其實,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如果處理得好,當班主任一樣幸福、快樂。想做個“懶”班主任,要先付出愛,老師愛學生,學生才會愛老師,進而聽從老師的教導;想做個“懶”班主任,得與學生“潮”起來;想做個“懶”班主任,得家校合作;想做個“懶”班主任,得放手讓學生自我管理。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愛;自我管理
在我們當班主任的圈子里,班主任經常抱怨:“起得比公雞早,干的比驢還累……”前幾年,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對我國12個省(直轄市)23個縣(市)的246所學校的老師進行問卷調查,此次進行的問卷調查共調查了7463名教師(其中班主任3032名),73.41%的班主任反映工作壓力大,不愿當班主任。筆者認為,在繁瑣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若能有意識地做個“懶”班主任,定能釋放班主任的工作壓力,享受當班主任的幸福。
一、想“懶”先付出愛
學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學生如“初戀”。一名會適時“偷懶”的班主任,他一定富有愛心。善于讓愛感化每一位學生,就能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信賴感,從感情上心甘情愿地接受和服從班主任的領導。2018年春,筆者帶的班里有一名叫小松的孤兒,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十分窮。他成績差,喜歡和老師對著干……集中了所有后進生的缺點。
一個寒冷的上午,他沒精打采地伏在桌子上,臉色發白。筆者跑到小松跟前,問:“小松,你怎么了?”“老師,我發燒了。”筆者焦急地對小松說:“你發燒,我得立刻送你去醫院。”
“不,我家里窮,不去看病......”小松支支吾吾地說。筆者說:“醫藥費的事你放心,我幫你付。”筆者把他送到醫院后,醫生說幸好送得及時,要不就麻煩了。病好后,小松的爺爺到學校,把滿滿的一籃雞蛋放在筆者的辦公室里。“老人家,您這是......”“老師,您收下,收下。謝謝你的恩德!”筆者望著小松爺爺那熱切期望的雙眼,那刻,苦澀的液體無聲地滑過臉頰。筆者摸著小松的頭說:“答應爺爺,改掉壞習慣,努力學習,好不好?”“好!”經過半個學期的轉化小松變得愛學習、尊敬老師、團結同學了。
愛是雙向的。班主任愛學生,學生自然也會愛班主任,聽從班主任的教導。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愛護學生。”班上的后進生少了,當起班主任來自然輕松了,班主任就可以偷“懶”了。
二、想“懶”,得與學生“潮”起來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陶行知說:“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為人所化。教育總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要想當好一位班主任,就得融入學生的世界。要做好學生工作,一定要把自己也看作一位學生。學生喜歡聽周杰倫的歌曲,自己也要學會欣賞,從中找到教育學生的契機;要與時俱進,現在我們的生活已步入“互聯網+”的時代,學生寫微博、玩微信、上QQ,我們作為班主任也要跟著學生“潮”起來。如,2017年秋,筆者接手新的班級時,在班會上筆者和學生們共同決定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同時,筆者在班上“約法三章”:規定什么時間用手機,怎樣合理利用手機,不能讓手機成為玩具影響學習。以前,筆者每周讓學生用筆記本寫生活感悟的,現在全都改為發微信或寫QQ空間了。如果發現學生出現問題,筆者就會留言一句:“童鞋,最近上課有沒有溜號?”這一短短的留言比以前面談批評管用多了。
為此,作為一名班主任,只有與學生打成一片,取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就這樣,班主任就可以“懶”起來了。
三、 想“懶”,得家校合作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班主任不是保姆,他是班里首席引領者,建設班級不能僅靠班主任一個人的力量。班主任要巧借家校合作的力量,贏得家長的信任,取得家長的配合,讓家長樂意參與班級管理,為班級服務。這樣班主任就可以偷“懶”了。
例如,去年,筆者接手的五(6)班里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打架天王”小銘,學習成績差,老師對他搖頭,同學對他“望而生畏”。為了更加有效地教育轉化小銘,開學第一周,筆者就到小銘家進行家訪。在生態種養園里,筆者和小銘的父母圍坐在一起,開始了我們的談話。筆者指著山坡上一百多頭他們家精心喂養的黃牛,對小銘的媽媽說:“阿姨,這些黃牛能賣好價錢吧?你的兒子我很喜歡,我今天來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家校配合把小銘教育得更好,就像你家養的黃牛一樣會更值錢,小銘將來會成為對家庭對社會更加有用的人。”小銘的媽媽聽懂了我的言外之意,笑了。筆者指著身旁的大片果樹對小銘說:“這片果樹享受的陽光、空氣、水分和肥料是一樣的,但有的果樹碩果累累,但有的卻顆粒無收呢?”小銘一臉茫然,筆者告訴他:“這取決于果樹的自我因素。你的成長也一樣,父母老師的教育只起輔助作用,最關鍵是要靠你自己。”此后,筆者經常與其家長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共同研究轉化小銘的方法。漸漸地,小銘變得守紀律、愛學習了。
巧借家長之力,調動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管理中去,這樣班主任也成為一個高效率的“懶”班主任。
四、想“懶”就得“放”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在班主任工作中,“該放手時就放手。”
2014年秋,筆者擔任六(6)班的班主任,這個班是學生中傳言“垃圾班”,班上可謂“人才濟濟”,有寫情書的,有飛檐走壁的“梁上君子”……在開學第一天,筆者與學生們一起制定班級制度。筆者主動把制定班級制度的權利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商量,自主制定。針對每個學生各自的特點,委以重任,全員參與管理,讓每個孩子有事可做。同時,筆者著力培養班干部,在班級管理方面,放手讓班干部去做:通過半個學期的引導,班級基本能實現自我管理了,良好的班風也自然形成了,學生們變得愛學習了,違反紀律的現象也逐步減少了。在運動會、學校統考、文明班評比中,筆者帶的六(6)班捷報頻傳。
“懶”班主任,其實一點也不懶,它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勤于思考、精心設計、幕后指揮、把學生推向班級管理的舞臺,鍛煉他們的管理能力,讓他們真正成為班集體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鄭學志.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2).
[2]宋運來.班主任“偷懶”藝術[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1).
[3]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漓江出版社,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