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以文
摘要:語文教師肩扛育人重任,需要引導學生合理表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將具體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路徑,以期為有識之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表達能力
一、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表達能力培養的不足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素質發展,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表達能力是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協調學生的人際關系,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當前部分教師在表達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不足,阻礙了學生前行的步伐:首先,許多教師并未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表達機會。部分教師堅持成績導向,將中考作為教學的終點,更加重視語文基礎知識訓練。在課堂上,教師為學生講解了類型題的解析方法,完全按照中考答題套路開展教學,導致課堂內容枯燥,學生興致不足。其次,許多學生陷入了認知誤區,無法將語文知識投入表達應用之中。由于認知不足,學生并沒有積極參與到表達訓練之中,汲取口語表達教學的養分。
二、初中語文教學表達能力培養的合理化路徑
(一)引導學生表達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擔任著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需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攻克學習障礙。當前初中學生表達能力不足,在課堂上羞于回答問題,逐漸形成了語言表達障礙。教師應該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尋找學生的話題興趣點,使學生談論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逐步增強學生的表達自信。在學生表達心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與其真誠交流,獲知學生的真實想法,收獲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在講《三峽》這一課時,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心中的美景是怎樣的?自己曾經在旅游途中看見過什么樣的景色?在觀賞美景時有著怎樣的情感體驗?問題引導可以啟發學生自主思考,使學生深入把握現實生活與語文學科的關系,嘗試在生活之中發現語文知識、學習語文知識。
(二)強化口語訓練
口語訓練應該具有日常化特征,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開展多樣化的口語訓練活動,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性。為了使口語訓練有的放矢,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增強教學趣味。比如,教師在講《桃花源記》時,可以為學生布置口語訓練任務,以“我心中的桃花源”為演講題目,鼓勵學生談談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在學生演講過程中,教師要對其進行有效指導:一方面,教師需要深化學生的演講主旨。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傳授給學生必要的演講技巧,如斷句技巧、節奏技巧等。
(三)促進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也是表達能力培養的熏要路徑,語文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的機會,引導學生小組完成學習任務,協調同學之間的關系,增進同學之間的情誼。比如,教師在講《背影》這一課時,可以設置合作探究題目:文中的父親形象是怎樣的?作者為什么要選取“父親買橘子”這一事件來寫?父愛具有怎樣的特點?在明確題目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通力完成探究任務。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各抒己見,碰撞智慧成果。在小組結束后,教師要挑選其中的一位學生匯報討論成果,檢驗表達訓練的實際效果。
綜上所述,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面臨新變,教師需要創新語文教學方法,更新語文教學理念。部分教師堅持以中考為導向,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阻礙了育人目標的實現。為了踐行素質教育,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學生成才奠定堅實基礎。表達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挖掘學生的興趣點,強化日常口語訓練,并促進學生小組合作。
(責編 楊菲)
參考文獻:
[1]於蘭.在閱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升學生感悟能力的研究[J].教育觀察,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