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具有很好的應用效果。多媒體技術具有集圖片、音頻、視頻、文字為一體的功能,可以將枯燥乏味的教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從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課堂;優化措施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也開始進行改革,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極大的豐富了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提升了教學質量。本文針對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有效的借鑒。
一、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只有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會集中精力進行學習,因此小學語文課中,老師應該運用各種方式激發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從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小學語文課中,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小學生設置問題情景,通過提問題的方式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跟隨老師的思路來進行學習,充分調動小學生對知識的渴望程度,讓小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之中,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學習。
例如老師讓學生閱讀關于動物的一篇文章時,老師就可以先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段動物視頻,然后向學生提出疑問,在這段視頻中總共有多少不同種類的動物,每種動物是什么,用英文怎么說,用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用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就會帶著問題去進行閱讀,為了解答這些問題,學生就會集中精力的進行閱讀,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小學生完成閱讀后,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不同動物的畫片,讓小學生用語文將這些動物說出來,并針對文章中的內容向小學生進行提問。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小學生創建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
多媒體技術具備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為一體的功能,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時,如果只是文字閱讀,時間長了,小學生就會失去閱讀興趣,并且單一的文字會讓小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無法激起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小學生由于年齡小,還無法從文本閱讀中去自己創造情景,體會文章所描寫的內容,因此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閱讀內容的基礎上為在課學生創建具體的教學情景,通過這樣的方式小學生可以很快的對閱讀內容進行了解,并且通過具體的情景,對文章中所描寫的內容進行回憶,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小學生在對《鋤禾》文章進行閱讀時,老師就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制作一個小的動畫視頻,將文章中出現的畫面以及對話都融入到視頻之中,讓學生從視頻中對語文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了解,這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就可以自動的帶入這些畫面,從而對文章內容進行更好的了解。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
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枯燥乏味的文字內容,運用圖片、動畫等方式來展現出來,將閱讀材料中的內容用圖片或者動畫的形式來展現出來,帶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但是運用這種方法就會導致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圖頻資料的觀賞之中,從而在也讀的過程中不能對文章進行思考,無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就無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因此在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時候,老師應該采取正確的應用方法,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單詞,詞匯的教學,可以制作PPT課件,應用圖文的方式將單詞的寫法、讀音以及意思體現出來,讓學生對單詞進行了解,提高學生的記憶力。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小學生養成自動閱讀的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十分重要的,這時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符合其學習要求的閱讀資源,從而對學生展開閱讀訓練,使小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老師可以根據每個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以及愛好為每個小學生制定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方案,并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為小學生推薦閱讀材料,通過小學生喜歡的題材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閱讀水平,小學生語文閱讀水平不斷提高,就能夠閱讀更多的語文文章,同時也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自信心,讓小學生喜歡上閱讀,從閱讀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會有自己的喜好和了解,有時候還會有感而發,因此老師就可以很好的利用這一點,通過尋找閱讀空白點,而搭建小學生的讀寫平臺,讓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寫作練習。
例如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于閱讀內容肯定有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老師就可以將學生將自己認為好的句子和段落記下來,并寫出為什么認為這個句子或者這段話寫的好,學生就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寫下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小學生慢慢養成抒發情感、善于表達的能力,從而不斷的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句子抄錄下來,并隨時進行誦讀,時間長了之后,當小學生再寫相關的內容時就不會覺得心中無物,無法下筆了。在剛開始的練習的時候,小學生可能無法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寫的文字也存在著詞不達意、語句不通的問題,但是至少表示學生在思考,已經學會表達,時間長了之后,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為了更好的提高小學生的讀寫能力,語文老師可以讓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章進行縮寫和擴展練習,充分發揮小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例如小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文章中出現省略號,這時老師就可以讓小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能力,結合文章前后內容的意識,以及文章的整體語境、背景等,對省略號想要表達的內容進行猜想,并大膽的表達出來,對于小學生表達的內容,沒有對錯之分,小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對文章的了解表達不同立場的想法,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也能夠加深小學生對閱讀內容的了解,不斷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小學生養成閱讀中進行思考的習慣。
五、采用合適的閱讀方式,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思維
小學生閱讀的方式有很多,有大致略讀、細心品讀和選重點閱讀等方式。如果看到一篇文章寫得比較粗糙,就可以用瀏覽的方式進行閱讀,只需要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可以了,如果是一篇十分精致的文章,則可以進行細細的品讀,尤其是對里面的一些優美句子、段落進行賞析、反復閱讀,細細品味,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感受以及文章的布局構思。通過不同的閱讀方式,小學生可以從閱讀中獲得更多的有關寫作方面的知識,例如文章布局,修辭手法等,這樣小學生在以后的寫作中就可以游刃有余的進行寫作,同時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老師讓小學生寫有關文具盒的作文時,小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閱讀過的相似的文章來獲取寫作靈感,先從文章布局上進行著手,先寫文具盒的外觀,例如長寬高、雙層還是單層,什么顏色、什么材質等。然后再對文具盒進行具體描寫,例如文具盒的表面都有什么和面,文具盒內部的構造是什么樣子的,然后再對文具盒進行感情上的連接,例如文具盒是怎么得來的,對自己有哪些幫助等等,這樣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就不會苦于心中無物,或者不知道如何描寫而擔憂。小學讀寫結合教學中,不僅需要重視小學生的閱讀數量,還需要重視小學生的閱讀質量,老師帶領小學生進行閱讀,需要著重培養小學生了解文章中心思想、寫作意圖以及文章寫作結構等知識,還需要提高小學生獨立思考文章的習慣,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能僅僅限于閱讀,需要老師來進行講解和灌輸知識,時間長了,小學生就會對老師產生依賴心理,因此老師需要著重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閱讀《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時,小學生在閱讀時就可以先給自己提出疑問,“小蝌蚪為什么要去找媽媽”“它找到了嗎”“在找的過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難”“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學到了什么”,讓小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進行閱讀,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質量。當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先提出幾個問題,例如這篇文章我主要寫的是什么,應該怎么寫,我要表達什么情感,然后再慢慢對文章進行填充,完成寫作任務。
一篇好的文章,其整體結構布局是十分重要的,作者如何對文章進行布局,如何運用巧妙的語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如何對文章段落進行設計,這些都是需要著重注意的,因此老師可以讓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章的布局結構進行分析,尤其是一些特別好的布局結構,可以當做小學生的寫作模板進行學習,不斷的積累寫作素材,從而使小學生能夠掌握文章布局的內涵,在以后寫作的過程中就能夠對文章進行設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有利于豐富小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也加大了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符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小學生創建問題情景、具體的教學情景,并對語文閱讀資源進行整合,根據每個小學生的不同情況,為小學生制定個性化的閱讀方案,從而激發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使小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何婷婷.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J].教師教育論壇,2017,30(10):94.
[2]顧榮榮.小學語文課堂中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方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7):21-22.
[3]李良善.給小學語文教學插上多媒體之翼[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0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