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霞
摘 要:裝配式建筑的推廣和發展是大勢所趨,應對建筑產業的轉型升級,應用型本科高校應加快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技術人才。本文從土建類課程體系改革與建設、實踐教學與實習實訓、BIM技術與裝配建筑融合發展等方面,依托濰坊科技學院土建類課程教學改革、BIM實訓室和結構試驗室等平臺進行了裝配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嘗試與探索。
關鍵詞:裝配式,課程體系,BIM技術,培養模式
裝配式建筑相比傳統建筑優點眾多:節約資源、綠色環保、建筑效率和質量高,從2016年起,各級政府開始出臺加快裝配式建筑的規劃和意見。根據《山東省裝配式建筑發展規劃》,到2025年全省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40%以上,2017年,山東省濟南、濰坊、煙臺三座城市入選了國家第一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我國裝配式建筑雖然還未完全廣泛推廣,但是發展裝配式建筑的趨勢十分顯見,推廣與研究也正在鋪開[1]。
相比于傳統建筑,裝配式建筑將部件工廠預制生產完成,運輸至施工現場,再將預制構件拼接組裝。現場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方式也與傳統施工迥異,管理方式以技術為主導的工程管理為主[2],這對于一線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定位于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應用型本科高校,開展建筑裝配式人才技能培養、提高土木類專業學生裝配式建筑技能顯得十分迫切。
1 目前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存在的現狀及問題
1.1 裝配式培養目標不明確、土建類專業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滯后。
目前大部分高校土建類專業課程設置都延續原來的培養方案,而裝配式建筑教材一般都滯后于規范和規程,目前的專業課較少涉及裝配式相關內容。隨著近幾年的裝配式建筑推廣和發展,人才短缺成為制約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重要因素。裝配式建筑項目從上游的建筑設計、產品研發,到中游的構件加工、建筑施工,再到下游的管理運維,與傳統建筑截然不同。許多高校未充分了解裝配式建筑類企業對崗位能力的需求,盲目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裝配式課程過于理論性,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裝配式人才。
1.2 師資力量不足,實踐教學資源缺乏
由于裝配式建筑推廣時間短,其技術理論體系、標準尚不成熟。多數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師幾乎未接觸過裝配式建筑相關知識,對其核心概念及專業技術的掌
握不足,尤其實踐教學經驗不足,對教授裝配式建筑知識存在困難[3],傳統的教材例如混凝土結構、鋼結構、項目管理等重要專業課很少涉及到裝配式相關內容。實習實訓環節缺乏設置,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1.3 BIM技術與裝配式技術融合不足
在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同時掌握BIM信息化施工技術和裝配式技能,既是機遇又是挑戰[4]。目前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BIM技術的相關課程,但師資隊伍相對薄弱,理論性強于實踐性,更多是軟件的介紹和教學,沒有做到BIM+裝配式的教學與實踐的融合。
2 裝配式項目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2.1通過專業課教學改革,系統的將裝配式知識納入土木類專業課程體系,并改革人才培養方案。比如在混凝土結構中加大預制構件的講授篇幅,在鋼結構中重點講授節點連接、節點構造形式對節點的強度、剛度,整體結構的受力與變形的影響[5]。將最新的裝配式建筑規范標準引入課堂,校企雙方合作進行應用型課程體系設計和開發,創新裝配式建筑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基礎課+專業課+實習實訓”等模式提升整體教學水平及質量。
2.2 積極推行校企合作,建立裝配式建筑校外實習基地[6]。定期選派一線專業教師掛職設計院和大型施工企業,進行最新裝配化結構設計技術和施工技術的學習和實踐,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和教學水平,培養雙師型教學團隊,并聘請裝配式建筑領域相關人才來校進行講座、兼職授課。
2.3以裝配式建筑構件的生產過程和施工質量標準作為實訓重點,以濰坊科技學院結構實驗室為校內實訓基地,增加混凝土預制構件的施工、鋼結構構件安裝、梁柱節點的連接等實驗環節,提高學生的裝配式實踐技能。重視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探索土建類專業分方向實習。以校內實習基地(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企業)為載體,進行多層次的實習實訓,打造“課內實訓+專項能力訓練+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系統連貫的實習實訓新模式。
2.4依托濰坊科技學院BIM實訓室,利用虛擬仿真軟件進行裝配式項目教學。以實際項目為例,基于BIM軟件,進行裝配式建筑模型的開發與實訓,并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化信息平臺,進行教學資源的開發整合,開展項目化教學,從項目的設計階段、優化和深化設計、構件拆分、圖紙生成、現場裝配等各個階段進行BIM建模實訓,提高學生“BIM+裝配式”技術的應用能力。BIM技術與裝配式建筑是大勢所趨,兩者發展必將緊密結合。以BIM技術裝配化信息平臺,實現裝配式建筑全過程的教學與實訓,積極推廣“BIM+裝配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鼓勵學生參加BIM技能競賽,培養掌握“BIM+裝配式”技術的應用型人才。
3結語
裝配式建筑是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也建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應該以市場對人才需求為依據,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對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課程設置進行改革,增加完善裝配式課程。通過培養雙師型教學團隊,提高師資力量。重視學生實習校內的實習實訓和校外實習基地的生產實習。積極BIM技術專項技能訓練,促進學生BIM技術和裝配式技術的全面掌握,培養符合社會發展和時代要求的裝配式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于金海.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以高職院校為例[J].四川建材,2019,45(05):249-250+252.
[2]戴紅. 成都市裝配式建筑發展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7.
[3]程昀,付淑英,羅金蓮,陳立森.論裝配式建筑視角下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策略[J].江西建材,2018(04):225-226.
[4]王凌云,佘勇.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才智,2019(13):1.
[5]于偉,李正良,金凌志,張毅,張研,包恩和.基于裝配式技術理念的鋼結構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觀察,2018,7(21):116-119.
[6]包蜃.基于校企合作的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9(0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