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 要:奧爾夫教學法自創立以來在音樂教育方面產生了重大影響,他注重人的“原本性”教學理念,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績。因此,筆者思考將奧爾夫教學法應用于我的樂理視唱通識課中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和知識點充分融合以達到基礎、系統、全面的服務于人才的培養。本文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簡述奧爾夫“原本性音樂”的教育理念,第二部分論述基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創新實踐及應用。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法;樂理視唱;節奏;聲勢;實踐應用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當今全世界最為著名,影響最為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我們的音樂教育通識課主旨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培養全面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將奧爾夫教學觀念實踐應用到音樂課堂上,是我們的音樂教育實際應用所需要的。
一、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理念
奧爾夫的音樂教育實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其教學實踐中,多種形式是富有意義地相互融為一體,每一個教學過程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充滿著創造性的活動。就奧爾夫音樂教育的自身特點來看,他在音樂教育中提倡的是一種“和音樂、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教育行為方式,我們稱之為“原本性音樂”。因此,音樂教育的主線是音樂為學生服務的,強調音樂的本性,開發學生潛在的音樂能力。在奧爾夫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指點出學習內容的關鍵點,然后鼓勵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其中,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使其多種感官投入其中,自然表露對音樂的體會,從而達到心理上和生理上豐富的個人體驗和感悟。
筆者認為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不斷地啟發和提升這種本能的表現力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和發展音樂審美能力,而表現得好不好則不是追求的最終目標。而我們傳統的音樂教育認識卻不是這樣,我們的課程一直是把通過學習視唱和樂理以及相關的音樂技巧和能力作為音樂教育的手段和目標,目光集中在如何學得好上。通識課的視唱練耳課程面對的學生群體大多是沒有音樂基礎的學生,所以更需要挖掘并幫助其潛在的天性、本能被釋放出來。
二、基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及應用
(一)語言節奏教學
將語言引入音樂教學是奧爾夫對學校音樂教學的偉大貢獻。奧爾夫說過“教學從即興出發,即興以節奏形式作為支點,最后才是音的固定和記譜結果”。在教育行為上是將語言、動作、音樂融為一體,在教育課堂上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親自參與,甚至自行設計,即興地去進行表現。這種表現是從本能中被誘發出來的,是純粹的內心需要,而能夠把語言、動作、音樂融在一起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節奏。因此,課堂上的節奏訓練既是先導又是基礎。節奏教學除了使用節奏性樂器,還可以通過朗讀的方式進行,筆者在課堂上經常使用學生熟悉的詩句、民歌歌曲進行節奏訓練。
1.從字詞、姓名開始的節奏朗讀教學
奧爾夫教育體系中有“節奏基石”這個詞,非常形象的把原本性音樂教育特征表現出來。而“節奏基石”在音樂教學中實際就是一個最小形態的固定節奏型。因此筆者在課堂上會先講解幾種基本的節奏型,例如“雙八”“小附點”“前十六”“后十六”,然后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名字用帶有這些節奏的方式報出來,例如我叫楊闖,兩個字的名字會用到“雙八”或者“小附點”節奏型;我叫王雨薇,三個字的名字會用到“前十六”或者“后十六”的節奏型。這樣進行的節奏訓練,會使學生驚喜,充滿興趣,不會感到枯燥乏味,提高學習效率。
2.成語、諺語、古詩等節奏短句的節奏朗讀教學
在姓名、字詞訓練的基礎上,發展到小短句的“節奏基石”。在這方面我國有很多成語,格言、古詩等可供作素材來進行教學,這個時候就會使用到幾種短節奏型加以各種組合,活動中由學生即興編語言短句,以各種方式組合。這樣就有很多可能性可以做多種組合游戲,并以此進行多聲部節奏訓練。
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這樣做課堂練習大大提高了學生課堂上的積極性及參與感,進而提升學生在音樂學習上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聲勢教學
聲勢是用身體作為樂器,通過身體動作發出聲響的一種手段。奧爾夫的聲勢中吸收有世界各國民族舞蹈所共有的基本身體語匯,有跺腳、拍腿、拍手、捻指四種基本形式。想要課堂“動”起來,“綜合式、即興式”學習音樂,聲勢教學是奧爾夫特別強調的又一個重要原則。筆者在視唱練耳課堂上講歌曲《大象,兔子和鱷魚》的節奏教學安排中運用到了聲勢教學,例如第一拍做拍手、第二拍做捻指,第三拍做拍腿、第四拍做做跺腳,這樣邊唱歌曲邊做各種聲勢節奏可以提升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即興能力。奧爾夫指出:學生在學習中必須動腦、動手、動腳,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現音樂。音樂教師都會有這種體驗,學生在課堂上一“動”起來,氣氛就活躍多了。學生在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音樂性的“動”,必然沉浸在一種游戲般的歡快之中,他們在不知不覺地接受著音高、節奏、聽辨、協調統一等等綜合音樂能力的訓練。應該說,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也是完全符合我國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的方針的,對改變我國教育長期以來以知識傳授為主要屬性的落后面貌也是大有裨益的。
從音樂教育發展的角度來看,由奧爾夫創立的音樂教育體系,經過將近七十多年的發展,不僅已經成為20世紀全球范圍內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種音樂教育體系,并且也是中國當代音樂教育史上已經在大范圍內被接受、認可、極具影響力的一種外國音樂教育體系,因此我們要將其和我國音樂教學相傳承、發展和融合,使世界音樂教育瑰寶洋為中用,古為今用。
參考文獻
[1]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2]周婷.奧爾夫教學法應用于高師視唱練耳教學的新思考,2015.
[3]王麗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本土化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