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香
【摘 ?要】現如今,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并且已經滲透到社會中的各個角落。教育行業也不例外,利用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開辟一片新天地,對教學內容起到拓展作用,對教學方法起提升作用以及對教學目標的設定起指導作用,從而達到開闊學生眼界,擴大知識面等良性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創新
一、如何理解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
義務教育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主要目的是實現學生全面的身心發展建設。要促進小學數學創新推進,不僅要了解小學數學本身的特點,還要考慮到小學生面對數學問題時的心理特點,做到“對癥下藥”。小學數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課程,數學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而小學生的生活經歷相對匱乏,邏輯思維能力并不足以充分理解,不利于數學問題的解決。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學生的心理規律,根據小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充分理解數學問題,從抽象到具體的過渡,對數學知識充分理解并吸收。然而,文字語言的匱乏性導致許多孩子在不能在數學課堂中跟上教師系統授課的進程。那么,如何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需要解決的難題。
全球信息化的發展,對信息技術的需求呈爆炸性模式增加。信息技術無論是對國家、企業和單位,還是個人,都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創新和應用,更是需要信息技術的融入。
信息技術實現了信息內容的存儲和類型多樣化,彌補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不足,極大地豐富了課堂內容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新課標指出小學數學的設計和實施應當重視現代技術的應用,把其當做學生學習教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不斷致力于完善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體系和促進教學策略的提升。
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意義
如今,在小學數學教學創新中運用的信息技術主要有多媒體技術、動畫技術和電腦技術等。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將圖片、文字、聲音和視頻等多種形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起來。
一方面,在多樣化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學生潛在的邏輯思維能力;
另一方面,多元化的數學知識,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更具吸引力,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學習書本中的數學知識的同時,亦能打開眼界,洞察書本以外的世界,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豐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課本上所涵蓋的知識范圍很窄,拓展知識范圍還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借助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向學生傳達課本以外的知識。
(二)提高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眾所周知,數學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數學概念多抽象化,小學生雖然精力旺盛,但是活潑好動并且注意力無法集中。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無法完全貼合小學生需求,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其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可使教學內容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眼球,增加對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對圖形的旋轉、重合等進行演示,不僅直觀易懂,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充分融入課堂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三)建立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系統
小學時期學生對知識接受能力有限,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單純以輸出理論知識為主,教師的講解和黑板上的板書,顯得枯燥無感。首先,限制學生對外界新鮮事物的了解和眼界的拓展,其次,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開發。信息技術的推進,有助于學生捕捉重要知識點,增強學生的推理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為后續數學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信息技術支持下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有效辦法
(一)由生活現象引入,運用由淺及深的數學教學方式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極力引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但囿于課本的局限性,不免有些枯燥乏味。信息技術的引入則能夠給課堂帶來生動有趣的生活體驗,教師在備課時適當跳出課本,將數學問題與生活現象相結合,帶領和引導學生對生活常見現象進行更為全面的觀察和思考,有助于學生在小學數學中問題的解決,逐步拉近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思考數學問題和學習數學知識。
例如,在對大額貨幣數值解析時,教師可結合現在中國的GDP值或國民經濟數值,讓學生了解當下數學與社會的聯系,有助于實現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貼合應用。
(二)引導學生加入課堂互動,加強思考深度
小學數學中有部分難點,這是學生難以消化吸收的,通過傳統的課堂講解模式無法實現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將這些難點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教學中可更直觀地展示出數學問題。例如在種樹問題中,20米的距離,每2米種一棵樹,可以種幾棵?教師可以通過白板用動畫的方式模擬種樹,首先設置20米的距離,每2米放一棵小樹的圖片,然后讓學生數出來有多少棵樹,最后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并提出更簡單的解決方案,引導出教師要講解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調動了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學生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強化數學知識的記憶
在期末沖刺復習的時候,強化數學知識的重難點非常重要,想要在短時間內達到復習的最佳效果是傳統教學方式很難達到。但是信息技術能解決這一問題,借助信息技術將知識系統化全面化,達到最佳的復習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將每章的知識連接成一份知識網絡,關聯前后的重難點,學生可在最短的時間內構成系統思維圖,由點到面,復習到每一個知識點,加強知識點的記憶,尤其是數學中的重難點,如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讓學生引導課堂大局
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但是小學生的知識范圍有限,再加上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差,想要達到小學生自主學習很難。但是如果能在對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不斷創新,靈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進和運用信息技術,如選擇性地錄制一些視頻,利用計算機將視頻傳到網上,學生可在不受限于時間和地點,隨時隨地學習,進而學生的學習模式可升級到課堂輔助網絡視頻。
(五)調動學生多感官的互動
信息基礎突破了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電子筆代替了粉筆,與電腦相連的白板代替了黑板。強迫性的填鴨式灌輸數學概念行為已經被教育業摒棄掉,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是當代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目標。通過調動學生的行為、聲音實現教學,如在“買賣問題”的講解上,教師可以調動學生參與到一場模擬的買賣交易中,讓學生切身走進這場模擬交易中,調動學生多個感官互動,對“買賣問題”有更深的理解。
(六)加強家長、學校和學生三方溝通力度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生活經驗較少,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教育不僅是學校肩上的責任,更是家長的責任,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家長、家庭環境息息相關。信息技術的實現,家長則可隨時了解到在校學生的情況,及時發現學生碰到的問題,尋求與學生之間多渠道的了解和溝通,發現問題,盡快解決問題,有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
四、結語
在信息技術支持下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已然成為教育業的發展趨勢,在課堂上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增強教學中學生的互動,學習氛圍濃厚,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被調動起來,課堂氛圍必然活躍。希望通過本文對信息技術的淺析和探索,為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和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斷打破和升級傳統的教學方式。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