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木正 拉毛卓瑪
【摘要】“先學后導”教學模式是指以核心素養理念為指導,以“先學”和“后導”為基本流程,以“思維導圖”為基本手段,以自主學習品質為目標,充分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本文主要闡述“先學后導”甘南模式的基本特點,有別于韓立福研究員所首創的““先學后導””模式,經過多年研究,“先學后導”甘南模式更適合甘南教育實際情況。
【關鍵詞】先學后導;教學模式;甘南教育;特點特征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永恒的主題,也是教育工作者畢生的追求,更是黨和國家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擔當。在新的社會發展環境下,社會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黨中央提出“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以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沖鋒號,如何貫徹好落實好這一新的時代使命,是當代中國教師亟待解決的時代課題。課堂教學作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主陣地,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是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保證,而“教學模式”是承載課堂教學科學性和有效性的直接載體,對甘南教育而言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我們開展本課題研究的根本初心。
本課題的核心概念是“先學后導”,這個概念主要來自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中心韓立福研究員所發表的《先教后學、先學后教和先學后導的教學思維探析》一文,這篇文章發表在《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第35期上,這篇文章中提出:這里的“學”,不是學生先學,而是師生共學,具體有兩層含義:一是要求教師事先對文本知識進行結構化學習,對課程和學生做出科學分析和問題預設,深度開發相應的學習工具,選擇適當時機支持學生進行有效學習;二是要求學生課前對文本內容進行結構化預習,對課程內容盡可能做出結構化分析和問題預設,圍繞“概念性問題”“原理性問題”“習題性問題”和“拓展性問題”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韓立福研究員隨著研究的深入,對“先學后導”有更多的闡述和實踐,開創了“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并在深圳市南山區進行廣泛的推廣普及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甘肅教育和甘南教育,尤其是甘南藏漢雙語教育同韓立福研究員所實踐的地區相比,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發展水平有著巨大的差距,韓立福研究員“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很難在甘南落地生根,這就需要我們以“先學后導”理論為基本遵循,創新教學模式,通過近四年的研究,課題組總結概括出適合甘南教育教學實際的“先學后導”甘南模式,我們認為這個模式既遵循了韓立福研究員“先學后導”的基本理念,又符合甘南雙語教育實際,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一、“先學后導”甘南模式的含義
“先學后導”這個概念,韓立福研究員是在“教學思維”這個范圍中使用的這個概念,為使研究更加準確,我們以韓立福研究員的界定為基礎,根據西北師范大學李秉德教授:“教學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圍繞著教學活動中的某一主題,形成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范型。”以這個界定為依據,對“先學后導”教學模式做了如下界定:以核心素養理念為指導,以“先學后導”為基本流程,以“思維導圖”為基本手段,以自主學習品質為目標,充分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這個界定突出韓立福研究員“結構化學習”要素,提出要以“思維導圖”為手段,我們認為思維導圖是最好的結構化學習的載體,同時把“先學后導”作為教學的基本流程、穩定的范型來使用,我們認為這個界定比較符合甘南州雙語教育實際,我們稱之為“先學后導”甘南教學模式。“先學后導”甘南教學模式由“先學”和“后導”兩部分組成。
“先”是時間概念,是指上課之前,“先學”就是預習,我們認為沒有預習的課堂是低效的課堂。在預習的過程中,我們要求使用思維導圖,充分發揮思維導圖在培養學生結構性思維上的作用。
“后”也是時間概念,是指以“先學”為基礎,針對“先學”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效率。
“先學”不僅僅是畫一幅思維導圖,而是一種學習的習慣和品質,“先學”的實質就是預習,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是我們的重要教育內容“;后導”也不僅僅是后教,體現的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是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一種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積極參與分組討論活動,培養認真思考、大膽發言、開拓創新等思維品質的一種有效途徑。
“先學后導”的總體要求:抓住一個核心(思維),緊扣一個目標(記憶),培養一種精神(追問),掌握兩個方法(思維導圖法、三問法)。
“先學后導”課堂教學要求:突出一個特色(思維導圖),精研三個環節(情景教學法、探究活動和課堂總結),采用各種方法,落實核心素養。
以上內容就是“先學后導”甘南教學模式的主要含義。
二、“先學后導”課堂教學的外顯特征
(一)“先學”特征課前師生共學教學內容,并且以思維導圖的方
式呈現,這是“先學后導”課堂教學的顯著特征,“預習”作為學習鏈條上的基礎性環節,對教學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有預習和無預習將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目前很多教師在預習這個環節喜歡采用導學案的方式,但是甘南雙語教育教學資源短缺,沒有可以直接能用的導學案,使這一做法落實不到甘南的雙語課堂中。其次導學案需要根據學情進行縝密設計,拿來主義有很多的不合適,所以我們要求“先學”,課前預習,但不提倡使用導學案。
(二)“后導”特征
主要是指課堂45分鐘,在課堂45分鐘要完成課堂教學的目標任務,“先學后導”要求針對“先學”中存在的問題確立教學的重點難點,更好地發揮教師“導”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任何一節課課前,教師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事前是有預設的,哪里是重點,哪里是難點,心中都有一本賬,但在“先學后導”的實驗中,我們發現學生往往是根據課本“標題”在畫思維導圖的,一般情況下能畫出中心主題和一級分支,如果有二級分支和三級分支就畫不準確或畫不出來,更復雜的結構一般都畫不出來,根據這個特點,課題組把“引導點”設在了二級分支和三級分支的梳理上,這個經驗一下子提高了課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使教學的重點難點更加突出,直擊學生思維的盲點和能力的薄弱點,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通過精準后導,學生二次畫出的思維導圖更加準確,更加全面,完全實現了教學的目標。
(三)思維導圖特征思維導圖有很多的優點,比如有利于把握整體,
有利于區分層級,有利于記憶等,通過運用思維導圖有助于構建知識體系,從總體上把握知識,同時使我們說話、做事有條理,給人一種思路很清晰的感覺。掌握知識體系,或者掌握知識結構,是學習的重要目標。我們在各種學習資料中能見到各種各樣的知識結構圖,知識結構圖和思維導圖有共同點,也有很大的區別,思維導圖以全腦理論為基礎,知識結構圖以知識邏輯為基礎,我們所倡導的是自己把知識結構畫出來,體現的是思維的過程,讓知識在腦中過一遍,而不是死記硬背,生搬硬套,通過畫思維導圖,讓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素質。
三、“先學后導”甘南模式的貫穿要素
“先學后導”甘南模式在具體實施中要求做到“兩個貫穿”,即:在課堂中要把完善思維導圖貫穿始終,要把標注課本貫穿始終。綜上所述,“先學后導”教學模式尤其具有自身獨特的價值,符合目前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等教學方式發展方向“,先學后導”甘南模式是對“先學后導”理論的應用研究,更符合甘南教育實際,通過更進一步深入研究,相信“先學后導”在促進教師、學生、學校大發展上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甘南州合作藏族中學藏漢雙語‘先學后導’教學模式應用研究”(課題編號:GS[2018]GHBZ110)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韓立福“.先教后學”、“先學后教”和“先學后導”的教學思維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5).
[2]韓立福.論“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有效教學模式——兼論一種具有操作性的新課程“FFS”教學模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10).
[3]李秉德.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責任編輯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