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龍
【摘要】在新高考改革推行的關鍵時期,化學學科從理科必修變成學生待選理科之一,受到較大影響,因此教師要緊密關注改革動向,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基于新高考模式內涵,簡要分析了其對化學教學的影響,并討論了幾種教師應對措施,以期為對接新高考改革做好充分準備。
【關鍵詞】高中化學;新高考改革;教學策略
學生的學習是不斷進階的過程,高考制度為體現選拔人才的目的,將化學學科考查內容分為三個等級:一是基礎認知,掌握宏觀辨識物質和微觀探析結構的本領。二是邏輯思維,深刻理解化學變化內涵和平衡思想。三是綜合能力,具備認知、假設和推理能力,形成科學創新、自主探究和責任意識。化學教師要充分認知考查要點,主動改進教學模式。
一、簡析新高考模式對化學教學的影響
隨著時代發展,高考制度也不斷完善,努力追求公平、公正,以科學的方式培養出更加適合社會需求的全能型人才。在新一輪高考制度的改革下,高校的招生模式、學校的相關體系以及學生的學習內容都發生了巨大改變,化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既要緊密關注高考改革動向,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素質,又要注重培養思維邏輯和實驗能力。新高考改革下,除了語數外三大主科外,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三門其他報考科目。有關數據顯示,化學學科單科可報專業涵蓋面極廣,符合很多理工科專業要求。因此,在“3+3”高考模式下,化學是最熱門的待選學科之一,這對化學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二、探討對接新高考改革的教學策略
(一)打牢基礎知識,全面鋪開教學
新高考帶來的是對學生綜合能力更嚴格的要求,然而所有的能力都要在概念知識的基礎上加以培養,因此教師首先要落實的是基礎教學。另外,對于高考選考化學的學生來說,牢牢掌握基礎毋庸置疑;而對于未選擇化學的學生群體來說,雖然不用參加高考,但是學業水平測試卻無法避免。掌握基本化學知識有助于學生解釋客觀現象,增強思維能力。
(二)滲透學科思維,傳授學習方法
化學學科作為理科之一,沒有物理學科那么抽象,也不像生物學科那樣要記憶的內容多,而是同時體現基礎概念與思維的重要性。思維是化學學科的靈魂,教學過程中倘若只關注概念知識,督促學生記憶,那么將不利于學生完全掌握和運用。因此,思維與概念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重滲透化學思維,既有助于學生動腦思考、自主探究,又能夠幫助學生在濃厚的化學氛圍中加強對知識的感知。
(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培養能力
受傳統高考模式影響,教師往往比較注重教材內容的講解,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種做法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非常不利,也違背了新高考改革的意愿。為了更加符合新高考要求,培育出更加優秀、多元發展的人才,教師的教學設計要體現出對實踐能力的培育。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借助生動的生活素材闡述知識,增強學生對化學理論的具象理解,同時主動積極地創設情境,模擬化學環境,鼓勵學生將所學所得投入運用。教師要從教材中提煉出關鍵內容,講解研究歷史,幫助學生理解物質組成、結構及其變化,并引導學生推理論證,掌握建立化學模型的方法,借助理論和模型解釋化學現象。掌握高中化學學科內容是學生未來發展的基石。隨著新高考改革推行的日漸深入,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模式,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手段傳授基礎知識,基于社會現實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著力培養學生系統學習的優良習慣,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探索意識。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校本實施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Z04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鄭秀波.新高考形勢下高中化學高考備考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7(85).
(責任編輯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