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蘇媛,向莎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9)
某輕型商用車免維護軸承的開發
陳杰,蘇媛,向莎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9)
輪端技術是商用車研發的關鍵技術,文章針對某商用車型,通過開發盤式免維護輪端技術,匹配新型輪端輪轂、制動盤、轉向節等零部件的設計工作,并通過有限元分析零部件的可靠性,完成免維護輪轂軸承單元開發工作,對輕型商用車前橋系統技術的發展進行討論。
免維護軸承;CAE;輪轂;制動盤
目前市場上商用車全部才用普通軸承,行駛一定里程后,需對輪轂軸承重新更換油脂并保養,不僅給終端客戶增加了一定的保養費用,也無形當中造成了客戶時間成本的浪費。國家五部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貨車非法改裝和超限超載治理工作的意見》,標志著我國對貨車超限超載的治理進入新的階段。隨著市場超載現象的不斷規范化,輪端零部件的使用壽命得到很大改善,對商用車輪端日常維護保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免維護等技術的應用成為趨勢。
歐洲商用車車企,如 MAN、斯堪尼亞、沃爾沃等早已匹配免維護輪轂軸承單元并實現量產。在歐洲卡車市場,一代免維護輪轂軸承 80%應用在前橋,100%應用在后橋上。我國商用車由于免維護輪轂軸承單元開發較晚,目前實現量產的車型較少,免維護輪端技術主要在乘用車領域應用較廣。
目前前后橋輪轂軸承單元經過不斷的發展,經歷了三代產品的迭代,免維護軸承單元技術已經相對比較成熟。國外主要軸承供應商舍弗勒、斯凱孚等都有較成熟的免維護軸承單元開發經驗,國內主要軸承供應商也開始開發免維護軸承單元,但還處于初期階段,與國外產品有一定差距。
根據以上對國內、國際市場環境的分析,以及對國內競爭企業的應用情況進行了解,開發商用車新一代免維護輪端是勢在必行。

圖1
軸承單元介紹:目前免維護軸承單元大致可分為三代產品結構。一代軸承單元將傳統單列軸承組合成一個整體單元式結構,集軸承、密封圈、潤滑脂于一體。二代軸承單元通常將軸承外圈作為輪轂,形成輪轂軸承單元結構;第三代軸承單元在二代單元基礎上可集成ABS齒圈等,更加集成化。
前橋免維護輪端設計目標設定如下:

表1
從成本和成熟度考慮,擬選用一代軸承單元,其基本結構尺寸為(35×68×48)mm,并根據該軸承結構尺寸進行前輪端設計。輪轂軸承及前軸使用工況、壽命計算可參考下表:
保證現有車型前輪轂主要安裝尺寸不變,為配合軸承單元的開發,主要開發零部件包括前輪轂、轉向節、制動盤、輪轂單元,新輪端結構如下圖所示:

圖2

圖3
前輪轂采用 QT450-10球墨鑄鐵材料鑄造成型,熱處理后對內輪轂進行機加工軸承安裝面及螺栓孔等,小端內徑φ 68mm,外徑φ84mm,更改前后結構對比如圖3所示。
前輪轂更改前后CAE分析對比結果如下表:

表3
前輪轂更改前后CAE分析應力云圖如下圖所示:

圖4
結論:輪轂法蘭螺栓孔處應力最大,改進后輪轂最大應力小于原狀態最大應力,安全系數增大,符合設計要求。
軸承單元采用一代免維護軸承,將潤滑、密封、調整間隙功能集中到軸承內,無需維護,壽命長,更改前后軸承單元結構對比如下表所示。
軸承選型計算壽命對比如下表:

圖5
結論:軸承選型滿足布置需求,且壽命相對現用件有很大提升,實現免維護的設計要求。

圖6
制動盤固定方式由之前的螺栓固定更改為卡接在輪轂上,為滿足裝配需求,軸向尺寸由44.3mm加長到63.6mm,更改前后結構對比如圖6所示。
制動盤更改前后CAE對比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4
制動盤更改前后CAE分析應力云圖如下圖所示:

圖7
結論:改進制動盤最大應力小于原狀態最大應力,安全系數增大,符合設計要求。
4.4 轉向節
轉向節在基本型W5000基礎上修改軸端部分,軸端結構由階梯式更改為圓柱式,軸端長度由84mm縮短到50mm,主銷孔、轉向節安裝面、外傾角等尺寸參數與基本型W5000轉向節保持一致。其結構對比如下圖所示:

圖8
轉向節更改前后CAE分析結果對比如下表所示:

表5
轉向節更改前后CAE分析應力云圖如圖9所示。
結論:轉向節卡鉗安裝孔附近應力最大,改進后轉向節最大應力小于原狀態最大應力,安全系數增大,符合設計要求。
基于一代免維護軸承,對前輪轂裝置進行了重新設計,具體變動件及開發周期見表6。

圖9

表6
通過對某輕型商用車輪端技術研究,完成免維護輪轂軸承單元開發。軸承單元及周邊零部件開發能夠滿足前橋1.3T載荷需求,且新一代輪端滿足空間布置,符合整車的相關參數要求,并且滿足客戶的需要,達到免維護目的。完成輕型商用車新一代輪端的技術儲備,為后續車型免維護軸承的開發做技術儲備。
[1] 吉林大學汽車工程系.汽車構造(第 5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 劉澤九.滾動軸承應用手冊 [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6.
[3] 朱愛華,朱成九,張衛華.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計算分析.[J].軸承,2008(7):1-3.
[4] 林國昌,徐從儒.滾子軸承準靜態計算分析[J].航空發動機,1990(4);67-77.
[5] 袁茹,李繼慶.高速滾子軸承的擬動態分析計算[J].機械科學與技術,1995,14(1):65-68.
[6] 李錦標,吳林豐.高速滾子軸承的動力學分析[J].航空學報,1992,13:625-632.
[7] 杜輝.航空發動機主軸高速圓柱滾子軸承三維瞬態擬動力學分析[D].洛陽,河南科技大學,2005.
[8] 薛崢,汪久根等.深溝球軸承的動力學分析及其軟件[J].軸承,2009:14-19.
[9] 張成鐵,陳國定.高速滾動軸承的動力學分析[J].機械科學與技術,1997,16(1):136-139.
The development of light commercial automobile maintainfree wheel bearing
Chen Jie, Su Yuan, Xiang Sha
(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enter, Anhui Hefei 230009 )
As the core technology of the light commerical automobile, maintenance-free of disc of wheel technology and matching design of new hub,disc brake,knuckle were employed in this article,components reliability were verified in CAE and development of maintenance-free hub bearing was complete,the front axle of light commerical automobile was discussed.
maintenance-free; CAE; hub; disc brake
U462.1
A
1671-7988 (2017)21-11-03
10.16638/j.cnki.1671-7988.2017.21.005
CLC NO.: U462.1
A
1671-7988 (2017)21-11-03
陳杰,男,本科,工程師職稱,就職于汽車技術中心輕型商用車研究院。主要從事車輛底盤系統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