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淑娟 林小方
布置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傳統的“形式單一、要求統一、答案唯一”的書面機械重復作業,常常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忽略,學生生命成長中的重要元素,如情感、態度、個體智慧被冷落,學生為之喪失的往往是終身學習中最為寶貴的品質——學習興趣。那么,如何增強物理作業的“魅力”,使物理作業成為學生生命的成長點?現結合我?!?+1創新作業”的課題的研究,談以下幾個觀點:
一、創新作業形式
這是由物理學科本身的性質決定的,不要把“做作業”一味地變成“寫作業”,物理作業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一)觀察型作業
觀察是學生認識事物,獲得感知的源泉。通過觀察性作業,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品質,以此提高觀察能力與思維能力。如在學習了摩擦力之后,讓學生觀察自行車哪些部位需要增大摩擦,是如何增大的,哪些部位需要減小摩擦,又是如何減小的。在觀察、對比中,不僅鞏固了知識,而且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生活即物理,物理即生活。
(二)想象型作業
想象是創新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一條很好的途徑。因此我們可以捕捉一些可延伸、可拓展、能升華和突出主題的地方,布置一些想象型作業,鼓勵學生發揮想象,發散變通。如在學習了“聲現象”的內容后,老師可讓學生課后想象“假如聲速變為1m/s”的合理場景;再如,在學習了“摩擦力”之后,可布置以“無摩擦的世界”為題的科學小論文。每當此時,學生往往興趣盎然,思維開闊,想象能力得以很好地發揮。
(三)拓寬型作業
結合所學知識,適時地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科普知識、科學著作,不但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還可從閱讀中感悟科學家們勇于創新的人格魅力,領略創造的方法,培養學生獻身科學的情感意志。如在學習了“看不見的光”之后,我們可建議學生課后通過網絡、報刊、書籍等途徑查閱資料,了解關于臭氧層空洞的成因、解決辦法、目前的進展等信息,寫一篇環境保護的報告。再如,學習了內燃機后,教師可因勢利導布置學生查閱有關我國的長征2號運載火箭的相關資料,并在班級交流發言,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加學生學習渠道的同時還能使學生了解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可謂一舉多得。
(四)制作型作業
小制作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把課本“想想做做”中的一些小實驗、小制作布置給學生課后去完成。如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后,我讓學生每人自制一個針孔照相機,有的同學竟制出了可以改變像距,從而改變成像大小的雙筒針孔照相機,這大大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真切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學習了“聲音的特性”之后,我讓學生回家利用八個啤酒瓶,內裝不同深度的水,制作水瓶琴。在交流時,有的學生用嘴吹出了“1,2,3,4,5,6,7,i”八個不同的音調,又有的同學用筷子敲出了八個不同的音調,在他們展示時,同學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八個瓶子的水位高低排布卻是相反的。這就又一次激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五)調查型作業
發現一個問題,進行廣泛調查,深入分析,這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基本途徑。在學習了“眼睛和眼鏡”后,學生發現班上帶眼鏡的同學特別多,是什么原因造成近視率的增加呢?我讓學生課后展開調查,調查他們患近視眼的時間,調查他們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包括遺傳因素、飲食習慣、用眼習慣等)。通過調查,同學們都清楚地認識到,絕大多數同學近視的罪魁禍首是在假期長時間打電子游戲和看電視造成的。這樣的調查結果更有說服力,能號召學生平時要注意用眼衛生,增加保護眼睛的意識。
二、創設作業情境
(一)倡導“自選作業”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蔽覀冊诓贾米鳂I時,也要尊重學生的差異,盡量從每位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對課后作業進行了新的分層設置方式——星級分層。所謂星級分層,就是教師在設計“當堂檢測”“課后作業”這兩部分習題時,依據課標,將習題按不同的能力層次要求標注星級,其中“☆”為基本的概念識記和單一知識點的“知道”習題;“☆☆”為涉及兩個知識點的“理解”習題;“☆☆☆”為兩個以上知識點的綜合理解的“掌握”性習題。課堂上通過“盤點收獲”,每位學生便能清楚自己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所達到的星級水平。課后學生便可“因學定練”,課堂上達到三星水平的學生可免去一星、二星作業;二星同學可免去一星作業,在完成二星作業的同時,努力嘗試三星作業;一星同學在完成好一星作業時,努力嘗試二星作業。凡能完成超過自己星級水平作業的學生,都可在班級中得到點名表揚,表現優秀者還可評為每周的“作業之星”。
星級分層作業對于優等生,沒有了機械重復,多的是挑戰自我;對于學困生,沒有了打擊自卑,多的是激勵自信。這樣使每個生命個體均在集體活動中得到和諧發展,做到“減負增效”。
(二)用好“生命化的評語”
通常,作業的批改,老師們習慣于用“√”“×”來評判正誤,而學生的解題思路、方法、習慣、能力、品質等各方面并不能從中體現出來,缺乏激勵性。而教師評語,它也是作業批閱的重要方式,便于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業中的優缺點,還可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各方面和諧統一的進步,我們提倡老師寫生命化評語。
1.運用評語,引導學生自我改錯
當學生作業中出現審題、計算、觀察、分析、判斷等方面的錯誤時,老師可在錯誤的地方做上提示符號,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改正。也可用評語指導學生對自己的解答過程進行自查,如“回聲——只去不回?”。根據指導,學生自己找到了錯誤的原因,往往印象會更為深刻。
2.運用評語,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
物理作業批改中運用好評語,適當給予啟發,可以幫助學生拓寬思路,開發潛能,激活創新意識。如,“你真聰明,解答巧妙!”,用這樣的評語對學生有創意的想法進行肯定,比只打個“√”了事,更能給學生以成功的喜悅,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3.運用評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現在有很多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因粗心、為圖快,往往會出現一系列的錯誤。這時老師如果在馬虎、不規范的地方寫上“你的光是沿直線傳播嗎?”“粗心是你前進的絆腳石,還不搬走它?”這樣的話,既不打擊自信,又有利于其改正不良傾向,培養嚴謹治學的態度。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作業是課程動態的生長性延伸,它的優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豐富課余生活,發展獨特個性,促進教學與課程逐漸成為良性互動的“生態系統”。